加强消费保持经济独立增长的良好势头_经济论文

加强消费保持经济独立增长的良好势头_经济论文

加强消费启动保持经济自主增长良好势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势头论文,自主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是消费需求导向型经济,是消费需求拉动型经济。今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增幅高达9.9%,创1997年以来季度新高,消费对这一成绩的取得起了很大作用。要想保持经济自主增长的良好势头,必须进一步启动消费。

一、消费启动的作用

消费启动的作用,西方经济学家讲过不少,马克思、恩格斯讲的更多,这里只引马克思一段话来说明:“在社会中消费者和生产者是不同等的:第一个范畴即消费范畴……比第二个范畴(即生产者范畴)广得多。因而,消费者花费自己收入的方式以及收入的多少,会使经济生活过程,特别是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过程发生极大的变化”。[1]马克思在这里讲消费者收入不仅影响“经济生活过程”,而且影响整个再生产过程;不仅是一般的影响,而且使其“发生极大的变化”。一般说,在经济建设初期,百废待兴,需要加强投资,应该强调投资启动的作用;当经济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之后,特别是进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阶段,就必须更多地依靠消费启动,充分发挥需求的作用。我们认为,消费启动的作用主要在于:

第一,加强消费启动,直接体现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里讲的,不仅要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而且要提高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实现这个要求,必须加强消费启动。这是因为,只有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直接体现社会生产目的,具有导向作用。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早就指出:“一切需要的最终调节者是消费者的需要”。[2]马克思说得更明确:“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3]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不是最终需求,难以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投资结构往往与市场需求结构脱节,甚至出现盲目投资的情况。我国长期以来,出现重复建设、产品趋同、产品大量积压等情况,就是如此。

第二,加强消费启动,有利于协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消费启动,不仅时间较短,收效较快,而且由于消费需求有强大的拉动作用,特别是面临消费升级的阶段,享受性、发展性消费比重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不断扩大,从而引起投资需求的扩大。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而投资启动,不仅周期长,收效慢,而且由于投资缺乏明确的导向,容易出现“为生产而生产,为投资而投资”的情况,难以协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更谈不上良性循环了。

第三,消费启动,有利于吸纳劳动力,缓解就业的压力。通过消费启动,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以及闲暇产业、文化教育产业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吸纳大量劳动力,这正是当前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投资启动,大搞基本建设,周期长,吸纳劳动力较少,在短期内难以见效,不利于解决就业问题,不利于经济增长。这里还联系到投资的方向问题,除了投资于发展高科技产业外,还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城乡道路、电网改造等。这些投资,不仅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且由于这些投资有利于吸纳劳动力(通常有40%左右转化为居民收入)。这也说明:投资启动也要着眼于消费的增长。

以上说明,我国当前,应加强消费启动,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特别是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正面临消费的升级,由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消费需求多样化、多层次化,更需要加强消费启动,通过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二、我国近年来消费启动的情况和问题

我国长期以来,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一直偏低,影响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削弱了消费启动的作用。尽管在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偏低的情况下,我国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是较大的,从总体上看,远远大于投资需求的贡献。

正由于消费需求的扩大,拉动作用逐步增强,我国近年来已出现一些消费热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住房已成为方兴未艾的消费热点。住房不仅是极重要的生存资料,也是重要的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小康不小康,关键在住房”。我国这几年,住宅商品化发展较快,住房消费水平提高较快。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990年为17.8平方米,2002年提高为26.5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990年为9.9平方米,2001年提高为15.5平方米,现在已超过20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2000年为3953.4亿元,2001年为4862.5亿元,2002年为5721.2亿元。其中销售给个人的,2000年占80.5%,2001年占86.9%,2002年占91.3%。有人计算:2000年我国GDP增长8.1%,其中住宅拉动增长约1.1%。今后一段时期,城乡住房消费将不断升温,拉动经济的增长。特别是住房消费的发展,能拉动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条,包括住房装修、装饰、家具、家电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如2000年全国家居装饰产值超过3000亿元,还以20%以上速度增长。[4]

2.小汽车消费正在成为消费热点,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有人提出:中国正处于汽车开始进入家庭、汽车需求迅速扩张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汽车销量年均增长14.5%,轿车销售年均增长31%。比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可以发现,在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购买力平价)之后,轿车保有水平将有较快提高,人均轿车保有量相对于经济增长的弹性通常由1.7-1.8提高到近2.6-2.7。目前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接近3000美元。有人认为:2004年以后中国的轿车需求可望有更为快速的增长。他们预测:我国汽车需求量:2005年将达583万辆,2010年将达1236.6万辆;轿车需求量:2005年将达209.4万辆,2010年将达479.6万辆。[5]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在率先进入“汽车时代”,现在每百户拥有量已超过20%。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预测:2000-2005年中国的轿车消费将保持20-25%的年增长速度。事实上,这两年汽车需求量增长很快,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汽车销售量就突破100万辆,形势大好。我国轿车每年产量现已超过100万辆,入世后国外轿车不断涌入,小汽车消费热点不断升温是必然趋势。

3.信息消费、网络消费正在成为消费热点。我国“九五”时期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早在2000年6月底,我国拥有计算机互联网用户已达1690万户;2002年9月底,已达5435万户,网站已达81970个。去年互联网市场规模已达70亿元。2001年7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06亿,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02年我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已达4,21亿,仍居世界首位。这几年,电脑大量进入城市居民家庭,早在1999年,每百户居民家庭平均拥有的电脑量:北京已达23.5台,上海达19.6台,广东达17.2台,[6]这几年发展更快,成为最重要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例如,广州最近一份调查显示,广州居民家庭拥有电脑比率为51.6%,34.7%的家庭有家庭成员上网。其他不少城市也增长很快。截至2003年6月底,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6800万人,网民总量居世界第二。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05年,中国的数据用户将超过5000万,到2010年将超过2.8亿,中国互联网产业将迎来一个欣欣向荣的发展时期。

4.旅游消费前几年已成为重要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02年,入境旅游人数为9790.8万,国内旅游人数为87800万;国际旅游收入为203.9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为3878.4亿元。[7]今年因“非典”干扰,旅游消费减弱,但这是暂时现象。“非典”排除后,旅游消费将不断升温。闲暇时间的增加,闲暇消费的兴起,旅游消费将成为经久不息的消费热点,并将带动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以及旅游宾馆、餐饮业等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5.文化教育将成为最大的经久不息的消费热点。我国过去,由于把文化教育作为一种福利,采取“包”和“统”的办法,因而限制了文化教育的发展,远远没有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很多人文化教育水平偏低。2002年,在总人口中文盲还占9.2%,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2.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5.3%,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1.7%,大学文化程度的只占4.4%。[8]这些都说明,文化教育的潜在需求还很大。我在10年前就提出:文化教育是第一消费力,文化教育加速发展是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条件。现在文化教育,已作为重要的产业来办,各级学校入学人数大大增加,文化教育消费在家庭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1999年对全国15万户城镇居民家庭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抽样调查显示:全国54%的城镇居民家庭有子女在校就读,平均每个家庭的教育支出为2690元,占家庭全年实际支出的15.1%。[9]另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2000年在北京、天津、上海等6地对3900人进行问卷调查,54%的家庭子女教育费占全家总收入的30%以上。[10]这些都说明:文化教育正成为消费热点。今后文化教育消费将不断升温,成为最重要的、经久不息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以上情况说明,尽管我国长期以来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一直偏低,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但已经发挥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逐步出现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后这些趋势将更加明显。

但当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是居民收入水平还偏低。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2.8元,人均消费性支出仅6030元,还只有700多美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475.6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仅1834元,还只有200美元多一点,比之其他很多国家,实在偏低。而且,城市还有不少低收入者、不少下岗人员,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特别是农村,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500元以下的还有2.16%,500-1000元的还有9.85%,1000-1500元的还有16.3%,1500-2000元的还有16.78%,[11]他们的收入还很低。可见,全国还有为数较多的低收入阶层,影响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二是近年来收入差距扩大,平均消费倾向低,影响消费需求的扩大。以城乡差别而言,这几年还在扩大。1997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2090.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60.3元,相差近两倍。但1997-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实际增长3.8%,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实际增长8.6%。这样就使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以地区而言,差别就更大了,而且还在扩大。以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而言,200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为13249.8元,北京为12463.9元,浙江为11715.6元,广东为11137.2元,甘肃为6151.4元,河南为6245.4元,黑龙江为6100.6元;以农村纯收入而言:2002年上海为6223.6元,北京为5398.5元,浙江为4940.4元,广东为3911.9元,西藏为1462.3元,贵州为1489.9元,陕西为1596.3元。[12]

三是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正由于过去忽视消费启动,未能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甚至出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出现产品趋同、大量积压。最近两年,商品供过于求的已达80%左右,影响消费市场的发展。这些正反映我国产业结构还不合理,需要根据消费需求的发展变化,及时加以调整。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三、如何进一步发挥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

1.要提高对消费启动的认识。到最近为止,还有些人片面强调投资启动,忽视消费启动。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下,传统的供给导向型经济早已转化为需求导向型经济。而市场需求,首先是消费需求,象我们前面说的,它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投资需求,只有在消费需求的导向和拉动下,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关键是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更应真正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消费启动的作用,并落实到具体经济工作中去。

2.要彻底清理、废除限制消费的政策、措施。我们现在还存在不少限制消费的政策、措施,包括某些不合理的税、费。要彻底清理,逐步废除。例如,要降低房地产建设项目的收费和购车、用车的收费,改变购房、购车的一些不合理收费;要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要整顿、规范教育收费,特别要防止高收费、乱收费,减轻学生负担;要破除行业垄断,减轻消费者负担。

与此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如电网、电视转播网、自来水管道的建设,以及降低电价,这些就可使农村家用电器的需求大大增加。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正由以“吃、穿”为主逐步进入以“用”为主的消费升级,家用电器将成为农村消费热点。而现在农村家庭家用电器的拥有量还较低。2002年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为60.5台,电冰箱14.8台,洗衣机31.8台,照相机3.3架,收录机20.4台。[13]远的不说,只说农村2.1亿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达到现在城市居民家庭水平,就需要彩电1.4亿台,电冰箱1.5亿台,洗衣机1.3亿台,照相机8500万架,以及大量的组合音响、影碟机、录放像机等,这是一个极其广阔的消费市场,具有极大的扩大消费需求的潜力。

3.要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除大力治理环境污染外,还要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1997-2002年,全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投入5800亿元,是1950-1997年投入总和的1.7倍,这对生态环境建设将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良好的开端。

与此同时,要“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要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伪劣假冒,端掉窝点,挖掉根子,净化消费市场。与此同时,要加大“扫黄打非”的力度,净化精神文化市场。规范网络消费,把以德治网与依法治网结合起来,扫除网络“黄毒”、“电子海洛因”,扫除“黄色消费”、“灰色消费”、“黑色消费”,促进文明消费、科学消费。

4.提高消费力,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我国有些人,特别是农村居民,不少人科学文化素质还偏低。文化教育是第一消费力,特别是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加速发展文化教育,是当务之急。

四、加强消费启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按支出法我国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9112.5亿元,2020年要达到356450亿元。20年内翻两番,平均每年增长要达到7.2%左右。根据我国的情况,翻两番是完全可能的。

问题的关键,还是提高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加强消费启动,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最近几年,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逐步增强:“八五”时期为55.52%,“九五”时期为65.2%,提高9.68个百分点。今后还要进一步发挥最终消费需求的作用,这就要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就要扩大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再就业渠道,保证最低生活标准。要继续提高职工工资,扩大消费需求。如果职工每年提高工资5%,全国职工就可增加收入将近1000亿元,加上新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收入,转化为消费需求,为数就很可观了。

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这就要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加速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产业,加速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特别是发展牛奶生产,发展这些产业,使其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还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大搞农产品加工增值。乡镇企业应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民收入,这是扩大消费需求的主力军。农民收入提高了,开辟了最广阔的市场,这对加速消费启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标签:;  ;  ;  ;  ;  

加强消费保持经济独立增长的良好势头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