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研究对中年及老年阶段人群实施人工心脏起搏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60位人工心脏起搏术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中年组与老年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手术成功率差异。结果:术后中年组患者在语言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以及肢体功能四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成功率方面,中年组未出现不成功病例,老年组成功率为90%。结论: 老年病患应用人工心脏起搏术对术后生活质量以及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明显多于中年组,无论中年还是老年均会受到手术影响,术后生活质量显著下滑。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术;生活质量;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6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190-02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肌功能,但植入成功率以及术后恢复效果会受到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术前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本文以年龄为独立因素,研究了在中年阶段与老年阶段患者中实施人工心脏起搏器术的效果差异。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行人工心脏起搏术住院病患,根据年龄差异分为中年组及老年组。中年组30位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例为19:11;年龄区间处于37至47之间,平均年龄(41.8±1.8)岁。老年组30位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例为18:12;年龄区间处于52至65之间,平均年龄(52.6±1.6)岁。两组研究对象除年龄段差异外,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一般方法
根据患者疾病程度选择双腔或单腔起搏器,令患者平卧,常规酒精消毒后为其局部麻醉。锁骨下静脉穿刺,将2根J型引导钢丝分别植入,沿穿刺口切开5cm皮肤,将组织钝性剥离至胸大肌筋膜,确保囊袋与起搏器大小一致。有效止血后将医用纱布塞入囊袋。将6F撕开鞘沿引导丝放入,将电极送入,在右心耳植入心房电极远端,在右室室间隔或心尖部植入心室电极,保障心内膜与电极良好接触。测定感知、起搏阈值是否符合,连接电极与脉冲发生器并固定,将皮肤逐层缝合并包扎。
1.3 观察指标[2]
从语言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以及肢体功能四方面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分数越高表示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生活质量
统计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情况,选择语言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以及肢体功能4个方面观察评分差异。显示在术后老年组各项评分显著低于中年组(P<0.05),详情见表1。
2.2 成功率比较
统计两组顺利植入人数,显示中年组成功30例,成功率达到100%;老年组成功27例,成功率为90%;组间成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应用现阶段并不罕见。由于植入成功率较高且手术操作并不复杂,这一手术并不会严重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且术后可满足患者基础生理需求,因此成为了较常见治疗严重心脏类疾病的方式[3]。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由于需局部麻醉,会受到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若术中心率及血压异常仍会导致手术危险性增加。老年阶段人群在自身情绪控制上明显不如中年人群,对手术安全性的担忧、对自身生命的担忧以及对经济压力的担忧,均可能造成术前紧张感,而影响手术安全[4]。同时,受到患者自身基础疾病的影响,老年病患术后恢复速度更慢。人工心脏起搏器包含双腔(DDD)起搏器、心室按需(VVI)型、频率自适应(R)起搏器、起搏器的程序控制功能、心房按需(AAI)几种功能类型,电极位置不同,需根据患者具体疾病合理选择,故实际病例中,起搏器的类型不会对病人的临床效果产生影响。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在手术后无论中年组还是老年组病患,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下滑。证实无论任何年龄阶段,实施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均会对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相对而言老年组分数下划程度更大。证实年龄会对术后生活状态造成影响,可成为独立影响因素。成功率方面,中年组达到100%,而老年组仅为90%,组内3例不成功。由此可见,年龄越大,对术后生活状态的恢复以及手术的成功性影响越大。
对于老年病患而言,实施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尤其应加强观察,查看术后三至五天内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以及伤口是否存在渗血[5]。术后应避免电极脱位,可将沙袋将伤口压迫持续六小时,确保伤口不再渗血。术后24小时内均需令患者处于平稳状态,患侧肢体不要活动,术后两天才可转为半卧位,术后三天内不应下床活动。临床治疗必须重视老年患者的年龄因素影响,在用药上根据其基础疾病合理安排。总之,人工心脏起搏术会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状态较差,且手术成功率相对于中年阶段而言更低。
【参考文献】
[1]石兆云.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及长期随访观察[J].四川医学,2013,v.34 03:403-405.
[2]王晓庆,李凤慧,王萍,戴红艳.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v.13;No.418 32:145-149.
[3]徐冰,侯方华,李婷.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健康教育评估单的设计与应用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v.33;No.287 13:1806-1807.
[4]阮筱珠.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体位对舒适状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6,v.23 07:21-22.
[5]黄颖梅,袁园.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v.19;No.430 22:3129-3130.
论文作者:古仁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起搏器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心脏论文; 老年论文; 中年论文; 成功率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