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职业高级中学)
摘要:职业高中学校体育教学面临着不少的困惑,不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学生的体育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目前全国的职业高中学校的教学注重职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现代的社会需求的是身体健壮的有技能的人才。体育能力是健壮的保障,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职业高中学校学生体育能力,如何培养他们的体育能力,是所有职业高中学校在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关键词:职业高中;能力;培养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高中学生体育教学培养的目标与普通高中的传统教学方法有很大差异,尤其对学生整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体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当今时代要求职业高中的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体育锻炼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服务教学、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体育能力
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掌握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必要前提,而且是影响一个人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
按能力的性质,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和广泛使用的一般智力,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等。特殊能力是相对于一般能力来讲的,它是指人在进入某项专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音乐、绘画、色彩的鉴别及体育的运动能力等。
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就是能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系列体育活动。从事的体育活动愈多样,掌握的知识愈丰富,体育能力发展就愈全面,机遇技能的训练愈复杂,体育能力就越能提高。
立足现实,着眼终生,依据体育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这一本质特征,制定出构成体育运动能力的六种基本成分,即(1)身体锻炼能力;(2)运动能力;(3)开拓创新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保健能力;(6)运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
二、加强教学方式改革
体育课堂中的教学环节是学习体育知识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可以让学生反复练习,使他们准确地学习到体育的基础知识。但练习次数过多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从而降低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当以新的角度和方法,让学生自己先尝试所学动作,这样不仅会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他们对体育知识勇于探索的态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中,不是滔滔不绝地讲解让学生被动地去听,而是让学生两人一组,先体验传接球的动作,从而让学生自己找到传接球的感觉,并及时发现在此体验过程之中所存在的疑难问题,然后以两人组的传接球模式发展到四人组的传接球模式,再由四人组的传接球模式发展到多人组的传接球模式,使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良好的发挥。
三、教师应该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体育锻炼
在引导学生自主在体育课中进行自主的锻炼,首先教师就应该发挥出自己的引导作用,在这之前,老师应该与学生打好交道,以朋友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循循善诱,对学生的喜好做一定的了解,对他们进行引导,用正确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并且要亲身投入与学生的活动中。
四、让热爱运动的学生积极带动不喜欢运动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无论是谁,只要他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就会受到同伴相当大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心态好的人在一起,自己的心态也会受他影响变得乐观,要是和消极的人在一块,就会整天受到他的消极情绪的影响,变得悲观,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个规律培养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自我锻炼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把组织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相结合,鼓励热爱运动的学生带动不爱运动的同学进行体育活动。
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任课教师多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上面的交流,从与学生的谈话中了解他们不喜欢运动的原因,这样才能帮助教师对症下药,更好的帮助学生重新拾起对运动的兴趣,才能培养他们的自我锻炼能力。
六、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
职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时间具有显著的特点,表现为平时支配时间较多并带有间断性的特点。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学生的可支配时间较多,并且虽然学制三年,但并非是六个学期不间断地进行教学,拿本校的学生来讲,高一、高二和高三分别对应着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而这些实习多数为间断性的外出实习,而且针对不同专业的社会需求,各个专业组织的外出实习、社会实践等都对体育教学的稳定性和系统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体育教学的时间相对缩短,难以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及要求。基于此,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运动尤为重要。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发现许多学生不能合理地规划体育锻炼时间,不能积极参加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另一方面,学生的体育活动很盲目,由于缺乏相应的场地、器材和教师的指导,时间长了就会使学生丧失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这就难免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课外活动的展开则变成“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以本校为例,由老师牵头,学校提供场地和器材,组织了手工制品,机器人组装,篮球、足球等各种球类的兴趣小组,定期进行比赛,制品展览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据统计全校有83%的学生参加了课外体育活动,成效显著。
总之,对培养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能力,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培养策略,这样才能保证效率,不会白做无用功,不能强硬要求学生进行锻炼,这样只会让学生的心里更加排斥体育。
参考文献
[1]刘芳,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2014年9月;
[2]贾岩龙,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2013年第2期。
论文作者:童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体育论文; 职业高中论文; 体育活动论文; 体育锻炼论文; 传接球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