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的若干基本理念和课堂教学改革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改革论文,课堂论文,理念论文,中学论文,地理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学地理教学要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地理科学的发展,切实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就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地理课程与教材、教学过程和评价方法,建立起一套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观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的中学地理课程体系,设计和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过程,形成激励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评价机制。可以预见,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向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的中学地理课程改革
地理课程内容要能及时反映地理科学的最新成果,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最新成就和发展战略,反映世界多极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同时要贴近学生生活,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课程设置要有开放性和选择性,除必修课以外,要开设与社会实际密切联系的多种选修课、研究课和活动课。要允许不同地区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地理知识结构方面各有侧重,同时体现人格与人性发展的个体差异。
重视地理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综合性的学习情境中,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解决一定的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和一般能力。
2.向使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发展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师生交往并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传统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往往重结论轻过程,过分重视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过分重视知识再现而轻迁移知识的能力培养。在教学方法方面多为注入式的“满堂灌”或“照本宣科”,学生难以主动地参与自主性教学活动。在教学改革中,将充分考虑如何恰当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增加学生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在实践中学、在合理中学。这样,将引起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学生角色、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重大变革,呈现多种新的教学模式如:
“启发——讨论”模式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观察,阅读和实验——小组讨论——全新讨论——结论——迁移。
体验模式 组织学生进入自然环境,进入社会环境,带着实际问题进行观察和体验,同时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和不同认识的交锋。
实践模式 通过个别的或小组合作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制作活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从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范例研究模式 提出范例,引起疑问——分析案例,明确问题——主动探究,得出假设——实践验证,总结规律。
问题解决模式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共同确定需解决的问题——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活动方式与目的——收集资料,调查、讨论——得出初步结论——采取实际行动。
3.向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发展的中学地理教学评价机制
中学地理教学评价要既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重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视学生的能力、情感和态度变化。除了评价学生,还要评价教师和课程、实行目标多元化,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激励性评价机制,构建三种评价体系:
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个别差异,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②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分析和改进,通过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改进教学行为的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③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 对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革新机制。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通过课程和教材改革,通过评价体系改革来加以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1.通过课程和教材改革引导课堂教学的改革
通过中学地理课程,不仅使学生学到必要的基础知识,而且能培养围绕地理图像和实践活动的技能、认知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分析和解决一定问题的能力,同时形成健康情感、积极态度、科学观点和正确价值观。对于基础知识,也要从只重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变为更为重视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即不仅要学到有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必要地理知识,更要掌握一定的有关观察、阅读地理图像,以及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技能和方法,掌握有关何人创造知识和向何处查找知识的方法。
不仅要重视校内教育资源和信息的开发利用,还要重视校外教育资源和信息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教育资源与信息共享的开放性课程,拓展学习地理的空间。
坚决改变教材只是结论性知识的呈现和对事实或原理阐述的状况,使教材真正发挥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科学的教学活动的作用。因此,中学地理教材的体系和体例必须创新,体现基础性、科学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动态性,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展开观察、操作、收集资料、交流讨论等活动,主动地探索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规律,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活动时间与空间,能够通过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并形成实践成果。
2.通过评价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引导课堂教学的改革
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评价方面,要从传统的以专家和同行评价为主转变为以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为主,以便及时获取反馈,调整教学设计,不断激励教师自我提高。
在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评价方面,要改变仅凭终结性的闭卷笔试进行评价的状况,实行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谈话、问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等多种评价方法。笔试要减少以单纯记忆、再认和辨别课本内容为主的题目,加强材料分析、情景分析、读图分析等应用性题目。实践活动成果包括小论文、小制作等作品。评价的主体不仅限于教师和有关部门,而且包括学生自己和同学。
3.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在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绝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科学而完整的认识过程、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和社会化实践过程的有机结合的综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逐步树立以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为核心的地理科学观点,逐步培养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健康发展。
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总目标应当是:使学生具有基本的地理常识、掌握有关地球、区域地理、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发展问题的基础知识;使学生逐步掌握观察地理图像和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逐步学会阅读和使用普通地图和基本的专题地图,进行简单的地理观测和统计,记录观测数据和绘制统计图表,运用适当的工具和手段获取信息和整理分析资料;逐步培养对地理图像和地理环境的观察能力,通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加以认识、理解和想象的能力,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开展野外地理考察和社区地理调查的能力等;使学生逐步形成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观点、人地关系观点等地理科学思想,热爱家乡、热爱人类的共同家园,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全球变化,欣赏大自然和地理环境的自然美与和谐美,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意识到肩负的重大责任,增强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及国情、国力国策等观念,以及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类所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优化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在教学过程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创造条件。教师要变知识的讲授者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与学生共同探究者。要重视学法指导,结合技能培养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观察各种地图和景观图片的方法,阅读和分析资料的方法,运用图像和资料说明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要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尤其在集体讲授的同时,积极利用小组学习和个别学习等教学形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独立活动的可能,还应组织学生进行考察和调查,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以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激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爱。要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个性、体现差异、激发活力、促进发展”,对不同的学生提出适宜其发展的不同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能够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和与人交往的机会。
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效益,整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要大力提倡课堂上合理使用投影、录像、幻灯和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多媒体组合教学。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避免将课本内容原样照搬到课件的作法,而要根据不同媒体的不同传播功能以及开发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需要,确定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表现或演示语言、文字和静止图像所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认真总结近年来中学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众多经验,推行新型的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提高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发现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讲授——听讲”为主的基本模式,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空间,通过中学地理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标签:课堂教学论文; 地理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科学论文; 课程评价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数学论文; 课程论文; 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