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龙[1]2003年在《20世纪初学生本位教学法变革研究》文中提出教学方法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外显行为,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反映。教师拥有不同的学习观、课程观,就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新世纪的课程改革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给当前广大的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实际上,历史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借鉴,那就是20世纪初国文课程改革中的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这两种教学方法,无论在课程理念,还是在具体操作方法上,与当前的教学方法改革有着很大的一致性。因此,回顾这段历史,总结这段历史的得失,对当前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全文共分叁个部分。 第一章 回顾百年语文教学历程,比较20世纪初学生本位教学法的改革与当前教学改革的异同点,总结研究这段历史的意义。同时,还对20世纪初学生本位教学法变革的社会背景进行了初步分析。 第二章 陈述了20世纪初学生本位教学法变革的具体内容。包括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在中国实验的始末、推广人、基本教学模式和特点;同时列举了它们在教学中具体实施的一些案例,分析其给教学带来的实际变化。 第叁章 对20世纪初学生本位教学法变革中的危机进行了总结和初步分析,并对这段改革历史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反思,进而对当前的课程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周颖[2]2017年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柏克赫斯特来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研究对象设定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柏克赫斯特来华访问的情形。20世纪20年代初,道尔顿制在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因在改革传统班级授课制、促进学生社会化等方面的卓越成绩,道尔顿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此时,中国思想文化界已经历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教育界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教育运动”。1921年,为改革班级授课制、培养更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人才,道尔顿制被引进中国。在此之后的两年内,中国兴起了宣传道尔顿制原理、施行道尔顿制教育的高潮。但由于种种原因,1923年末至1924年间,中国的道尔顿制试验出现了各种问题,倡行道尔顿制的热潮逐渐走低。20世纪20年代是中美教育交流极为频繁的时期,一方面,留美学生及在国外教育考察人员对内输入美国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另一方面,众多美国教育家也频频被邀请来华访问、讲学,如杜威、孟禄。在这样的背景下,为解决国内施行道尔顿制的困难,众多教育界有识之士便邀请柏克赫斯特来中国讲学并指导道尔顿制的实施。1925年7月14日,柏克赫斯特抵达上海,开启了为期一个半月中国之行,她的足迹遍及北京、南京、上海、太原、汉口、杭州等8省13市。在各大城市,柏克赫斯特均发表演讲、参与讨论会并参加其它教育文化交流活动。柏克赫斯特来华讲授道尔顿制,促进了中国道尔顿制试验的开展,推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是近代中美教育交流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本文将对柏克赫斯特的中国之行进行全方位的阐述、探讨,以期还原这一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填补这段研究的空白。基于现存的国内外着作、学术论文、原始资料及记录等,本文以柏克赫斯特来华及道尔顿制在中国的发展为主线,将道尔顿制在中国发展的各个阶段与柏克赫斯特来华紧密联系在一起。本研究在分析柏克赫斯特来华的动因及背景的基础上,重在阐述对柏克赫斯特在华期间的各项教育文化交流活动,剖析柏克赫斯特的来华及道尔顿制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柏克赫斯特在华活动作分析解读,阐述其对中国道尔顿制试验乃至中国近代教育产生的重大影响。最后,客观地总结、评价柏克赫斯特来华的意义及道尔顿制在中国的命运。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包括绪论、正文第一到第四章以及结语。绪论由选题缘由以及研究意义、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可行性、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重难点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将柏克赫斯特来华的背景一分为二,分析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大潮中道尔顿制产生的过程及20世纪2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过程中引入、施行道尔顿制的必然;从道尔顿制教育在中国的兴起及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入手,分析中国教育界邀请柏克赫斯特来华的原因。第二部分,具体阐述1924年及1925年间中国教育界接洽、邀请柏克赫斯特来华的经过;着重阐述舒新城、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柏克赫斯特的中国之行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第叁部分,从柏克赫斯特发表的演讲、参与的讨论及其它教育文化交流活动等叁方面概括她在华期间的教育活动,并对各项活动的内容作进一步总结、概括。第四部分,分析当时的中国教育界对柏克赫斯特来华的反应;论述柏克赫斯特来华对中国道尔顿制试验的影响、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作用、对中美教育交流的贡献等。结语部分,总结、评价柏克赫斯特的来华。
参考文献:
[1]. 20世纪初学生本位教学法变革研究[D]. 汪海龙. 首都师范大学. 2003
[2].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柏克赫斯特来华研究[D]. 周颖. 西南大学. 2017
标签: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论文; 赫斯特论文; 道尔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