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代会和党中央全会建立审计制度以来的审计_十六届四中全会论文

论党代会和党中央全会建立审计制度以来的审计_十六届四中全会论文

审计制度建立以来党代会和中央全会关于审计的论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代会论文,全会论文,论述论文,中央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于2013年11月12日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后,11月15日授权新华社发布,该决定共16个大问题、60条、2万余字,其中在3个大问题、4条中提及“审计”。这是第九个提及审计的党的重要会议文件,也是提及审计最多的一次,充分说明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对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责任越来越重大。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审计提出的要求

一是《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审计对外开放市场。《决定》在第七个大问题“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第(24)条“放宽投资准入”中提出“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

这条提出了社会审计市场的对外开放,取消对外资的限制,允许外资进入社会审计领域。从而增加了社会审计的市场竞争。

二是《决定》再次强调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决定》在第十个大问题“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第(35)条“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中提出“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关于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党的十七大报告、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曾3次强调。

三是《决定》突出强调了对“三公”经费审计和楼堂馆所审计。《决定》在第十个大问题“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第(37)条“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中提出“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

这条突出强调了加强财务审计制度,特别是加强“三公”经费审计和楼堂馆所审计的内容,强化了审计在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府中的独特作用。

四是《决定》首次提出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决定》在第十四个大问题“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第(52)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中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这条首次提出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制度,这是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提出的巨大挑战。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逐步探索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内容、方法,这也是党中央首次对审计提出的新内容和新的课题,更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的最大历史责任。

二、审计制度建立以来全国党代会对审计提出的要求

自1982年我国建立审计制度以来,有5个全国党代会报告提及审计。

第一个是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第五个大问题“关于政治体制改革”、“(三)改革政府工作机构”中提出“要从机构配置的科学性和整体性出发,适当加强决策咨询和调节、监督、审计、信息部门,转变综合部门的工作方式,提高政府对宏观经济活动的调节控制能力。”明确了审计是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需要重点加强的机关。也为1988年制定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是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两次提及审计。在第二个大问题“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第一,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四是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中提出“进一步改革计划、投资、财政、金融和一些专业部门的管理体制,同时强化审计和经济监督,健全科学的宏观管理体制与方法。”再次强调在政府职能的转变中进一步强化审计。“第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中提出“发展我国商业、金融、保险、旅游、信息、法律和会计审计咨询、居民服务等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市场发育,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方便和丰富人民生活,而且可以广开就业门路,为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政府机构改革创造重要条件。”明确提出发展社会审计第三产业的要求。

十四大报告关于审计的要求,为1994年制定《审计法》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是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第五个大问题“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八)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提出“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强调了审计在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中的作用。

第四个是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第六个大问题“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中提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再一次强调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是干部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

第五个是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第五个大问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中提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又一次强调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中的独特作用。

三、审计制度建立以来中央全会对审计提出的要求

自1982年我国建立审计制度以来,有4个中央全会决定提及审计。

第一个是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第七个大问题“完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改革”、“(21)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提出“改革预算编制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进一步强调了审计对预算的监督责任。

第二个是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第五个大问题“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中提出“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第一次提出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也为2006年审计法修改,增加经济责任审计条款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是2008年2月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在第五个大问题“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中提出“加强政府层级监督,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作用。”强调审计在政府层级监督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个是这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标签:;  ;  ;  ;  ;  ;  ;  

论党代会和党中央全会建立审计制度以来的审计_十六届四中全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