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虽好非万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学论文,虽好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传统文化日益升温。2004年甚至被一些人称为“保护传统文化年”。因为在这一年里,知识界有许多人提出要继承发扬传统语文化,个别以儒家自诩的学者还大力倡导少儿读经,学习国学,并与一些时髦学者结合起来汇成一股“儒道救国”的小小思潮,而且开始将这种思潮付诸实践。在山东济南,传统文化体验与研究成为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许多学校对少儿进行国学启蒙教育,据说效果还不错,这说明思想文化界和教育界日趋活跃和多元化,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好事。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有人在有意无意地夸大国学对少儿成长的作用,仿佛国学是少儿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氧气,学习国学就能够提高道德素质,反之就会丧失人文精神。
在国学培育下,我国固然出现了诸多“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如文天祥、林则徐等,但也出了许多没有骨气的文人。例如,明代著名儒家学者和政治家邵宝勤于著作,定期聚集学生研讨“义利公私之辨”,并修复著名的白鹿书院作为研求国学的地方。当时宦官头子、文盲刘瑾掌握国家大权,某天邵宝与同僚觐见刘瑾,那同僚偶然一句话惹得刘瑾拍桌子,邵宝竟然被吓得当场尿了裤子。邵宝走后,刘瑾指着地上嘲笑说:“这就是你们无锡邵宝撒的尿。”像邵宝这样的饱学硕儒、道德领袖,他的“读经”“继承传统”的功力毫无疑问远在任何今人之上,仍然被地痞文盲吓得尿裤子,这真令人喟叹不已。
因此,希望只通过学习国学来培养青少年的道德素质,进而提高国民的素质,即使不是自欺欺人,也是痴人说梦。我们不应该丢弃传统文化,“抛尽自家无尽藏,沿街托钵作乞儿”,但也不应该对国学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人生目标是指向未来的,国学不是神话中的安泰,也不是可以从中取得无尽力量的“大地之神”,孩子们要有自己的人生和未来,要完成他们这一代人的功业,单单学习国学是绝对不够的。
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国学对少儿成长的作用,不能肆意夸大。假如把这种思想运用到实践中去,就会误人子弟,贻害无穷。今日提倡少儿读经、学习国学的先生们,对此不能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