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1800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影像,探讨CT诊断在诊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价值。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100例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病灶均不同程度显示将患者肝细胞癌病灶可以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可见肝癌严重者病灶数目较CT检查增多、巨块型肝细胞癌伴子灶较CT检查增多,不同影像检查发现肝占位性病变,CT增强扫描检查显示在动脉期病灶较正常肝实质明显强化,实质期病灶密度迅速减低且低于正常肝实质密度。结论:患者的 CT 影像可以作为预测切除手术可行性以及手术效果,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CT;价值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一半以上。对于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来说实施肝细胞癌变细胞切除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案,只有进行切除手术才能使患者获得根治效果。但是,在临床治疗实践中患者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对于难以单纯依赖病例做出明确解释的现象借助 CT 影像分析来探寻出其中原因和规律是一种好办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00例入选的患者均接受CT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切片证实;入选的患者均符合2013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本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体乏无力、肝脏部位出现较为明显的疼痛感、腹部出现肿块以及AEP上升等本组患者均实施剖腹探查以及肝部 CT扫描检查。
1.2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相应病历对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在患者实施肝细胞癌变细胞切除手术后,定期进行回访,对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建档,并借助相应的医疗软件进行生存分析;用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实施动脉期、静脉期以及平衡期三阶段的扫描,对肝脏顶部直至肝右后叶下段末梢区域实施螺距为1毫米层厚为5毫米,的参数横断面扫描。其30例患者只有平扫资料,剩余的 170 例患者在实施平扫之后另行增强扫描,其中包括20例额外实施迟延增强扫描的患者,即以患者体重的60%确定所用造影剂的具体用量,在实施静脉注射的几小时后在进行扫描。
2结果
平扫时,肿瘤一般呈低密度改变;少数与周围肝组织呈低密度,若无边缘轮廓的限局性突出,很难发现病变;极少数显示高密度,据统计,肿瘤内产生钙化的约占5%以下。当合并脂肪肝时,与肝实质呈等密度及高密度者为肝细胞癌之特征所见。不同的病理,有不同的CT表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增强扫描时,通常动脉早期呈可以均匀明显强化和不均匀强化,随着扫描时间延迟肝实质的增强病灶反而又变为低密度灶,伴有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瘤栓形成出现低密度充盈缺损区,肝硬化或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肝内胆管扩张;150例患者CT扫描检出82个病灶,其中巨块型肝细胞癌76例伴有子灶8例、多中心型肝细胞癌10例、弥漫性肝细胞癌11例、小肝细胞癌53例,门静脉合并腔静脉瘤栓8例,当门静脉主干及其一级分支、肝静脉主干、下腔静脉等粗大静脉内存在瘤栓时,CT可以显示。平扫表现为血管内低密度区域,增强后表现为血管内充盈缺损征象,相应血管常伴有扩张。此外,当门静脉的1、2级分支内有瘤栓形成时,其所属区域之肝动脉血流量代偿性增加,于增强之动脉期可显示肝叶、段之微弱的密度差异。同时正常肝组织因门静脉血供减少而萎缩,癌组织也因代偿性增加的动脉血供而促进增长。肝细胞癌破裂,可于肿瘤内见出血灶,CT检查时,平扫可见肿瘤内斑片状高密度新鲜出血灶,也可为腹腔内广泛性出血,还可形成肝被膜下,沿肿瘤表面之月牙形血肿现象,以上CT表现和间接征象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佐证。
3讨论
3.1肝癌的CT影像技术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借助CT扫描影像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肝硬化、静脉内癌栓、肝细胞癌破裂出血等。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肝细胞癌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细胞分化也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别干细胞癌细胞分化程度是高是低对于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影像检查结果精密度较高而且能够较快速的反应肿瘤组织病变情况肝脏的多层螺旋CT已经成为原发性肝癌的常规诊断技术。CT扫描能窥见肝脏的全貌,展现肿瘤与肝门大血管、胆管的关。肝脏的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与特殊的肝动脉供血和肿瘤血供有关。螺旋CT在扫描时通常应用的都是容积方式,所有扫描具有较高速度,而且绝大多数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为肝动脉供血,经静脉自动压力注射器在注射对比剂时对其力道及方法予以控制,动脉期快速扫描,在含对比剂的大量门脉血还未到达肝脏时,主要接受肝动脉供血的肝癌肿块即可以表现出明显强化,得到强化峰值时的数据结果,所用病变结果和正常实质具有更加明显的差异性,从而能够将患者的原发性肝癌病变病灶从正常组织中检查出来。螺旋CT选用双期扫描法,可以明确显示患者病灶处血供特点,使其检出结果明显。
3.2肝癌的CT影像及结果分析
CT扫描癌灶大多表现为低密度。肝良性瘤,如腺瘤、纤维瘤等CT扫描难与小肝癌区别,但肝脏良性瘤甚为少见,在一般情况下,若排除了血管瘤应首先考虑为恶性占位病变。本肝转移瘤需与多发型肝癌鉴别,平扫二者具有相同的表现,增强扫描肝转移瘤,瘤灶边缘呈环状强化,多发型肝癌却不同,并且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肝脂肪浸润与肝癌容易分辨,如局灶性脂肪浸润平扫难与肝癌鉴别时,可作增强扫描加以区别,脂肪浸润不强化,而肝癌则显示清楚的癌轮廓。组病例中72例为不均匀的团状低密度灶,1例为等密度灶。肝癌灶与肝实质的密度差别是由于局部X线光量子吸收衰减值不同所致,是生物学上组织密度差别的直接反映。因此,CT平扫就能明确癌灶,显示为低密度区。部分病灶内出现更低密度区,是由于病灶内有坏死、陈旧性出血、肝癌内脂肪变、胆色素沉着、胆管增多和扩张、癣胆和胆栓形成。CT扫描可准确显示癌灶大小、数目、部位、类型。CT平扫未显示小子灶14例,2例门静脉主枝增宽超过3cm,血管造影均显示有动一静脉痪,因而,当增强CT扫描见门静脉主枝增宽达3cm以上时,应考虑有动静脉疾形成。如有门脉瘤栓及动一静脉痪形成,对判定肝癌的发展进程和制定治疗计划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人类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该病发展隐匿、迅速、肝内转移及术后复发率高,再加上就诊患者常常是处在中晚期阶段,手术难于切除。大部分患者依赖非手术治疗,采取综合性治疗,例如介入栓塞和射频消融、手术和介入治疗、介入栓塞和微波、冷冻和手术等各种结合方式,先让让肝脏肿瘤充分缩小,症状减轻,从而作二期手术切除,提高手术切除率和延长生存期。肝细胞癌易侵犯肝静脉及门静脉,形成瘤栓和肝内转移灶,甚至引起一系列综合征,肝门附近肝细胞癌可引起梗阻性黄疸和肝衰。晚期可出现肝门区和腹膜淋巴结转移及其它部位转移。但是此病如果早发现、早治疗就容易根治。所以我们希望能借助CT影像学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进行根本上诊断分析,让更多人能重视,尽量做到预防与尽早检查,使肝细胞癌患者的数量逐年减少。
参考文献:
[1]严福华,螺旋 CT 双期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分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08
[2]孟斌.原发性肝细胞癌 Lj 诊断分析[J].医学信息,2011,05
[3]罗军德,张晓,张云平等.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及DSA诊断分析[J].西南军医,2009,11
论文作者:包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6
标签:原发性论文; 肝癌论文; 肝细胞论文; 患者论文; 病灶论文; 门静脉论文; 静脉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