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方法的研究论文_孙婷媛,张文佳

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50056

摘 要:目的:从各类食品中分离沙门氏菌。 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从各类食品中分离培养出沙门氏菌,用VITEK-2 Compact进行鉴定,再以血清凝集实验进行分型;采用荧光定量PCR 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100份食品样品中,共分离出沙门氏菌6株,阳性率为6%。采用荧光定量PCR 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全部相符。结论:要针对地域特点,食品种类,对沙门氏菌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

关键词:沙门氏菌;食品;荧光定量PCR

 Abstract: Objective: to isolate Salmonella from various foods. Methods: Salmonella was isolated and cultured in all kinds of food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test method. VITEK-2 Compact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bacteria, and then the serological agglutination test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bacteria. Th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bacteria. Results: among the 100 food samples, 6 strains of Salmonella were isolated, with a positive rate of 6%. The results were all confirmed by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Conclusion: Salmonella should be effectively prevented and controlled according to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food.

Keywords: Salmonella; food;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沙门氏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种之一,其病原沙门氏菌属于肠道细菌科【1】。沙门氏菌是一个统称,泛指2 000多种有紧密连系的细菌,包括引起食物中毒,导致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虽然只有少数人因沙门氏菌而患病,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占大多数【2】。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检验食品中沙门氏菌,已经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将采集的100份各类食品样品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确定沙门氏菌的种类,并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鉴定。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标本采自市场,超市随机购买的各类食品100份,4℃保存,4h内送至实验室检测。

1.2 仪器与试剂

VITEK-2 Compact;选择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台式高速离心机;BPW增菌液;TTB;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沙门氏菌诊断血清;DNA提取试剂盒;沙门氏菌核酸测定试剂盒。

1.3方法

分离培养:取样本25g加入适量BPW增菌液中,36 ℃增菌8~18 h,取1ml增菌液加入TTB中,42 ℃培养24 h,取增菌液一环3区划线于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36 ℃培养24 h,挑取出单个可疑菌落并予以纯化,VITEK-2 Compact鉴定相符后再以沙门氏菌诊断血清分型。

1.4沙门氏菌的PCR检测

1.4.1 模板DNA制备

用取菌环刮取1-2环菌苔,加入200uL已灭菌的ddH2O中充分混匀,13000rpm离心3分钟后弃上清。加入50uL核酸提取液,使菌体沉淀与核酸提取液充分混匀。沸水浴10min后,13000rpm离心10分钟。吸取上清DNA提取液为PCR反应的模板。

1.4.2 荧光定量PCR

使用沙门氏菌核酸测定试剂盒,反应体系配制如下表:

3 讨论

沙门氏菌具有十分重要的病原学地位,它对食品安全的威胁,是必须彻底解决的关键问题【3】。近年来,欧美等西方国家,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情况相对较轻,这可能与这些国家所启动的一系列监控项目有关[4]。不过,若从沙门氏菌病的流行情况看,这些地区并未因相关项目的启动,而使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除欧洲有一定减缓趋势外[5],美国和澳大利亚均呈现增长的趋势[6]。而且,即使是沙门氏菌污染率相对较小的蛋类食品,却也能引起更大比例的食源性疾病暴发[7]。这表明进一步加强监控与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尤为必要。

尽管未能全面掌握我国近年来的食品沙门氏菌污染与食源性疾病的真实情况,但从上述零星报道文献看,沙门氏菌仍是威胁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而且形势可能比发达国家更严峻——依据常被消费的畜禽类食品普遍受沙门氏菌污染,这种猜测与担忧也许是合理的。

关于沙门氏菌病在全球仍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持续的增长趋势,可能与下列原因有关:(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沙门氏菌病暴发关联较大的动物性食品,其消费量也在不断增长,这增加了沙门氏菌病发生的概率;(2)集约化的养殖、集中化的食品加工以及高人口密度的城市化发展,为沙门氏菌的富集与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3)人类食物链环节的增多和饮食方式的多元化,增添了沙门氏菌病暴发的不确定因素,这为研究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带来难度;(4)食品生产工艺的日新月异,新原料和新设备的采用,使得食品污染的途径也日趋复杂化,这为防控沙门氏菌造成巨大障碍;(5)沙门氏菌耐药性菌株的大量流行与耐药性的不断增强[],使得彻底治愈沙门氏菌病难度增大,这将导致带菌者人数的增加与接触传染的几率增大。本研究通过采自市场,超市随机购买的各类食品100份,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分离培养出沙门氏菌,分离菌株用VITEK-2 Compact进行生化鉴定,再以血清凝集实验进行分型,最后利用荧光定量PCR 方法进行鉴定。通过此项监测,发现沙门氏菌检出率较高的食品种类,受污染情况以及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血清型,使我们可以对沙门氏菌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

综上所述,沙门氏菌仍是近年来导致食源性疾病的最主要原因,它对食品安全的威胁并未有减缓趋势,仍值得进一步加强监测与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石颖,杨保伟,师俊玲,等. 陕西关中畜禽肉及凉拌菜中沙门氏菌污染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2011,20(7):22-27.

[2]陈玲,张菊梅,杨小鹃,等. 南方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调查及分型[J]. 微生物学报,2013,53(12):1326-1333.

[3]吴双志,刘洋,胡锋,等. 2011—2013年牡丹江市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分布调查[J]. 医学动物防制,2015,31(9):1005-1007.

[4]吕素玲,韦程媛,姚雪婷,等. 2010年广西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状况和血清型分布及耐药谱的研究[J]. 应用预防医学,2012,18(3):137-141,170.

[5]尹明远,张晓燕,艾乃吐拉,等. 2010—2012年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零售生肉中沙门菌污染情况调查[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4,26(2):172-175.

[6]陈玉贞;邵坤,关冰. 2003—2008年山东省流通领域食品沙门氏菌污染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0,6(2):163-165.

[7]孙吉昌,游兴勇,曾艳兵,等. 2009年至2011年江西省食品中沙门菌污染状况调查[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2):126-129.

论文作者:孙婷媛,张文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8

标签:;  ;  ;  ;  ;  ;  ;  ;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方法的研究论文_孙婷媛,张文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