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强劲,川茶如何突出重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强劲论文,对手论文,突出重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观四川省近年茶业发展,无论茶叶种植面积还是茶叶产量,都可圈可点、位居全国前列,但短板却是茶业产值不高,相对于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品牌的高附加值,川茶一直处于不高不低的尴尬境地。作为四川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重要一环的茶叶产业如何提档升级?
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走访农业部门、产茶基地、茶叶公司和茶叶专家,取到川茶突围秘笈——
质量是根本 “有机”是“钱景”
3月12日,蒲江县成佳镇茶叶交易热闹非凡,当地的有机茶叶成为市场新宠儿,“有机绿茶我们都不会外卖,大部分直接供应本地茶厂。”蒲江县成佳茶产业技术服务站站长杨敏告诉记者:“同样的蒲江茶叶供应到外地,制成产品后与本地茶企生产的产品零售价差30%,本地茶企吃亏较大。但我们的成品有机茶却帮助本地企业打了翻身仗,相较一般的茶叶,有机绿茶成品要贵30%。”
严格茶叶质量,大力发展有机绿茶,成为蒲江茶叶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杨敏认为,提升川茶产业的关键依然要注重产品质量,“无论品牌多响亮,产品质量不过关,一切都是零”。
以蒲江为例,茶叶标准化生产成为四川省茶叶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一环。蒲江嘉竹茶业相关负责人说:“统一规划、统一良种、统一苗木标准、统一栽培时间、统一移栽规格,严格要求采摘时间和采摘标准,最后传统工艺技术制成,确保蒲江雀舌品质特色不变。”
“川茶经过多年发展,在品质和品牌上都有很大提高,我们在茶叶安全生产方面还需加强管理,在出口方面则须加强与国际标准的统一。”四川省农业厅园艺总站站长段新友认为,川茶突围转型,亟须政府、企业和茶农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茶叶,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切实保障产品质量。
要打“两张牌”一个都不少
如果说,质量的改观提升茶叶的“内秀”,“外秀”则需品牌来远扬。然而,缺乏响亮的品牌,让四川省茶业尝到了苦头。例如,青神县的茶叶具有上市早的优势,早茶比江浙一带早1个月,比四川省内名山、蛾眉山产区早1个多星期。但由于没有品牌,青神茶叶价格一直卖不起来,茶叶大多作为原料供应给周边地区,成为其他名茶的原料。
青神的茶业现状在四川省不是个案。记者从省农业厅获悉,去年四川省茶园总面积达到420.4万亩,总产量21.2万吨,产量和产值位居全国前列,“蛾眉山茶”、“蒙顶山茶”、“宜宾早茶”、“纳溪特早茶”等区域大品牌发展迅猛。但除此之外,四川省大部分像青神一样的地域茶叶品牌却鲜有名气,四川茶叶面临的问题依旧是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力度不够的现实。
“对于像青神这样的区域来说,茶叶要摆脱成为廉价原材料的现状,就必须加大区域品牌建设。”青神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该县确立了茶叶产业的发展目标,着力创建青神茶叶著名品牌,扶持壮大茶叶加工企业,建立优质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力争茶叶产值突破1亿元。
四川省茶叶学会秘书长刘以煌也坦言,茶叶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意义重大。川茶成为外省名茶的原料早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外省企业低价收购川茶,精加工后,转手间价格就翻了几番,因为别人有品牌,在茶叶领域,品牌的价值不可低估。
加强经营管理 做大做强川茶产业
有了质量,有了品牌,四川茶叶不定就能走向全国。“任何产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科学的经营和管理。”成都蒙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东认为,整个川茶产业都需要加强产品和品牌的经营管理。
韩东对于川茶产业的前景十分看好,但他认为,川茶多年形成的“千家万户种茶、千企万厂制茶、千牌万品卖茶”的局面至今没有根本转变。
今年1月成立的四川茶商商会执行会长王金忠认为,四川茶叶产业大,企业多,在品牌打造和产品经营方面需要整合力量。面新成立的茶商会将帮助茶企解决在技术、资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难题,并致力于行业标准规范、产品质量提升。
“四川茶业在品牌运作上缺乏统一部署,企业小散乱的现象长期存在,区域内恶性竞争等现象也时常发生。”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认为,就川茶茶叶目前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川茶市场竞争力较弱,川茶产品和品牌经营组织化程度低,茶叶综合利用较低所致,更要加强经营和管理。
(联系电话:028-86968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