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如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参与历史教学中释放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会大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历史教学中如何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关键词:历史思维 生本理念 历史教学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念在历史教学中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历史教学的方法
1.激发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浓厚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中学生的兴趣特点容易激发起来,却难于维护稳定。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青少年学生都喜欢听生动的故事,这是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教学中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述方法,或者在讲课中适当穿插一些历史故事,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教师讲、学生讲、课件再现等形式,展示历史过程和历史现象,使教学过程既生动又让学生主动参与,将历史哲理、历史规律寓于感人的讲述之中。
2.问题引导阅读。学生不喜欢读历史教材,不会进行分析、概括。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读书,选择典型内容说明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思维活动。
3.巧设疑难。在讲授西安事变时,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张学良、杨虎城拘捕蒋介石以后,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思维,顿时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最后统一了认识,从而不仅帮助学生认清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激发了他们急于求得解决疑难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思维。
4.纵横联系。为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打开思路,学会全面地观察问题,抓住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问题,进而把握其本质,教学中需注意纵横联系。这里有两种办法:一是以一国历史为线索、以时间为纲的纵向联系,二是以问题为线索、将同类问题或同一时间不同国家间相类似的问题进行比较的横向联系。
5.比较异同。心理学的研究启迪人们: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中,可对彼此有某种联系的历史现象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
6.小组合作学习。生本课堂强调的小组协作学习法是指合作的伙伴形式,把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课堂自始至终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出现,小组协作回答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弥补师生交流的缺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课堂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颇有裨益。通过讨论,能达到活跃思维、扩展思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的效果。
二、运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教学的作用
1.避免居高临下,营造民主课堂。当代中学生参与意识强,不盲目轻信,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的居高临下、惟我正确、惟书正确令学生反感。生本教育理念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虽然学生是受教育者,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师生间是互动式,让每一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学生说不同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看法,这种民主的气氛有利于学生轻松地上课,积极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避免空洞说教。教师空洞的、不切实际的说教味如嚼蜡、毫无生气。而运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去寻找资料、归纳整理。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会找出几个至十几个资料,甚至是教师找不到的资料。学生在分析归纳的时候,他们的视野、思维已经扩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步提高,历史课不再抽象。
3.避免“一言堂”。“你说我听”的被动式教学,教师说得唇干舌燥,学生毫无反应,历史课变得没有吸引力。生本教育理念可以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会在自主探索中产生新问题、新发现、新思考。学生在“我要学”的驱动下,在课堂的民主气氛中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互动式的讨论中增长知识,会逐步形成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分类的网络系统,从而更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历史思维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涌现出许多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历史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地更新知识,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那么,教师会教得轻松,学生会学得愉快!
参考文献
[1]冯一下 现阶段历史思维能力考查的特点[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1)。
[2]张颖 史料运用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J].现代教学,2009,(10)。
[3]顾启进 谈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版),2010,(1)。
论文作者:马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思维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育理念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