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王红玲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王红玲

王红玲

(河南省获嘉县中医院儿科 河南 获嘉? 453800)

【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的新生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的新生儿在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基础上,在出生12个小时之后采用抚触、游泳等早期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两组新生儿总有效率、胎便的转黄时间、出生3天后的体重、血清胆红素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新生儿的总有效率为81.67%,研究组新生儿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胎便的转黄时间、出生3天后的体重、血清胆红素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可减少新生儿的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增加新生儿的体重,使血清胆红素的水平降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153-02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期比较常见的症状,因为胆红素代谢的异常导致血液中游离的胆红素增加[1],导致新生儿的黏膜、巩膜以及皮肤发生黄染的现象,多发生于出生后2~3天。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其中男64例,女56例;出生时的体重为2370~3550g,平均为(2650±360)g;胎龄为37~41周,平均为(35.65±2.79)周。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的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的新生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如母婴同室、早吸吮、母乳喂养、保暖等护理措施。

1.2.2研究组:研究组的新生儿在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基础上,在出生12个小时之后采用抚触、游泳等早期的护理干预方法。⑴抚触:护理人员经过系统的培训,按照头、胸、腹、四肢和背的顺序对新生儿全身有序的进行抚触,每次约15分钟,每日2次,其中腹部的抚触时间应稍微延长,以增加新生儿的肠蠕动;⑵游泳:护理人员经过系统的培训之后可进行操作,游泳时室温应保持在26℃~28℃之间,水温应控制在37℃~39℃之间,水质应清洁,在游泳前应先在新生儿的脐部贴防水的护脐贴,在颈部戴专用的游泳圈,游泳的时间为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

1.3 疗效的评定标准

采用护理干预5天以后,根据新生儿的症状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评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为:⑴显效:新生儿面色微微发黄,体内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119.70umol/L。⑵有效:新生儿面色稍发黄,体内血清胆红素水平在136.00~171.00umol/L之间。⑶无效:新生儿的巩膜和皮肤黄染,体内血清胆红素水平大于205.00umol/L。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总有效率、胎便的转黄时间、出生3天后的体重、血清胆红素等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1.5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的总有效率相比

两组新生儿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的总有效率相比

组别例数(n) 显效(n/%)有效(n/%) 无效(n/%)总有效率(n/%)

对照组6031/51.67 18/30.00 11/18.33 49/81.67

研究组6049/81.67 7/11.67 4/ 6.67 56/93.33

p <0.05

2.2 两组新生儿胎便的转黄时间、出生3天后的体重、血清胆红素指标相比 两组新生儿胎便的转黄时间、出生3天后的体重、血清胆红素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胎便的转黄时间、出生3天后的体重、血清胆红素指标相比

组别例数

(n) 胎便的转黄时间(小时)出生3天后的体重(g)血清胆红素

(umol/L)

对照组60 61.73±3.34 3120±310 158.71±11.56

研究组60 27.61±2.19 3480±470 111.06± 9.86

p<0.05<0.05<0.05

3.讨论

新生儿黄疸为临床上常见的新生儿疾病,由于新生儿的毛细血管比较丰富,血清的胆红素水平大于5mg时可发生肉眼能见的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较好的是生理性的黄疸,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大于205umol/L,同时伴有拒食、嗜睡等临床症状的是病理性的黄疸。当体内血清胆红素过高时可损害神经系统,或者导致伤残,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水平[3]。抚触能刺激体表的神经,兴奋排便中枢,增加胎粪排出的速度,降低胆红素重吸收率,进而降低新生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同时人为的腹部按摩可避免出现便秘,增加排便的次数,缩短胎便的转黄时间,对预防新生儿发生黄疸有重要的作用。新生儿游泳时水波和水压能起到皮肤按摩作用[4],为新生儿创造与羊水类似的环境,可增加安全感,促进新生儿身心的发育,同时增加新生儿能量的消耗,增强食欲。因此,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可减少新生儿的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增加新生儿的体重,使血清胆红素的水平降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罗文英.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2013,19(15):115-116.

[2]毋艳.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05):219-220.

[3]黄艾艾,邓建平.早期观察与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21):189-191.

[4]商广芝,李松,洪丽娟.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2):32-33.

论文作者:王红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5

标签:;  ;  ;  ;  ;  ;  ;  ;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王红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