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赏识教育”中存在的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误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全国各中、小学正在开展对“赏识教育”的研究。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探讨出不少的宝贵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通过大量的教育和教学实践认为“赏识教育”虽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也存在着一些误区。下面我想就“赏识教育”中存在的几个误区,以及如何走出这些误区,谈谈自己的看法。
误区一:只赏识“双优”生,忽视“双差”生
一般来说老师总是“赏识”那些成绩和表现都比较好的学生,这样做既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进步,同时也容易使好学生处于孤立的地位,不利于好学生的成长。而最渴望被“赏识”的学生往往是那些所谓的“差生”。有时他们竟用违反纪律等手段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和关心。
所以,我们的老师要多与学生接触,要多看到学生特别是那些差生的长处,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如有的学生擅长打球;有的擅长写作、画画;有的擅长唱歌、跳舞等。对这一些,老师都要不吝赞赏,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即使对那些有一些缺点的学生,如果你对他们“委以重任”他也就可能变得让你“难以置信”。
我班有一个学生上课经常迟到,而我在班上值周的时候偏偏安排他守在校门口,要求比其他同学还要早到校,他感到老师是在信任他、“赏识他”,结果他一反常态地把任务完成得很好。以后也改掉了迟到的毛病。
误区二:只重表面现象,不重实际效果
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我们老师不深入调查研究,对学生的表现观察得不全面,表扬得不及时,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同样也是非常认真的。如果老师只是凭空想象对学生枉加赞赏,学生也会认为老师过于虚伪。
所以,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深入调查研究,要勤下班,要依靠班干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要多看学生的日记、周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升华“赏识教育”的内涵,要通过这种教育手段把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使被“赏识”的学生的行为更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
我班有一个学生思维很活跃,上数学课也能积极发言。但往往总是喜欢急于表现自己,考虑问题就很不成熟。为了不挫伤他的积极性,我总是先在全班表扬他,后又提出一些更难的问题让他思考,同时又指出他答题中的缺点。后来,他能做到深入钻研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这时,作为老师的我就可以对他加以“赏识”了。
误区三:只强调“赏识”,不严格要求
过多的赞赏也会使学生迷失方向,产生骄傲情绪,同时也容易使学生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年龄和学生相近,容易和学生沟通、打成一片,甚至对学生称兄道弟,从而放松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样做时间一长就会使自己在学生中没有威信。
所以作为老师还要坚持原则,不掩盖问题,正确的处理好“赏识”与批评的关系。在“赏识”学生的时候,不要忘记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处在不断的追求和不断的进步中。
误区四:只“赏识”学习成绩,不“赏识”其它成绩
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学校的升学率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追求升学率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为了提高升学率,许多学校只抓智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们往往采取一些简单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方法,以罚代教的现象也很普遍,弄得学生整天提心吊胆、惶恐不安。长期以往,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极为不利,也不可能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们老师“赏识”怎样的学生,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导向的作用。
所以我在做班主任时候首先就是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抓养成教育,使班上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对学生进行千分制管理。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劳动、纪律表现,为班争光等都折合成分数,学期结束每一个学生都对自己在各方面的表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评“三好”学生、优秀团干、保送大学等都有依据。同时也防止了变“三好”为“单好”的现象。
误区五:居高临下,把“赏识”变成“赏赐”
有一些老师总是整天板着面孔对待学生,每天只知道训斥学生。他们很少表扬学生,把对学生的“赏识”变成“赏赐”。好像不这样做就管不住学生,弄得学生对他敬而远之。
所以,真正要让学生听你的话,首先就是让他们喜欢你这个人,而要做到这点,你就应该喜欢上他们,“赏识”他们。老师对学生的“赏识”绝不应该是一种恩赐。它是建立在一种师生平等的前提下的。老师只有彻底地摆脱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束缚真诚地“赏识”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笔者曾经带一个重点班同时又任教一个普通班。有一段时间普通班纪律不好。开始我总是板着脸训斥他们,有时还拿好班的学生跟他们比较。结果是纪律没搞好师生关系异常紧张。后来,我发现了他们的长处就是上课喜欢讨论问题。我即时抓住了这一点。在课堂上经常拿一些问题同他们进行研讨,让他们有充分表现和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结果我以后上课就轻松多了,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总之,在开展“赏识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和克服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只有这样才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促使学生达到成功的目的,从而获得愉快的教育。
标签:赏识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