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识字教学活起来?我在实践教学中总结出两种有效的方法。其一,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多媒体、表演等,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其二,要引导儿童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或适合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下面是我教学《识字4》的一些认识。因为《识字4》是一堂典型的识字课,包含了识字四个要领:音、形、义、写。围绕“教活”的目标,我作了新的教学设计。
一、搭建交流平台,读准字音
在“读音”方面,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一是激趣导入,描述有趣的夏天;二是图中找小动物;三是认读词语。
从“图中寻找小动物”的效果看,此时生字的出现不再是单调、枯燥的一个个字,而是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一幅幅画,学生不仅学习兴趣浓厚。这又很好地抓住了学生与生字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机会,为下一步学习生字打下基础。这与课标提倡的“第一学段(1~2年级),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理念相吻合。在“认读词语”上,用与小动物“打招呼”的有趣方式,搭建了学生与小动物交流的平台,唤起了学生认识动物朋友(即认生字)的愿望。课上,学生有的说:“蜻蜓,您好!”有的说:“Hello,蝌蚪!”还有的说:“蝴蝶,蚯蚓,蚂蚁,你们好!见到你们真高兴!”一个个富有个性的“打招呼”方式,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创设生动的情境,识记字形
识记字形,是识字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字形识记方面学得既轻松又高效呢?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一是借助图画,初认词语;二是拼音,认识词语;三是采用多种形式认读词语,如摘掉拼音认读,同桌互读,做游戏认读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依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识记生字。由于多形式、多次数的重复训练,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生字。但是,从课堂上看,学生学习生字的热情不太高、成就感不太明显。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一个一个字一板一眼地教,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而且变成了负担。如果创设情境,让孩子在不同的情境中和生字多次见面,进行整体识记效果就不同了。于是,我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去。精致的画面,动听的旋律,有趣的情节,都为学生识记字形做了准备。学生跟着情境中的小动物们,同悲同喜,同哀同乐。
三、利用丰富的手段,理解字义
识字教学中最难把握的就是字义的理解。特别是《识字4》一课,“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这些词语的意义该怎么理解呢?对于这一点,我先后尝试了“以读代讲”的方法,但总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后在学校语文组的帮助下,确定以“什么小动物喜欢到哪儿玩”为切入口,了解“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的生活习性,打开了生字意义理解的思路。在对“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6种小动物生活习性了解的基础上,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读儿歌、交流感受等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生字意义,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在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时,我播放了一段视频,真实地再现蜻蜓捕虫的情景。紧接着,又播放儿歌:“小蜻蜓,是益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虫的小英雄……”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渐渐明白蜻蜓是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时,以“谁看到过蚂蚁运食粮,它是怎么运的”引导学生交流蚂蚁“运食粮”的情景,感受蚂蚁“运食粮”的团结协作的精神。特别是在感受1只蚂蚁能举起超过自己体重差不多100倍的东西时,我采用圆圈比较的方式,1只蚂蚁的重量用1个圆圈表示,100倍的重量用100个圆圈表示,让学生在视觉上造成强烈的冲击,在比较中充分感受到蚂蚁不愧为动物界的“大力士”。我还改变了单纯以师生、生生口头交流的单调形式,使用视频、图像、表演等丰富的手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
四、讲述有趣的故事,引导书写
在识字教学中,写字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最容易流于形式。试教的时候,最令我头疼的就是这个环节。在金华市教研员毛玉文老师指导下,我设计了讲故事引导出写的教案。我把“观察比较”和“教师范写”
设计成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在很早的时候,‘虫’一个人住在大大的田字格房子里,可宽敞啦!一个人住大房子虽很舒服,但觉得寂寞。后来‘虫’认识了好朋友‘马’,邀请它跟自己一起住。‘马’说:‘你占了整幢房子,我又这么高大,怎么住得下?’同学们,你们说怎么办呢?后来还是‘虫’聪明,说:‘靠靠拢,我们成了一家人。’‘马’说:‘不行不行,我的腿这么长,怎么靠呢?’‘虫’笑了笑说:‘放心,我把我的脚抬一抬(‘虫’变偏旁后平提变斜体),你就放心地把脚伸过来吧!’从此以后,它们互相谦让,过着幸福的日子!”我还把故事制作成Flash动画。当我讲述故事,播放Flash动画时,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连听课的专家、老师也大为惊叹:原来解说式的写字指导,可以用故事和动画的形式取代。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动画,不仅激活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指导了学生写字的方法,而且获得了学生对汉字的喜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董蓓菲主编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吴继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生字论文; 蚂蚁论文; 学生论文; 识记论文; 情境论文; 蜻蜓论文; 小动物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