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 北京 房山 102400
【摘要】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在脑出血开颅术后气管切开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神经外科病区收治的62例脑出血开颅术手术后气管切开早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患者气管切开早期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48至72小时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家属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减少。结论 个体化护理模式可有效地减少脑出血开颅手术后气管切开早期肺部感染的发生,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减少了住院天数,降低了住院费用。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开颅术后;气管切开早期
[中图分类号] R76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204-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出血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有年轻化倾向,常见疾病有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肿瘤破裂出血及颅脑损伤等,早期及有效的手术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而肺部感染是开颅手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者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而且也是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首要诱因和死亡原因之一[1]。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减少开颅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住院费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个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开颅术后气管切开的患者,现将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入住神经外科62例脑出血行开颅手术后气管切开的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4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44.93±14.22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34例,颅脑损伤20例,颅内肿瘤破裂出血8例。将62例患者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患者的个人基本资料及疾病资料数据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在手术程序及效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保持病房的安静整洁,避免医源性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给予叩背排痰;对于痰液粘稠吸痰不宜吸出的患者可以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加强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进行术后护理,即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每一名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将护理细节进一步细致化,同时护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问题的解决措施本身,而是延伸至其相关影响因素方面,从而达到提升整体护理质量的目的,并且注重进一步提升对患者心理需求的满足[2]。并且开颅术后气管切开48-72小时内,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给予重点护理。①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减少并限制陪护及探视人员。②患者术后床头抬高45°[3]。③严格落实医护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自呼吸机延长管处吸痰时,在吸痰前后消毒管口,防止吸痰管碰触管路口造成痰液附着。④增加日间患者翻身拍背的次数。⑤术后第二日给予患者下鼻饲管,尽早地给予肠道内营养,促进患者机体机能的恢复。⑥同时将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纳入到护理评估的范畴,加强对家属的心理护理,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护士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将治疗护理的细节与家属进行有效地沟通,传授家属无菌概念,指导家属无菌操作,使家属主动地加入到护理患者中来。⑦ 并且随着患者状态的好转不仅改进护理程序与细节,使之更为契合患者的康复需求与心理需求。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率、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P<0.05
3讨论
大量脑出血所导致的伤残率及病死率极高,并且疾病危急,变化急骤,患者临床预后相对较差,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则显示尤为重要。临床中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的效果广受认可,临床疗效相对较佳,而肺部感染是开颅手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效果后患者的预后,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减少开颅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将个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开颅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尤其是在开颅手术后气管切开48-72小时内给予个体化的护理,大大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发生。有研究显示[4],开颅手术后气管切开48-72小时,是患者机体抵抗能力最低的时期,此时护理稍有疏忽,即会引起肺部感染的发生。而肺部感染又是开颅手术患者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影响患者的预后,而且延长了住院天数,增加了医疗费用,引起患者家属的不满。个体化护理模式是近些年来临床应用热度较高的一类护理模式,其是应患者高质量护理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护理程序与细节方面更为细致,并且干预面也更广,另外在护理程序安排与细节制定方面也更注重患者的身心需求,尤其对于患者及家属心理方面的疏导更为重视,另外,对于患者的基础生活也给予更为优质的护理。本研究中,在开颅术后气管切开48-72小时内,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重点给予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并且对家属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及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气管切开早期,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个体化护理,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病情和机体的需要,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个体化护理为患者提供了多方位的照护,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满足了患者的身心需求,协助患者在自身抵抗力低下的时候,能够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将身心恢复到正常的机能上来。同时让家属参与到患者的疾病管理中来,使患者能够在随时感受到来自家庭关爱,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5-6]。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在积极地护理好患者的同时,与患者家属的有效沟通,详细讲解治疗的细节,使得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治疗护中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家属通过参与护理对疾病有了更深层次的看法,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大幅提升。个体化护理模式兼顾了患者的身心双方面的需求,故护理效果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个体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开颅手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综合生存质量,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杨庆仁,金凤琴,丁红玲.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4):56-57.
[2]孙树琴.优质护理对脑血管病预后的影响.临床监护,24(174):216-217
[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
[4]隗强,孟晓静,李黎明.浅谈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7):74-75.
[5]黄晓晖,卢锡乏,陈慕媛.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8-9.
[6]田琨.老年性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9):1629-1630.
论文作者:崔春玉,刘灿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1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患者论文; 个体化论文; 家属论文; 气管论文; 术后论文; 肺部论文; 脑出血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1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