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专家学者的“跨国调查”--中日青年社会意识的比较研究_社会价值观论文

倾听专家、学者“跨国调查”的声音——中日青年社会意识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意识论文,中日论文,学者论文,声音论文,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导言]

在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之际,东亚社会的价值观,尤其是青年人的价值观及其发展趋势,越来越引起东西方学者的注意。为真实了解东亚青年的价值观现状,1998年至2000年,日本佛教大学社会学部与中国和韩国的同行合作,实施了“中日韩三国青年社会意识调查”。该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面对现代化,尤其是当代世界出现的经济“一体化”或“全球化”浪潮,历史上曾经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日本和韩国这三个东亚国家青年人的心理世界,目前是否还存在传统的儒家价值观?西方的一些学者认为,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价值观的“趋同化”(其本质是“西化”)。中国内地也有学者宣称,儒家文明作为一个整体已经成为历史。并认为,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儒教文化圈中的文化特性将迅速地消融于西方文明之中。那么,实际的情形究竟如何呢?这是本次调查研究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与上述观点相反,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认为,未来西方与非西方的冲突很可能由文明的冲突引起。而最有可能与西方文明发生冲突的是伊斯兰文明和儒教文明。那么,从实证的角度来看,今天的东亚年轻人,是否具有与西方为敌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呢?这是本次调查研究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世界价值观调查研究表明,从一个较长时间的跨度来看,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受到该国政治、经济的影响;但任何价值观和社会意识,一经形成,又对该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放慢,与文化价值的变迁,即从现代价值观转向后现代价值观有关。日本的研究资料也表明,80年代以后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其原因之一便是日本青年在价值层面出现了“后现代化”趋势,即“认真”价值观蹦溃。当然,后现代价值观的兴起,也具有许多好处,如注重宽容、强调环境保护等。那么,在中国和韩国是否也出现了后现代价值观?这便构成本次调查研究要回答的第三个问题。

此外,中日韩三国青年在社会意识方面有何差异,也是本次调查研究要回答的问题之一。本文仅对本次调查中,有关“中日青年社会意识”的基本状况做些概况性的分析。

中日两国青年的社会意识或价值观,都在向所谓的“现代价值观”转化;但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一些成份,却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于青年之中。

1、无论是在有关青年的个人生活领域,还是社会生活领域,中日两国青年的价值观都呈现出明显的“现代化”趋势。

从个人生活领域来看,中日青年价值观的“现代化”(“平权意识”和“自我意识”)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青年心目中理想的家庭模式来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传统的“夫唱妇随”式的家庭模式,不再被当代青年所认同。认为“父亲作为一家之主拥有威严,母亲精心伺侯父亲”这种家庭模式最好的比例,在两国所有的青年群体中所占比例都在10%以下。相反,绝大多数的青年都认同“夫妇自立”(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爱好,而且非常投入)和“温暖家庭”(父亲比较关心家庭,母亲也努力营造家庭的温馨气氛)。这反映出青年在家庭内的横向关系,即夫妻关系上,出现了相当强的现代意义上的“平权意识”倾向。

进一步分析发现,两国青年在理想的家庭模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表现为,中国青年比日本青年更重视“温暖式家庭”,而日本青年则比中国青年更重视“夫妇自立”。日本青年对“夫妇自立”的更加重视,并不意味着实际生活中的“夫妇自立”程度高于中国青年,恰恰相反,它所折射出的正是日本社会中的“夫妇不自立”的这一社会现实。(见表1)

[表1]您认为哪种家庭模式最好?(限选1项)

第二,在家庭内的纵向关系,即代际关系方面,中日两国的青年都同样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平权意识”倾向。相比之下,中国青年的这种愿望更为强烈。认为父亲对子女应该“像好朋友一样相处”和“相信孩子,不干涉”的比例之和,在中国的各个被调查群体中均超过50%;在被调查的日本青年中,这一比例为三分之一左右。认为母亲对子女应该“像好朋友一样相处”和“相信孩子,不干涉”的比例之和,在中国的各个被调查群体中为70%左右;而在日本,这一比例为40%左右。(见表2)

[表2]父母应该对孩子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第三,在个人生活方式上,中日青年都变得日益关注自我和个人的小家庭。两国青年人最喜欢的生活方式是“自由愉快地度过自己现在的每一天”、“制定切实的计划,为自己的未来创造优裕的生活条件”、“和亲近的人和睦温馨的过好现在的生活”;而选择“和社会中的其他人携起手来共建美好的未来社会”和“不光考虑自己,也帮助目前遇到困难的人”的比例,除了中国的农村青年外,其他被调查群体青年的这一比例都较低。(见表3)

[表3]人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在下列生活方式中您最喜欢哪一种?(限选1项)

中日青年在社会生活层面的“现代化”,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臣民意识”弱化,“公民意识”强化。中日两国青年中的大多数青年对“政治应该交给政治家去管”这一观点持反对意见,赞成这一观点的比例均在20%以下。(见表4)

[表4]您是否赞成“政治应该交给政治家去管”这一观点

第二,“权威意识”弱化,“平等意识”强化。中日两国的大多数青年都反对“应该经常向有权威的人表示敬意”这一观点,赞成这一观点的比例都低于25%。(见表5)

[表5]您是否赞成“应该经常向有权威的人表示敬意”这一观点

第三,“道德泛化意识”减弱,“理性、法制意识”增强。当问及“国家元首等最高领导人应该以什么作为运行政治的准则?”时(限选1项),无论是中国青年,还是日本青年,大多数都选择了“法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青年中选择“法律”的比例甚至还明显高于日本青年。有专家指出,这也许与日本青年的价值观正在向后现代价值观转变有关。(见表6)

[表6]国家元首等最高领导人应该以什么作为运行政治的准则?(限选1项)

第四,开放意识强。问卷调查中有一题测量的是两国青年在社会交往意识层面是否具有开放性。测量结果表明,无论是中国青年,还是日本青年,在其交往意识层面的开放程度都很高。其中,中国青年高于日本青年。(见表7)

[表7]如果有外国人突然搬来作您的邻居,您打算怎样与他交往(限选1项)

2、与此同时,无论是在青年的个人生活层面,还是在社会生活层面,中日两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也同样存在。

从个人生活层面来看,上述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被调查的四个中国青年群体中,绝大多数都认同赡养父母的“孝”意识,表示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尽全力照顾父母”的比例都在80%以上。日本是一个养老已社会化的国家,故这一比例较低,为20~30%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日本,真正选择“不太想照顾父母”和“没有照顾父母的打算”的比例之和也并不高,大约只占十分之一,绝大多数日本青年选择的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照顾父母”。(见表8)

[表8]您打算照顾年老的父母吗?(限选1项)

第二,相当多的青年仍然比较看重血缘关系。绝大多数中国青年在回答“您认为一个人成家或单独生活之后,应该怎样与兄弟姐妹相处”时,都选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选择这项的比例在四个群体中均超过了80%。日本青年中选择这一项的比较低于中国青年,但仍然有近半数的人选择了此项。(见表9)此外,无论是中国青年,还是日本青年,都有不少人在回答“呆在一起放松的人是谁”和“可以说心理话的人是谁”时选择了母亲;在回答“希望得到他人表扬的人是谁”和“自己人生的榜样”时选择了父亲,尤其是中国青年。

[表9]成家或单独生活之后,应该怎样与兄弟姐妹相处?(限选1项)

从社会生活层面来看,主要表现为:

第一,国家认同意识较强。多数青年为自己是中国人或日本人感到自豪。比较而言,中国青年的这种意识更为强烈。(见表10)

[表10]作为一个中国人(或日本人)您感到自豪吗?(限选1项)

第二,具有不同程度的为国效劳意识。多数青年表示自己愿意为本国的社会做贡献。其中,中国青年的这一意识明显地强于日本青年。(见表11)

[表11]您有为中国(或日本)社会做贡献的愿望吗?(限选1项)

面对全球化浪潮,中日青年中的大多数仍然对民族、国家和传统文化持认同态度,但青年中没有任何与西方为敌的价值倾向。

调查分别测量了两国青年,对“应该继承本国的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是追求物质享受、竞争激烈、让人互相敌对的文化”的态度。统计结果发现,无论是中国青年,还是日本青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属于既强调要继承本国的传统文化,但又不排拒西方文化的二重结构类型。(见12)

[表12]中日青年对传统文化与对西方文化的态度

尽管中国在总体上还处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阶段,但后现代价值观已经渗入青年之中。

1、后(脱)物质主义价值观存在于中日两国青年的价值结构之中。

在调查中,“您认为政府目前应该重视的问题是什么?”(限选3项)测量的是青年的脱物质主义与物质主义的价值观。(脱物质主义认为,非物质因素比物质因素更重要;物质主义持相反观点。)题中列出了7个具体的实际选择,选择“维护国内的治安和秩序”、“发展经济”、“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这三个答案的分别计1分,选择“努力提高学术和文化水平”、“增加人民参与政治的机会”、“增进和外国的友好关系”这三个答案的分别计-1分,如果选择了“提高国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不计分。然后将被调查者对此题三次选择之选项的得分相加,即构成青年的脱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综合指数。在-3至+3之间,分数越低代表脱物质主义越强,分数越高代表物质主义越强。

从统计分析的结果来看,日本青年的脱物质主义倾向(20%左右)明显强于中国(10%左右),而中国青年的物质主义倾向则明显强于日本;但河南农村青年的脱物质主义倾向为什么高于北京的大学生和城市青年,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见表13、图1)

[表13]中国、日本青年的脱物质主义价值观

[图1]中国、日本青年的脱物质主义价值观

注:图中右侧的"-1",为表12中的-1、-2、-3这三项的比例之和,代表的是脱物质主义价值观。图中右侧的"1",为表12中的1、2、3这三项的比例之和,代表的是物质主义价值观。

2、对“科学万能”的神话持怀疑态度

对科学的功能持一定程度的怀疑态度,是后现代价值的一个特点。调查中“您认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限选1项)一题,测量的便是青年是否相信“科学万能”。对此题回答“限制追求富裕生活的欲望”或“改变以科学技术为中心的文明模式”,记-1分,表示怀疑“科学万能”;而回答“企业应该担起责任”或“开发保护环境的科学技术”及“政府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记0分。

从统计结果看,日本青年中对科学持一定程度的怀疑态度者约占四分之一,明显高于中国。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如此,中国青年中也有将近10%的人具有怀疑“科学万能”的倾向。(见表13)

[表13]您认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限选一项)

[三点结论]

1.传统性或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性或现代价值观,能够共存于中日青年的价值结构之中。

2.当代中国青年和日本青年的价值结构中,不存在与西方为敌的因子,“文明冲突论”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持。

3.尽管中国正在进行现代化,但后现代的价值观已经渗入到中国青年的价值结构中。

标签:;  ;  ;  ;  

倾听专家学者的“跨国调查”--中日青年社会意识的比较研究_社会价值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