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 临床心理二科 山东淄博 255100)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性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性心理护理,8周后,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WCST评分中,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性错误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状态,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关键词】认知性心理护理;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抑郁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242-02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精神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思维迟缓、情绪低落、睡眠障碍、躯体不适等,严重者可伴有自杀意念及行为[1],同时普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2。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但对其认知功能的改善有限。目前我国处于老龄化社会,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率随之上升,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及生存质量。本研究对4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旨在探讨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以改善患者预后。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0~80岁之间;(2)均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3];(3)均有正常沟通交流能力。排除标准:(1)不能正常沟通和交流者;(2)合并恶性肿瘤、严重肝肾疾病者;(3)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60~79(70.12±5.23)岁;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60~76(69.23±4.89)岁。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精神科疾病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安全防护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性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交流和沟通:护士与患者建立彼此信任的良好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如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态度;(2)区分认知:引导患者对自己的想法及态度进行自我评价,帮助患者理清思路,客观评价自己存在哪些负性情绪及错误观念,应改正,哪些想法及态度是正确的,给予鼓励;(3)认知重建:鼓励患者主动分析和思考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患者重新对自身建立客观合理的认知,构建积极正确的观念,完成认知重建,主动控制不良情绪和行为。(4)心理危机干预:发现患者有自杀倾向,应随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引导患者通过假设,想象自杀行为所致的后果,使其对自杀行为产生排斥感;列举不同的生活事件,指导患者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抗挫折能力;指导患者通过正念减压训练、心理暗示及参加娱疗等活动转移注意力、放松情绪,控制自杀意念。每周进行1次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每次40~60min。
1.3 观察指标
干预8周后,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价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本研究选择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三个指标进行比较;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状态,评分越高,表示抑郁状态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分析所有研究数据,HAMD、WCST评分均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WCST评分比较:干预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5例患者提前出院,退出研究,实际完成研究37例和35例。干预前,两组患者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持续性错误数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P<0.01),观察组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持续性错误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相关研究证实[4],心理、生物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均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认知缺陷等,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下降,且常与躯体疾病相互影响[5],影响疾病进展及预后。因此,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认知功能,从而减少复发,是治疗抑郁症的最终目标。
抑郁症患者因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常不能正确评价和判断客观事物及行为的对错,导致心理活动与行为能力出现偏差[6]。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而行为的改变亦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7],当认知障碍得到矫正后,不良情绪及行为也会因此而相应好转。认知性心理护理通过引导患者评价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从而主动调整不良情绪及行为,进而积极面对生活,有助于促进患者尽快回归社会。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持续性错误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了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参考文献】
[1]张冰,陈任,马颖,等.中国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3):680-683.
[2]张顺,王丽萍,郑琳,等.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8):1142-1145.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第3版.济南:山东技术出版社,2001:87-88.
[4]周娟,冷春,李忠建,等.心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12(4):685-687.
[5]曹译丹,石捷,陶建青,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4):752-754.
[6]李桂林,陈炯华,张玉琦,等.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02-1206.
[7]姜振玲.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1):31-32.
论文作者:李晓,车群,孙月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患者论文; 认知论文; 抑郁症论文; 老年论文; 答数论文; 功能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