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心理干预护理论文_俞春燕

急性左心衰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心理干预护理论文_俞春燕

嘉兴市第一医院 314000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临床心理干预;病情发展

[中图分类号] R74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120-01

我们自2014年12月-2015年06月共收治需气管插管的急性左心衰42例,现将临床心理干预对病情发展影响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2例患者中,男28例,女14 例。年龄45~86 岁,平均年龄65岁。原发病16例,急性心肌梗死10例,高血压心脏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其中38例为经口气管插管,4例为经鼻气管插管。经及时治疗及临床心理干预护理,取得较满意临床效果。

2 心理问题分析

2.1 紧张恐惧

急性左心衰病情发展极为迅速且危重。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发绀,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胸痛、胸闷、伴有濒死感、窒息感等临床表现,如不 能及时纠正,终致心源性休克。病人易产生紧张恐惧感,再加上患者抢救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后发现自己无法讲话,各种仪器包围自己,全身连接各种管路,反复的有创检查(如采静脉血、血气分析等),面对医院陌生环境和医务人员忙碌的身影,患者常会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

2.2 烦躁焦虑

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感到焦虑,尤其是急性左心衰反复发作,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担心疾病的预后、忧虑自己的家庭、经济、工作等;患者机械通气后语言交流障碍,表达不充分或对不能采取语言交流而不适应、与医护人员沟通障碍而烦躁;由于病情危重病情反复、使用呼吸机,一时又无法脱离呼吸机者常常表现出不能忍受,由烦躁转为焦虑、抑郁状态;同时环境会产生一定干扰而影响患者的睡眠和休息。患者不熟悉医疗设备如除颤器、吸引器、呼吸机、监护仪等使患者活动空间缩小,憋气、反复吸痰等威胁,必然会使患者思想上产生压力,或受到冷落等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焦虑。

2.3 忧郁与孤独

产生孤独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亲人陪伴或不能说话、护士不在床边,产生忧郁的原因是感觉监护仪的报警声给患者以异常的刺激,这些声音的重复导致患者感官上接受单一刺激,而持续的心电监护,使患者渐渐丧失时间概念,无法准确确定时间;另一方面,这些刺激又会导致感觉剥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护理对策

3.1 针对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

因为恐惧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机体缺氧状况加重,诱发急性左心衰的发作。对情绪紧张的患者,尽力排除引起紧张的各种因素,尤其是心理因素;对因陌生的环境和紧张的气氛引起的恐惧,医护人员要运用微笑服务、关切的目光、和蔼的语言来消除恐惧心理;清醒的患者在使用呼吸机前,应向患者讲解使用呼吸机的重要性;在脱机前,可采取暗示诱导疗法,逐渐适应脱机时间,使患者有信心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绝望的患者,采用鼓励关心的同时,要寻求家庭支持,帮助其重建生活的信心。

3.2 要有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护理人员熟练地掌握护理技术,操作前要认真的解释,操作时要稳、准、轻、快,得到患者的信任。要在患者视线范围内操作,及时吸痰,并清除呼吸机管道中的水,使患者消除不安全因素。当病情恶化或呼吸机警报铃响时,护理人员不可惊惶失措,应从容镇静,有序地进行护理操作,使患者有安全感。

3.3 重视沟通的作用、灵活运用心理暗示疗法

医务人员尽可能和患者多接触,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表达,在交流中,语言通俗易懂,速度要慢,与患者建立有效的交流方式,可用手势、书写、摇头、面部表情等方式表达,更多地理解患者的感受,及时发现患者的需求,并给予必要的解释,想办法减轻患者身体上的不适,通过无声的眼神、动作交流增强患者的信心与信任。时刻牢记沟通是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的最佳护理方法。

3.4 拔管后的心理护理

患者病情好转拔管后,患者仍有可能忧虑或烦躁,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教会患者进行深呼吸,随着深而慢的呼吸,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消除患者的顾虑,保持情绪稳定,达到心理平衡,促进心身健康;此时还应指导患者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地调整饮食,按时、合理、有效地服用药物,要告知患者及亲属发病的诱因,使之注意预防,症状控制并不意味着病情不再复发,因此,应向患者及亲属做好健康教育,为患者准备健康手册,使患者随时得到健康指导,积极预防急性左心衰的复发。

4 结果

通过临床心理干预护理,本组病例经持续机械通气除4例因原发病严重而死亡其余患者均顺利撤机。

5 讨论

急性左心衰患者大多精神极度紧张,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常常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反应,严重不良的心理反应不利于患者的治疗[1-2]。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还可以增进护患关系,通过语言或形体语言进行的心理护理是改善患者症状、解决其心理问题的最佳护理方法。通过临床心理干预护理观察表明,及时准确分析患者心理,针对性地选择、调整、实施护理干预,使之更加有效地发挥其对患者的积极影响,帮助患者心理修复,可有效地消除和减弱心理问题对治疗的不良影响,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加治疗信心,使患者顺利地度过危险期,提高治疗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风纯,杨文东.药物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的变化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99-100.

[2] 杨来宝.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和延迟静脉溶栓与血浆BNP水平变化[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4):408-409.

论文作者:俞春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1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  ;  ;  ;  ;  ;  ;  ;  

急性左心衰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心理干预护理论文_俞春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