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晓亮 安徽省金安区三里桥小学 237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增强学生学习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成为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的目标。为了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本文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提出了一些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34-01
前言: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重若轻的地位,我们也在不断寻找最有效的阅读方法,使阅读教学更好的开展,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加强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在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主题阅读文章进行互动与交流,通过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问题,同时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提高自身预言组织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4(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一单元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坐井观天》[1]《我要的是葫芦》《小柳树和小枣树》等文章整理在一起进行主题式阅读教学,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通过阅读、讨论的方式概括出这些文章的中心思想,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从而也就能够确保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质量和效率。
二、创设合理阅读情境
对于小学阶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普遍偏低,并且心智尚不健全,很多文章都无法理解,因此能够阅读的文章和书籍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学生的语言素材比较缺乏。但是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本上的文章大多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包括人物的语言、神态,同时一些生活场景也比较生活化。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内涵,提升小学语文阅读的整体质量和效果,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语文阅读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和进步。比如,在教师在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进行讲解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有桂林的介绍视频或者图片,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热爱,确保在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
三、使课外、课内阅读形成有机联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包含课外阅读内容,传统的课外阅读无非是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阅读,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们如何进行正确的课外阅读,课内外阅读并不能有效的衔接,对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教学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因此必须要注重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才能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内容为例,教材中包含很多名著中的节选文章,如《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2]等,均出自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教材中的这些内容为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名著阅读,然后引导学生们进行一些阅读心得的交流;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本身的阅读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适当地进行一些课外阅读,能够拓展学生们的阅读面,进一步增加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能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课外阅读要结合学生们的年级段和兴趣爱好进行,不能盲目的进行课外阅读,阅读内容不当学生们理解不了其中的深意,不仅不能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还会让学生们觉得课外阅读是一种负担,不利于学生们阅读兴趣的提升。
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阅读质量与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教师在教学人教新课标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白兔和小灰兔》[3]这一课时,一边放动画课件或投影一边讲述:很久以前,老山羊请小白兔和小灰兔来帮他收白菜,劳动结束后,小灰兔把老山羊送给他的一车白菜运回家,小白兔只向老山羊要了一些菜子拿回家。到了后来,运回一大车白菜的小灰兔没有白菜吃了,而只拿回一些菜子的小白兔却有吃不完的白菜。这是为什么呢?运用问题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说出原因。这样一来,既进行了句子、词的训练,又进行了感情朗读的训练。通过有效运用看—读—悟—议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解析,进而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五、引导学生开展文本细读
阅读意识的文本细读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所谓的整体阅读,就是要掌握文本的综合、完整的信息,站在写作的角度去审视阅读的内容。语言表达的感情更加的丰富、文章的结构和脉络更加的清晰、从发的体现出文本的语言风格和背景个性是整体阅读的主要目的。文本细读必须要避免出现只见头不见尾的现象,一篇文章有开头就必须有结尾,头尾只见是相互连接呼应的,表达出来的是一个完整的意义。通过文本细读,就是要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比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篇小学语文课文时,一般情况下,在阅读的过程中重点都是文本的关键语段,像对大树的描写等,让学生在阅读语句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大榕树的美,而对鸟的天堂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概念的美和热闹这一层面上,有些学生甚至在阅读完成之后就简单地理解为鸟的天堂就是一棵大榕树而已,并没有充分地关注文本内语言所蕴含的真实意义。如果教师在进行本课的阅读教学时,首先对梳理出大榕树为鸟儿们提供了安静、安全、安逸的自然环境这一行文思路的,然后找出文章的主线,并将其与文本语言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细细的品味,最后再关注文章的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存在的联系。运用这种阅读方式就可以使学生在整体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不仅可以准确地掌握文本语言所要表达的情意,同时感受到作者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向人们展示自然生命的节奏,而学生则在整体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之间那种和谐的美。
结语: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才能有效的提升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提高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路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6):109.
[2]孙彩莲.试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汉字文化,2018(17):65+67.
[3]康莉.浅析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8(11):124.
论文作者:汤晓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小学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学生们论文; 文章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文本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