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肺癌的多排螺旋CT诊断价值探讨论文_关秀红,黄奕妆,卢俊英,彭旭红,杨栋梁,刘玉意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 511518

【摘 要】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使用320排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12年11月到2016年3月接收的12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接诊的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320排螺旋CT的进行扫描;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螺旋CT平扫。检查结束后比较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各类等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经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毛刺征显示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在分叶征(88.33%)、血管集束征(93.33%)、胸膜凹陷征(83.33%)、细支气管气象(36.67%)、空泡征(51.67%)、棘突征(68.33%)等征象的显示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分叶征(53.33%)、血管集束征(51.67%)、胸膜凹陷征(31.67%)、细支气管气象(11.67%)、空泡征(26.67%)、棘突征(31.67%)征象的显示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患者采用320排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具有显示率高,定位准确等特点,适合在临床广泛使用。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320排螺旋CT;诊断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由于其高发病率以及死亡率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临床资料表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男性恶性肿瘤中的第一位,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则占第二位[1]。周围型肺癌是指原发于肺段支气管以下,且直径≤2 cm的肺癌[2]。由于周围型肺癌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较快且预后差等特点,所以该类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及早进行治疗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3]。我院于2012年11月到2016年3月接收的12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周围型肺癌使用320排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于2012年11月到2016年3月接收的12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接诊的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320排螺旋CT的进行扫描;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螺旋CT平扫。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最小为39岁,最大为71岁,平均为(52.4±9.7)岁;对照组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最小为38岁,最大为70岁,平均为(53.6±9.2)岁。排除患有其他心肺肝肾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检查前询问病史,检测基本体征。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螺旋CT平扫: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肺尖到肺底,层厚5 mm,层距5 mm。而观察组患者采用日本东芝320排螺旋CT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嘱患者平静呼气,保持放松,之后再屏住呼吸连续扫描。320排螺旋CT扫描的管电压设置其120 kV,管电流为80 mA,层厚2.5 mm,层距2.5 mm。对扫描后的图像结果进行多平面重建处理,由两位不同的医师同时进行诊断分析,综合两位医师的意见对CT图像做出最终诊断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涉及的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涉及对比的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毛刺征显示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在分叶征(88.33%)、血管集束征(93.33%)、胸膜凹陷征(83.33%)、细支气管气象(36.67%)、空泡征(51.67%)、棘突征(68.33%)等征象的显示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分叶征(53.33%)、血管集束征(51.67%)、胸膜凹陷征(31.67%)、细支气管气象(11.67%)、空泡征(26.67%)、棘突征(31.67%)征象的显示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使用的320排螺旋CT对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使用的常规螺旋CT平扫。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的各征象显示情况对比见于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部CT图像各征象显示率对比

3.讨论

东芝320排螺旋CT是在进行肺部扫描检查时,具有扫描速度快,检查范围广,辐射量少等优点,同时得到的图像质量也较高,所以在进行周围型肺癌诊断时对各类征象的显示率明显提高[4-5]。更高的显示率和图像质量有利于医务人员更快更准确地做出诊断,从而及早为需要的患者提供相关治疗或干预,极大地改善了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在本研究所涉及的七个征象中,除去短毛刺征,其他征象的显示情况均表现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与普通多排螺旋CT扫描对比,周围型肺癌患者采用320排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明显更高,所得的影像学图像在多平面重建处理后具有显示率高,定位准确等特点,适合在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苏毅,王乐乐,倪傲等.螺旋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5):897-899.DOI:10.3969/j.issn.1009-6663.2012.05.062.

[2]周文成.周围型肺癌的多排螺旋CT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4):2173-2173.

[3]邰兆琴.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385-2387.DOI:10.3969/j.issn.1006-5725.2012.14.033.

[4]钱绍文.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肺小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3,(7):1079-1080.

[5]王续,王欣.多排螺旋CT(MSCT)诊断肺孤立结节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2):195.

论文作者:关秀红,黄奕妆,卢俊英,彭旭红,杨栋梁,刘玉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  ;  ;  ;  ;  ;  ;  ;  

周围型肺癌的多排螺旋CT诊断价值探讨论文_关秀红,黄奕妆,卢俊英,彭旭红,杨栋梁,刘玉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