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桉纸浆原料林施肥效应研究

巨桉纸浆原料林施肥效应研究

冯茂松, 张健[1]2003年在《巨桉纸浆原料林施肥效应研究》文中认为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密度、氮、磷、钾施肥与巨桉纸浆原料林单位面积材积生长量之间的效应模型,经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较好。通过对模型的主效应分析,明确了密度、氮、磷、钾肥4个因素中对巨桉纸浆原料林单位面积材积生长量作用大小依次为:密度>磷肥>钾肥>氮肥。对两因素交互效应的分析得出:氮肥与钾肥之间交互效应不显着。氮肥与磷肥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磷肥与钾肥之间具有协同性。经微机模拟寻优,氮、磷、钾叁因素取95%的置信区间的高产栽培措施组合为:氮肥71~79g/株,磷肥96~100g/株,钾肥32~67g/株。

钟宇, 张健, 冯茂松[2]2005年在《培育措施对巨桉纸浆原料林木材化学成分的影响Ⅰ.模型构建及因素主效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造林密度、氮、磷、钾肥与巨桉纸浆原料林木材化学成分综合分之间的效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主效应分析。造林密度、氮、磷、钾肥对巨桉木材化学综合分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造林密度>磷肥>氮肥>钾肥。除钾肥对木材的化学综合分影响不大外,造林密度、氮、磷肥都能对木材化学综合分产生促进作用,作用的大小与其他培育措施恰当配合紧密相关。造林密度的最大效应值在密度166株/667m2,分别施氮、磷、钾肥50g/株时;磷肥最大效应值在施磷肥32.5g/株,造林密度152株/667m2、分别施氮、钾肥75g/株时;氮肥最大效应值在施氮肥55g/株,造林密度138株/667m2、分别施磷、钾肥50g/株时。

冯茂松[3]2001年在《巨桉纸浆原料林施肥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与沪州市纳溪区3.5年生巨桉纸浆原料林单位面积材积生长量之间的效应模型,经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较好。通过对模型的主效应分析、降维分析和频数分析,结果表明: 一、密度、氮、磷、钾肥四个因素对巨桉纸浆原料林单位面积材积生长量作用大小依次为:密度>磷肥>氮肥>钾肥。氮肥的施用量不宜超过80g/株,钾肥施用量不宜超过70g/株。磷肥应配合一定量的氮、钾肥施用。 二、四因素取95%的置信区间的高产栽培措施组合为:造林密度2460~2490株/亩,氮肥71~79克/株,磷肥96~100克/株,钾肥32~67克/株。按上述栽培措施组合,巨桉纸浆原料林单位面积材积生长量的95%置信区间为154.8~184.2m~3/hm。比对照处理(各因素取-2水平)(62.85m~3/hm)增长146.3~193.1%,比现实林分平均材积生长量(96.75m~3/hm)高60~90.4%。 叁、氮肥与钾肥之间交互效应不显着。密度与磷肥之间存在显着的正交互效应,与钾肥之间存在显着的负交互效应,氮肥与磷肥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磷肥与钾肥之间具有协同性。适当提高造林密度,增加磷肥施用量,降低钾肥施用量。考虑氮磷肥的互补作用,适当提高氮肥的施用量将有利于提高巨桉纸浆原料林的单位产量。

钟宇, 张健, 冯茂松[4]2005年在《培育措施对巨桉纸浆原料林木材化学成分的影响Ⅱ.因素交互效应分析及最优化选择》文中认为利用造林密度、氮、磷、钾肥与巨桉纸浆原料林木材化学成分综合分之间的通用二次旋转效应模型,进行了因素的交互效应分析以及最优化选择。结果表明,高造林密度与中量氮肥或中量磷肥有助于木材化学综合分的提高;高造林密度与低量钾肥或低造林密度与高量钾肥有助于木材化学综合分的提高。氮肥与磷肥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氮肥与钾肥之间效应不明显;磷肥与钾肥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素取95%的置信区间既丰产又优质的最佳综合农艺措施为:造林密度152~153N/667m2,氮肥54~61g/N,磷肥48~49g/N,钾肥45~52g/N。

黄勇[5]2004年在《培育措施对巨桉纸浆原料林木材化学成分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密度、氮、磷、钾肥与巨桉纸浆原料林木材化学成分综合分之间的效应模型,经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较好。通过对模型的主效应分析、降维分析和频数分析得出: 一、密度、氮、磷、钾肥四个因素对巨桉纸浆原料林木材化学成分综合分作用大小依次为:密度>磷肥>钾肥>氮肥。当其他因素固定在-2,-1,0,1,2水平时,一般氮肥的施用量分别不宜超过82.5g/N,65g/N,50g/N,32.5g/N,15g/N;磷肥的施用量分别不宜超过62.5g/N,52.5g/N,37.5g/N,30g/N,20g/N;钾肥施用量分别不宜超过95g/N,72.5g/N,50g/N,27.5g/N,12.5g/N。 二、在施氮肥0~100 g时或施钾肥0~100g时,密度对综合分的效应表现为增效;在密度111~166N/667m~2条件下,氮肥或钾肥的效应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不施磷肥时,密度对综合分的效应不显着,施磷肥有助于提高密度的效应;总的看来,高密度高磷肥的效应较好,高密度低磷肥或高磷肥低密度的效应最差。磷肥、钾肥的交互效应趋势与氮肥、磷肥的交互效应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高磷肥低钾肥与高钾肥低磷肥对综合分的效应一致,效应较好,高磷肥高钾肥效应最差还不如低磷肥低钾肥的效应;高氮肥低磷肥与高磷肥低氮肥对综合分的效应一致,效应较好,高氮肥高磷肥效应最差还不如低氮肥低磷肥的效应。氮肥与钾肥发生交互作用时,氮肥的效应与钾肥的效应趋势完全一致,均表现为先升后降。 叁、四因素取95%的置信区间的优质栽培措施组合为:造林密度152~156N/667m~2,氮肥50~58g/N,磷肥43~52g/N,钾肥50~59g/N。按上述栽培措施组合,化学成分综合分可望达到现实林分的化学综合平均分88.13以上。结合前期研究的以材积为指标的丰产措施,得出巨桉纸浆林既丰产又优质的的最佳综合农艺措施:密度152~155N/667m~2,氮肥54~58g/N,磷肥49~52g/N,钾肥50~52g/N。 四、栽培措施对巨桉纸浆林木材化学性质有显着的影响,科学经营巨桉人工林可显着提高其造纸性能。

郭小军[6]2005年在《巨桉纸浆原料林造林密度效应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对四川西南地区两种立地上6年生巨桉纸浆原料林的五种密度(111株/667m~2、124株/667m~2、138株/667m~2、152株/667m~2和166株/667m~2)林分的生长状况,密度效应规律,木材主要化学成份的变异规律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 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高、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影响不明显。综合两种立地比较,林分密度与林分平均单株材积呈现出随密度增加而林分平均单株材积减小的趋势;林分蓄积量受密度的影响较大,当密度在111~152株/667m~2范围时,表现出随密度增加蓄积量增加的趋势,当密度达到166株/667m~2时,蓄积量又表现出减少的趋势,密度152株/667m~2林分各因子最佳。密度对干形的影响在此五种密度的林分中表现并不明显,但还是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以差立地上的密度138株/667m~2和好立地上的密度152株/667m~2林木干形较好。 (2) 用Conb-Douglas生产函数林木密度效应模型与其它密度效应模型进行了比较。并对密度效应最优模型进行了生产弹性分析和边际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川西南地区巨桉林分当前处于负效应阶段,应减少其林分密度,以提高林分生产力。今后在巨桉林分的经营管理中必须重视其密度控制管理;而在巨桉林分的营造中则应重视造林地的选择,但也不能忽视林分经营过程的密度管理。 (3) 两种立地条件上木材的化学成份含量差异极显着,差立地上的灰分、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木质素含量均大于好立地上木材的相应含量,苯-醇抽出物、纤维素含量为好立地大于差立地。 (4) 林分密度对木材化学成份组成的影响在0.05水平上不显着,密度与立地之间也不存在交互效应,仅立地对木材化学成份(除纤维素含量外)表现出显着或极显着的差异。在差、好立地上木材综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分别为密度138株/667m~2和124株/667m~2的林分。两种立地上综纤维素含量最低的均为密度为166株/667m~2的林分。 (5) 两种立地上木材化学成份中纤维素含量在树体干部最大;苯-醇抽出物含

杨洪国[7]2001年在《四川巨桉纸浆原料林幼龄生物量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2.5年生和3.5年生巨桉纸浆原料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在标准本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多元筛选方法建立了巨桉纸浆原料林各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同时用这些方程估测了巨桉纸浆林的生物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巨桉林分平均净生产量,生物量结构特征,不同经营措施对巨桉生物量的影响;编制了四川巨桉纸浆原料林生物量表;讨论了提高巨桉生物产量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结果如下: 1.比较研究了一系列估测树木各器官生物量的模型,选择出各试验点的最佳估测模型。其中,树干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比树枝和树叶生物量模型好。根据所有资料编制出四川巨桉纸浆林生物量的超总体模型: 树干生物量模型:1nW=-2.305975+2.524209×1nD+0.762139×ln(H/D) 树枝生物量极型:1nW=-3.298729+2.3591081nD-0.394279×1n(H/D) 树叶生物量模型:1nW=-3.071461+2.078927×1nD 地上总的生物量模型:1nW=-1.664814+2.393445×1nD+0.419075×1n(H/D)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四川巨桉生物量表。 2.巨桉在试验点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生物产量高。3.5年生巨桉的生物产量从42.57t/hm~2-57.42t/hm~2,平均净生产力从12.16t/hm~2·a-16.41t/hm~2·a。巨桉生物产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3.5年内是处于速生丰产时期。 3.巨桉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是:树干>树枝>树叶。树干生物量占总的生物量的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大,树枝和树叶生物量的比例相应地随年龄增大而减少。树叶生物量与叶面积之间的回归关系为模型①S=1.371+4.849×W;②1nS=1.78068+0.894803×1nW,经检验拟合精度和预估精度较高,可用作预测。四川3.5年生巨桉林分生物产量高的结构标志是:枝叶指数<0.35;枝叶比接近1;叶面积指数>2。各器官生物量在径阶上的分布规律是:树干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偏向大径阶(C>3.6),树枝和树叶偏于小径阶(C<3.6);不同立地条件生物量在径阶上的分布规律是:在立地条件好的林地上巨桉生物量趋向大径阶(C>3.6),相反 立地条件差的生物鹏向小径阶比3.6人因此,在营造纸浆原料林时宜选用立 地条件好的林地。目前,多数退耕还林地适宜发展巨按纸浆原料林。 4.不同造林密度和配方施肥对巨按生物且有显着的彤响。研究筛选出巨按最 佳的菠烙揉戎为。。。W沏旷的迫林帖+纯N俞t为刀附蛐Nnyl 含量 为75ulw的脑w伪凡含且为75po的肌毗紫(测人 5·总结并蚂炼彬巨按纸浆林高蛐且的经口技术耍点.包括邀传品质改良与 品种选育,造林地选择,整地删,脑肥技术与养分管理,造林密度,抚育管理, 病虫害防治和林地地力的维护等技术体系。

郭岩辉[8]2010年在《撑绿竹纸浆林的凋落物分解与平衡施肥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撑绿竹已成为重要的纸浆用材竹种,得到大面积的栽植。通过对四川宜宾长宁县世纪竹园撑绿竹凋落物物质循环的研究,以及四川宜宾的兴文县、南溪县长山坡、合尚坡,泸州纳溪区打古镇和合面镇,乐山白马镇,广安邻水城南镇,贵州赤水元宝镇8个样地撑绿竹施肥研究,对撑绿竹纸浆林产量的提高和可持续经营有重要的意义。试验自2008年5月起,分别对撑绿竹纸浆林进行了凋落物的物质循环研究和施肥效应研究。撑绿竹纸浆林凋落物养分循环研究表明:撑绿竹纸浆林的年凋落量为5004.69kg/hm~2。撑绿竹纸浆林全年有两个明显的凋落物高峰期,3月、6月是全年凋落物的高峰期,12月凋落物达到最低,撑绿竹纸浆林全年通过凋落物归还输入土壤的有机碳、N、P、K的元素总量分别为1070.99 kg/hm~2、38.26kg/hm~2、2.6kg/hm~2、5.16kg/hm~2,归还量的大小依次为有机碳>N>K>P,落叶是撑绿竹凋落物养分归还的主体,春夏两季叶养分归还量最大。凋落物各组分的分解系数大小顺序为:叶>箨>根>枝>篼,叶的分解速度最快,周转期最短为3.89a,竹篼分解最慢,周转期最长为12.53a。地上部分经1年分解凋落物养分释放量为:有机碳618.11kg/hm~2,N11.46kg/hm~2,P0.07kg/hm~2,K3.39kg/hm~2。N、P总体表现为富集,K为直接释放。撑绿竹施肥采用“3414”叁因素二次回归最优试验设计,建立了撑绿竹分别在高肥区与低肥区新竹产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之间的肥效模型。经统计分析表明:施用氮肥是影响撑绿竹新竹产量的主导因子,氮、钾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交互作用。在设定的N、P、K肥料0~3水平范围内符合肥料效应函数法原理前提下,通过频率分析可得推荐施肥用量:高肥区纯N14.97kg/667㎡,P_2O_5 2.648kg/667㎡,K_2O9.414kg/667㎡。低肥区纯N15.6kg/667㎡,P_2O_5 2.425kg/667㎡,K_2O9.3kg/667㎡。

参考文献:

[1]. 巨桉纸浆原料林施肥效应研究[J]. 冯茂松, 张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 培育措施对巨桉纸浆原料林木材化学成分的影响Ⅰ.模型构建及因素主效应分析[J]. 钟宇, 张健, 冯茂松.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

[3]. 巨桉纸浆原料林施肥效应研究[D]. 冯茂松. 四川农业大学. 2001

[4]. 培育措施对巨桉纸浆原料林木材化学成分的影响Ⅱ.因素交互效应分析及最优化选择[J]. 钟宇, 张健, 冯茂松.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

[5]. 培育措施对巨桉纸浆原料林木材化学成分的影响[D]. 黄勇. 四川农业大学. 2004

[6]. 巨桉纸浆原料林造林密度效应研究[D]. 郭小军. 四川农业大学. 2005

[7]. 四川巨桉纸浆原料林幼龄生物量研究[D]. 杨洪国. 四川农业大学. 2001

[8]. 撑绿竹纸浆林的凋落物分解与平衡施肥技术研究[D]. 郭岩辉. 南京林业大学. 2010

标签:;  ;  ;  ;  ;  

巨桉纸浆原料林施肥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