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及其理论框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价值观论文,框架论文,理论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在价值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根据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指明了科学技术的价值基础和实现机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价值观。在21世纪,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给当代中国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研究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对于理解、完善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并运用这些理论指导中国加快科技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价值、价值观、科技价值观
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作用。我们这里要研究的价值,是科技价值,是作为客体的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和作用,是研究科学技术在哪些方面影响主体的生产和社会生活,由此决定主体采取不同价值取向的战略和选择。
价值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必然反映到人的意识中来,反映事物的价值或价值关系的意识,就是价值意识。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就是一个价值判断,是主体对科学技术的评价,反映科学技术对主体的价值关系,这是一个价值意识。
价值观是价值意识的最高形式。价值意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不稳定的朦胧的价值意识,包括价值心理和价值认识,如价值心理中情绪、情感、意向、愿望以及兴趣和爱好等。二是价值观念。是不稳定的朦胧的价值意识经过多次实践和重复,逐渐形成稳定的、有价值追求的、有意识的、自觉的观念。是主体对客体价值的稳定的思维模式。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是对科技的价值观念。三是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般的或基本的观点,是对价值本质的一般概括。价值观与价值观念是有区别的。价值观念是主体对某一事物价值的稳定的观念模式,价值观是世界观的一个方面,是关于一般价值、价值关系的根本观点。价值观决定了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价值观的表现,二者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构成价值观的首先是建立在一定价值评价基础上的价值信念。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科学技术价值的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是建立在价值评价基础上的。其次,构成价值观的是使主体相对稳定地指向一定的价值目标,有明确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树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观,就会注重科技人才的作用,重视教育的发展,就会注重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投入,做一个有理想的科学家就会成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再次,价值观具有评价标准的作用。树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观,那些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就会得到尊重和爱戴,那些阻碍科技事业发展的体制和弊端就会得到改革,对一切有利于科技发展的措施和行为就会得到肯定和鼓励。最后,价值观还具有引导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树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观,人们就会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价值观的实质是主体利益、需要与客体关系的体现。对于同一类客体,如科学技术由于主体的利益不同,价值观就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科学技术价值取向,就会有不同的科学技术发展政策和战略。因此,形成价值观的关键因素是主体的利益和需要,因此,价值观是主体利益、需要的内化。
价值观的核心就是价值目标、价值追求、价值取向。由主体利益和需要所决定,价值观首先包含了价值目标、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一定的价值目标决定了一定的价值标准,而一定的价值标准又内含了一定的价值规范,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因此,价值观的核心就是价值目标、价值追求、价值取向。
价值观作为一般观念,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是又具有不同于一般观念的特征:一是历史特征。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价值观,会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如和平与发展时代的科技价值观与战争与革命时代的科技价值观会有很大的不同。二是社会特征。价值观是主体利益和需要的内化,要受到不同社会制度特别是主体利益的制约和影响。如资本主义的科技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的科技价值观会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阶级也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三是规范性。价值观会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会有导向、规范和引导作用。
科技价值观是对科技地位作用和社会功能的根本观点,是对科技功能作用的概括和总结,是对科学技术同人类社会的价值关系的反映。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的科学与技术综合化,一体化的趋势,我们这里把科学和技术作为统一的客体来研究其价值观问题。可以这样认为,科技价值观是关于科学技术价值的总的根本的看法,是科学技术客体对社会主体的效应和功能。
二、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的理论框架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价值观是对科技地位作用和社会功能的根本观点,是对科技功能作用的概括和总结,是对科技同人类社会的价值关系的反映。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科技成果大规模地被运用到生产和社会领域,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为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理论框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文化前提和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其理论框架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具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分析资本发展同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时指出:“正像在价值转变为资本的时候那样,在最近的资本发展上也是以生产力一定程度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里面当然包括科学在内。”〔1〕这里,马克思把科学看作生产力的组成因素,明确指出了科学在生产力中的价值地位。马克思不仅指出了科学在生产力中的价值地位,而且强调了科学是生产力的首要力量。“社会的劳动生产力作为资本所固有的属性而体现在固定资本里面;这所谓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1〕这里,马克思把科学看作首要生产力,这就把科学摆在了社会劳动生产力中的首要的价值地位。
马克思明确指出了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会引起生产力诸要素的变革或变化,马克思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运用。”〔2〕因此,他认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认为,科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转化为技术,通过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3〕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科学技术使科学管理成为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的价值地位。他们强调:“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消耗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他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他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2〕这就指出了科学技术在提高生产力方面的价值地位。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还在于,通过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整个社会基础的革命化,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发明,纺织机特别是蒸汽机的问世和推广,引起了交通运输、采矿、冶炼、电力等各个行业的根本变革,掀起了全社会的产业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特别强调了科学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和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巨大价值。他们指出:“资产阶级争得自己的阶级地位还不到一百年,它所创造的生产力却比过去世世代代总共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往返,大陆一洲一洲的垦殖,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试问在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4〕恩格斯把蒸汽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同分工和水力一起称作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把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看作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等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就进一步揭示了科学技术具有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价值。
2.科学技术具有通过生产力这个中介实现生产关系变革的巨大价值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首先是引起了生产力的革命,然后导致生产关系的革命。马克思认为,通过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发明,导致工具机的变革和资料的变革,进而出现生产力的革命。“随着一旦已经发生的、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5〕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经由生产力革命这个中介,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的工业革命是新生产关系的基础。马克思强调,工具机革命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工业革命“是现代英国各种关系的基础”〔6〕。因此,英国各种关系的基础就是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发明。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指出,科学技术决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恩格斯指出:“这种技术装备,照我们的观点看来,同时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6〕交换方式、分配方式和阶级的划分是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可见,科学技术通过技术装备这种物化形式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科学技术引起的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更迭的重要原因。他们强调,“在工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必然会产生私有制”,要消灭“异化”从而实现共产主义,就必须“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由生产关系的革命,会进一步引起推翻旧的国家政权的社会革命。“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6〕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引起社会革命。恩格斯指出: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之一就是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7〕。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推动社会革命的社会政治价值。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从这几个层次革命的前提出发,强调科技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具有最高意义上的革命价值。他们站在工人阶级解放的角度,强调科学技术为人类的解放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做好准备,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因而科学技术就是这种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就具有最高意义上的革命价值,这是他们科技价值观的核心观点。
3.科学技术具有决定上层建筑的价值
恩格斯指出:技术装备,“决定着统治和从属的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律等等。”〔6〕这就揭示了科学技术的物化形式决定着阶级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决定着国家的根本性质,这也就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政治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科学技术具有推动哲学、人文科学等社会意识发展的文化价值。认为真正推动哲学、人文科学发展的是科学和实践。恩格斯指出:“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6〕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科学技术具有推动思想解放的巨大作用。马克思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8〕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自然界全部无限的领域都被科学所征服,而且不再给造物主留下一点立足之地。”〔9〕这就指出了科学技术是思想解放的前提,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将不断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陈旧观念、思想羁绊。
三、把握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在当代中国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把握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更好地完成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发展是执政党的历史责任,发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发展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总开关。谁把握住了发展这个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演进的大趋势,谁就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而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价值观是对科技地位作用和社会功能的根本观点,是对科技功能作用的概括和总结,是对科技同人类社会的价值关系的反映,为我国重视科技发展,推动科技进步,更好的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次,把握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对于我们加快改革步伐,进行制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经由生产力革命这个中介,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这就为我国加快构建和改革科技体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现科技的价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再次,把握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对于我们注重科技进步对意识形态变革的重要作用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将导致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不断变革,将导致人们思想境界和智力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认为真正推动哲学、人文科学发展的是科学和实践。恩格斯指出:“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牛顿的学说和洛克的学说同样是唯物主义所依据的前提)。”〔10〕马克思也指出:“自然科学……将成为人文科学的基础。”〔11〕同样,科学也是战胜宗教的精神文化武器。这就为我国重视科学技术对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推动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要不断地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陈旧观念、思想羁绊,从而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和科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