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圣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二中学 735100;周红英 甘肃省嘉峪关市五一路小学 735100
摘 要: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书法教育的普及有现实的必要性,尤其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书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汉字 书法教育 人文素养
书法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素养的教育,已经在艺术教育的花园中独树一帜,在素质教育中显示出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书法教育包括写字教育,也包括目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开展的书法兴趣 活动,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并要他们懂得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古老的书法艺术传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因此开展书法教育,既能为弘扬书法艺术文化而培养艺术人才,又能发挥书法教育全面育人的教育功能。
一、了解文字起源、培养书写情致
西北师大书法研究院李逸峰院长在书法讲座中曾多次提到:“书法教学不只是简单地教学生写好汉字,更要融技能教学、审美提高、文化传承于一体,充分利用多媒体,大胆开展书法教学研究,设计好每一堂课,让我们的学生穿越几千年了解中华民族三千多年的书法墨迹、碑帖、历史……”。书法教育必须建立在对汉字历史认知的基础上,在人美版一年级书法课本中就从“结绳记事”的故事起源,阐述了文字所具有的特定含义,让学生了解汉字远古的历史韵味,以提升学生对汉字的解读能力与书写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山、水、人”等这些字在最初时的书写方法,这样让学生既明白了书写特点又了解了“书画同源”的含义,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崇敬和喜爱,也使孩子们将简单、枯燥的书法练习上升到文化层面,再比如人美版三年级书法教材第七课,从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中集出“祥和”二字进行练习,这样既体现了对名碑名帖尊崇和精准临摹的特点,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祥和”二字即吉祥平和、表达人们对国家富强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定的期望之内涵。给孩子灌输练习书法不仅仅是掌握书法技术,更重要的是传承书法文化。
二、解读经典名作、激发书写意趣
朱永新说:“文化,是学校之魂”。练习书法,不仅能“练心、练静、练毅力”,还可提高审美能力、提升文化素养、陶冶道德情操,达到“写人生”之目的。学习书法之人,不只是“匠人”、“艺人”,还是“文人”,练习书法也非一日之功,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和善于钻研的精神,如人美版四年级书法教材中介绍了《颜勤礼碑》的书写背景,它是颜真卿71岁时为他的曾祖父颜勤礼撰文并书写的楷书碑刻,其点画浑厚、苍劲有力、横细竖粗、笔画间相互避让等特点均表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明白学书当心静勤勉、持之以恒,更彰显了书法家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其次要进一步对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历代名家的经典作品为例进行分析、比较,引导学生观赏,认识王羲之的飘逸、颜真卿的厚重、苏轼的逸趣,感受不同书法风格的魅力,通过这样对名家名帖的认识和了解,使学生在写字时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感知人文情怀、提升书写能力
苏轼曾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这是苏轼对书法家素质修养的认识。书法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趣,是展示书写者情操的载体。写字亦如做人,应多读书,多临摹,多思考才能写出好字,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书法历来强调“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与主观意识认知水平的欠缺,尚不能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因此,作为教师,要搜集大量有关书法的理论知识、励志故事等,让孩子们走进中华传统文化深切地感受书法的魅力,感受深厚的人文内涵。自古以来许多书法家因德才兼备、正气凛然,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他们强调“作字先做人,心正则笔正”,只有心正,方能字正。书法学习实际上是人与汉字的交流过程,也是书写者对汉字的理解和抒发情感的过程,学生在书写时也会在汉字的熏陶下感受到精神的愉悦,所以书法教育通过汉字教育、兴趣培养、书法品鉴、个性强调等手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今后性格的形成、志向的选择、思想境界的提升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GS【2015】GHBZ037系列论文。
论文作者:杨富圣 周红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书法论文; 汉字论文; 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人文论文; 甘肃省论文; 文化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