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的作文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日常生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现今,“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是对大多数小学生面对作文的深刻描绘。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1-0101-01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成了困扰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彝族地区小学更是如此。老师觉得作文难教,学生更是觉得作文难写,尤其是怕教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因为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没内容可写,无从下手,写作时不是咬笔头,就是提笔问字,真叫人头疼。所以,彝族地区教师应该重视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让农村小学生从起步开始就不害怕写作文。笔者就如何搞好彝族小学作文教学谈谈几点拙见:
1充分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激发学生的写作之情。对于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培养他们写作文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例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习作一写写家乡的景物。因为是自己的家乡,一草一木都会感觉特别亲切,而且有一种亲人般的情感在其中,我们眼里的景物都会变得情意浓浓,怎么看都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试试将眼中的景物当成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它和我们一样可以笑,可以闹,可以有些小故事,你甚至可以和它说话、玩闹…比如:“夏天的早晨,古榕树像个文静的小仙女,笑眯眯的,不吵也不闹。四周的绿草地上满是晶莹的珍珠,草尖上悬着的,花瓣上托着的,不小心碰一下,嗬!打湿了你的裤腿和袜子,多调皮啊??”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激励他们取得成功。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习作的空间,为他们的写作热情再添一把火。每次作文后,我总是让学生们在班上读一读、评一评,写得好、有进步的,进行表扬。
2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的真情实感
鲁迅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学生习作是否有创意,能否感人,有真情实感等也同样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的丰富与否。习作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多鼓励、表扬自由和有创意的表达。为此,教师应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积累更多有效的习作素材。例如:在进行小学三年级写话“秋游”时,就可以在课前安排,让家长或亲人与同学进行一次秋游活动;“读故事、写感想”时,就可以让学生去回忆一些曾经读过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故事,从而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课前安排学生去读一些好书等;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充分观察生活中自己做的事,表达自己的想法,再进行习作时,就不会空洞,毫无真情实感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创造让学生敢于说话、充分表达、恰当表达的氛围
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问其原因,当然是无话可写。针对这一情况,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捕捉写作的素材,给学生表达的机会。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则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要引导学生去细致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分析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捕捉材料。如:课堂就是捕捉材料的一个窗口。老师批评了谁,表扬了谁,谁做了一个鬼脸,谁说了什么,谁又说了什么,结果怎样……这些内容都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成不同性质的文章;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如餐桌上的变化、交通工具的变化、住房、穿着的变化等;学了一篇文章后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对主人公说的话等等。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的材料之后,教师可以安排专门的交流讨论课,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所得所获。在写作文时自然就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了。
4培养学生观察和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
没有积累,就没有作文的素材,学生作文时就无法下笔。因此,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积累生活素材是抓好作文教学的一大法宝。而作文来源于生活,告诉学生,只要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生活中可写的东西是很多的。农村孩子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特别的生活场景:星期天可以与一群小伙伴去挖野菜、摸鱼儿等;放学后帮助爸爸妈妈养鸡喂鸭、洗衣煮饭、帮助左邻右舍带孩子等。这些生活小事都是《一件事》这类作文的好素材。学生听后体会到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后,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了。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5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习作二以对保护环境认识为主题,把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可以展开想象,写一写几年后家乡的环境;也可以写发生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有趣的事情。教师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习作之前先明确主题。例如:保护鸟类(动物),就是爱护家园;保护树木,就是爱护家园;节约水电气,就是爱护家园;不用塑料袋,方便筷盒,就是爱护家园;不吃珍稀野生动物,就是爱护家园;治理废气、废水、废渣,就是爱护农家肥料园;使用环保产品,就是保护家园??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写成一篇完整的环保作文。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6结语
总之,作为彝族小学教师,要从彝族地区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注意积累、乐于交流、勤于动笔等良好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起写作的信心,耐心地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土素材与作文实践联系起来,使他们由怕作文发展到爱作文,会作文,写出一篇篇具体又精彩的作文。
参考文献
[1]措姆.关于小学汉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9):230.
[2]石玉侠.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J].未来英才,2016(2).
[3]张霞.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4):117.
论文作者:孙贤娴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学生论文; 彝族论文; 习作论文; 自己的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 素材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