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浅究论文_练思平

小学低段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浅究论文_练思平

(东莞市清溪红星小学,532660)

摘要: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就小学语文而言,课堂知识的讲授固然重要,但课外阅读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基于此,笔者做出了一下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低段学生;课外阅读;教学

一、小学低段阅读现状及原因

1.小学低段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低段学生对于阅读兴趣不大。调查中一位二年级的教师向笔者反映,刚进入学校的初期班里许多孩子是喜欢读书的,一下课,班级的图书角经常站了不少学生自己挑选图书。但是为了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他的班里每个星期都安排了三次阅读积累的作业,情况却发生了改变。下课借书的同学少了,积累作业也常常有孩子敷衍了事。有家长还向他反映,以前孩子回到家就找些课外书读,现在因为完成摘抄积累的作业,他反倒不读书了,直接把词语句子抄一抄,问他故事的内容也说不出来了。这件事让这位教师深刻反思,也反映出现在不少小学低段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许是教师的教破坏了学生的学,教师没有保护好孩子求知的阅读天性。由此可见,小学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基本由两个方面造成的:

(1)复杂繁重的学业负担过早的压在了孩子们的身上,阅读教学在实践中试图尽快促进学生的发展,反倒成了“揠苗助长”。有的家长和教师深知阅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却忽视了儿童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将超过学生承担的阅读压力强行施加在孩子身上。这样的行为给孩子的内心造成了阅读的阴影,让阅读与抄写、作业等这样的枯燥的任务挂钩,也让学生出现了对阅读的抵触情绪。

(2)小学低段学生年龄较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许多生字新词影响了儿童对阅读的热情和兴趣。这一阶段的儿童对直观的事物有较大的兴趣,所以会出现与阅读相比,更喜欢看电视、看动画片的现象,即使阅读,也更倾向于图画书或漫画书。然而,小学低段是学生思维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充分培养学生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将严重影响儿童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

2.阅读指导策略存在误区

(1)指导行为“少互动”

阅读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问卷可以发现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学生渴望得到交流和互动。书是作者与读者交流的桥梁,在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的课堂中学生需要与阅读内容进行交流,而这种理解和感受不能仅满足于某种自己意会的程度。阅读教学需要多种方式的交流和互动活动,与同学的交流和与教师的平等对话都应该是阅读课堂教学中应有的活动方式。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和理解;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学生丰富着自己的认知。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在阅读课堂中有所收获,也在阅读中训练思维,培养能力。

(2)阅读指导“无迁移”

教师在学生的课内阅读方面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但是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方面却往往疏于指导。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却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需要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在课外进行不断的提升和完善。然而,学生的课内阅读水平与课外阅读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问卷中不少学生表示在课外阅读中的许多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而这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不理想,一方面是由于阅读兴趣不高造成,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缺乏课外阅读方法有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当学生发现自己有许多生字不认识时该怎么办,当学生读到一半没有继续下去的意志时应该怎么办,对句子不理解怎么办等等。小学低段的学生在迁移能力上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只有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才能解决阅读问题,也才能够进一步进行课外阅读。

二、小学低段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阶段是开启阅读世界大门的黄金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必须注意的问题就是不要让学生对阅读形成做任务的意识,避免设置过于功利化的目标,要充分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主动走进阅读世界。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拥有阅读兴趣的基础上的,对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实际学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来满足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例如,组织读书打卡活动,这种互动式、竞争式的课外阅读形式能有效地激起学生阅读热情,同时,让学生坚持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将读书小视频发送到班级群中以示打卡,最后,比一比谁坚持阅读得最久。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 21 天,这样的阅读形式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每日阅读的好习惯。

2.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质量的提升,需要循序渐进,要结合学生课外阅读实践,而非靠短期阅读来增进阅读习惯的养成。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长期性、渐进性,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创设更多自主阅读的环境。如在课下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写读书笔记,对于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向同伴请教,也可以向教师求教。为了能够在班级搭建良好的合作阅读环境,我们可以在班级学生中设置课外阅读交流小组,制订各组本周阅读主题和计划,并由组长监督各成员的课外阅读情况;定期在班级上组织课外阅读交流分享活动,可以优秀图书推荐,可以是美文共赏析,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体验到书籍的魅力,感受到快乐阅读。注重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要在平时多营造课外读书学习环境,如组织师生共同阅读某一读物,共同分享阅读体会;在家庭,鼓励家长多陪同学生一起课外阅读,了解学生的阅读爱好和兴趣,制订并推进家庭读书计划,让学生从阅读中养成善于思考、乐于交流的好习惯。

3.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

养成一种优秀的课外阅读的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搭建学校平台,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并争取更多自由的课外阅读时间非常有必要。如笔者学校开展亲子阅读征文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就积极调动学生与父母共读一本书,在父母的指导下,记录他们的阅读过程和阅读感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校级的读书征文活动中来。同时把学校的不同主题的征文活动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监督学生的阅读体悟,积极响应学校的征文号召。同时,在读书漂流活动中让学生之间相互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目。利用学校的平台,为学生进行讲故事、表演故事创造条件,认真对待学校布置的手抄报作业,激励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阅读,有目的地阅读,从而从各个方面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的持续阅读注入动力。在表扬鼓励中增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低段学生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也正因为识字量小,他们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面临着重重困难。这就更需要我们多去表扬、激励,无论学生在课外书中学会了一个新词,还是掌握了一个好句子,这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这种敏锐的感受能力,在和学生朝夕相处时,感受他们从阅读中发生着的变化,及时地给予赞扬和鼓励,引导学生树立起“我会读”的阅读的信心,从而走向“我要读”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关于小学语文课前先学有效性实践活动的研究[J].靳爱华.学周刊.2017(9)

[2]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质量方法探究[J].陈雷雷.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8)

[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质量提升方法探析[J].朱大飞.教育革新.2018(11).

论文作者:练思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小学低段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浅究论文_练思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