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各种不良文化现象蜂拥而至。这些现象与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严重偏离甚至对立,破坏性极大。这些不良现象总以新鲜奇特的形式表现出来,很容易吻合青少年的好奇心,在他们中间形成共鸣,且各种各样的资料图片网络上应有尽有。青少年一旦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很容易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由于中学生认知水平有限,社会阅历不足,对不良社会现象缺乏分辨与自控的能力,以至于一些青年学生误入歧途;同时不良社会信息的传播也导致了传统价值失去威信,家庭和学校教育前功尽弃。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地方的学校教育出现了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观点把握轻觉悟提高的倾向。一方面,学生可以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说得头头是道;另一方面,他们照样信奉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这无疑是对学校教育特别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极大讽刺。另外,由于升学的需要,使得一些学校考试唯上,学生的思想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育人”的职能更是无从谈起。
今天的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在思想品德上显露出与以往任何时期明显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基本道德意识模糊、思想政治意识多元、价值取向世俗功利、物质意识排他自我、身心素质缺陷严重、自律努力意识不足等。他们在人格上有强烈的自立意识,希望自己有一个较好的物质基础,以保障拥有富足而安定的生活,但寄希望于劳动和拼搏获得这个基础的比例太小;他们有较强烈的竞争意识,但面对残酷的竞争现实,随遇而安、跟着感觉走的比例又太大。他们把丰厚的收入和尊显的地位当作择业的重要标准,把自我意识和物质享受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其功利心态和物质自我十分明显。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转型的影响,又有应试教育的恶果;既有家庭教育的缺憾,还有社会负面的诱惑等。加强当代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大计,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开发地方历史文化,促进农村初中生品德健康成长的研究》课题组的同志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开始的问卷调查,分析当代初中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和成因,到后来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再到带领学生参观“固镇好人馆”“许慎文化公园”等现实直观的教育素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光辉灿烂的历史长河,有光耀华夏的英雄人物;平凡真实的社会生活,有触动心灵的榜样模范。他们平凡而真实的事迹,质朴而诚挚的话语,无不影响着众多学生摒弃狭隘自我,追求至善至美,远离浮躁虚荣,选择诚信担当。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美德即知识。他从道德层面定义了知识的作用:知识让人眼界开阔、境界升华,助推了道德美的价值取向的形成。
走进“固镇好人馆”,那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句句质朴的话语,一幕幕震撼心灵的画面,一段段感天动地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所有参观者的心房。
这里有和战友生死与共的“中国好人”欧兴田。几十年如一日,寻找新四军战友的遗骨,掩埋,守护,任青丝成白发,凭沧海变桑田,不离不弃,无怨无悔。每年清明节的几捧黄土,是对烽烟战火出生入死的同志深情;每次坟茔前的神圣军礼,是对逝去战友生死与共的庄严承诺。
这里有“孝老爱亲的中国好人”王璐。孱弱的肩膀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从8岁到大学,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夏夜替母亲擦澡扇凉,冬晨给母亲梳头洗脸;每一个甜蜜的微笑,每一次劳作后的举手拭汗,无不彰显出中华民族孝顺善良的人间大爱,无不映射着美德继世、忠厚传家的高尚情怀。王璐用她的实际行动,“带着微笑和坚强走在人生的大道上”。
这里有“安徽好人”孟庆友。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做过的好事不计其数,被人们称为“见义勇为”专业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义务打扫公园,保护这里的一草一木,给休闲的群众提供良好的环境。在他眼里,公共环境也是自家的环境,别人的命就是自己的命。凭着这股憨厚和执着,他先后在危急关头将9个人从鬼门关救了回来。
这里有太多的平凡故事,这里有似海的人间真情。孩子们的每一次抬头、每一次驻足、每一次掩面而泣,无不说明他们的内心世界的澎湃。
灵魂是不朽的,它永生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而精神世界的形成,不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知识的正本清源和不断升华。成功的教育不光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视立德树人,给学生传播新的、积极向上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所有学校特别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
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理想的人物不仅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的满足上得到表现。在当下的社会强调榜样的力量,就是要通过彰显榜样的力量,重建人们的精神世界,此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榜样,重在学习其精神、学习其思想。中学生刚刚告别少年时代,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既不愿囿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也不愿绝对接受权威意见的指导,更不愿从服于师长的纯理论说教,而是追求在自我思维、见闻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好恶筛选后的选择,随意性很大,可塑性很强。因而在榜样教育中,教育者要客观辩证地分析榜样的先进性和不足之处,让学生走进榜样,感知榜样的真实生活,逐渐认识榜样的精神实质,继而让学生从灵魂深处产生学习的渴望,自觉地学习和接受榜样的先进思想和崇高精神,促使他们将榜样的先进精神与自身的思想相结合,以达到提升思想觉悟的教育目的。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摆脱了物资短缺,生活普遍变得富足起来。然而,与物资财富不断增长相背离的是,一些人的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瘠。在社会中,我们常常感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信任变得越来越艰难,社会道德正在渐渐消失,文明素养似乎每况愈下,整个社会都变得有些浮躁不堪。
那么,怎样在教育教学中彰显榜样的力量呢?
彰显榜样的力量,需要发挥好榜样的宣传作用。榜样具有良好的感染力,弘扬的是强大的正能量。在人的一生中,榜样是人生的坐标,是事业成功的向导,是激人奋进的号角。榜样身上所具备的优秀特质最能吸引众人的目光,发挥好榜样的宣传作用有利于凸显社会的正向价值观。
彰显榜样的力量,需要发挥好榜样的教诲作用。习近平同志始终把焦裕禄精神作为学习的榜样,在不同领导岗位上都强调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深深地表达了习近平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和他自己爱民为民、责任担当的坚定情怀。好的榜样就是看得见的哲理。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而榜样是条捷径。发挥好榜样的教诲作用,有利于促使公民都能拧紧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彰显榜样的力量,需要发挥好榜样的引领作用。好榜样就像把许多人召集到教堂去的钟声一样。榜样具备的感召力,是牵引社会向上和向善的动力。榜样就像猎猎作响的战旗,指引着冲锋的高地。榜样如同一柱标杆、一盏明灯、一枚指南针,始终指引着正确的方向。榜样的力量虽然无形无声,但它能穿透人的心扉、激荡人的灵魂,激发着责任和激情。古人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发挥好榜样的引领作用,有利于树立看齐意识,汇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动力。
传统的榜样教育相对单一化,往往将榜样树立成“高大全”式的人物,拉大了榜样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当今时代,青少年榜样教育应强调榜样选择与认同的多元,力图缩小个人与偶像之间的心理距离,拓展榜样教育的新空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不率,顺不从;身不先,则不信。树立榜样、推崇榜样、学习榜样、成为榜样,每个人都是推动社会前行的有价值的人。正如乡村教师支月英所说:“我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了才有希望。”在教育这个特殊的舞台上,我们每位教师都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高尚的情操影响学生,是每位教师的不二选择。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不改初心;前赴后继,无怨无悔。我坚信,只要我们选对了努力的方向,同心同德,全力以赴,一定能创建出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
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
论文作者:桑琼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月总第29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榜样论文; 好榜样论文; 学生论文; 社会论文; 精神论文; 力量论文; 知识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1月总第29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