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重庆市 400000
摘要:建筑工程是我国现阶段的重点工程之一。而伴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日益受到建筑行业的重视,在建筑工程当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代表着建筑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特点
1.1混凝土需要量较大
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自身的体积和表面积都要大于一般混凝土,并且混凝土需求量比较大,因此,就需要大量的混凝土原材料。与此同时,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速度和施工技术都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
1.2工程条件复杂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工程条件复杂的特点,一般都是地下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与一般混凝土浇筑施工相比较,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条件相对比较复杂,这就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施工技术要求高
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和面积都相对比较大,且构造厚实,在浇筑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蜂窝、露筋、凹凸不平、裂缝等现象,因此,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连续性浇筑,防止留下任何的缝隙,充分保证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
1.4容易产生裂缝
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现浇发生裂缝的机率应该是通病发生率最高的。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分为几个方面:①水泥水化热,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实际浇筑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浇筑内部温度和温度应力剧烈变化,使得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进行导致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②混凝土的收缩,在混凝土浇筑凝固后,混凝土内部水分不断向外散失,在水泥活性大、混凝土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或在水灰比较低的条件下加剧引起开裂。
1.5养护工作要求较高
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还应加强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裂缝的产生,减少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实现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目标要求,提升建筑企业竞争能力,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所以,在实际的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养护工作进行严格要求,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
2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2.1混凝土的水泥水化热
水和水泥混在一起会发生化合反应,而化合反应的过程中一般会有热量释放出来。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断面强度很大,导致内部化合反应释放的热量不能全部挥发出来,长时间的内部温度得不到散发,会大量的堆积在混凝土内部,使得外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水泥的品种和水泥和水发生化合反应释放的热量大小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一般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完成的5d内,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会相当高,之后才能由表及里慢慢散发。
2.2水分收缩变化
混凝土在施工的时候,达到硬化程度的水分是20%,随着内部热量的散发使得剩余的水分也一起散发,水分的散失会导致混凝土失水收缩,该情况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很大。除此之外,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或者搅拌时,施工方法的类型也会影响混凝土的体积收缩,比如掺合料的种类、减水剂的种类、混凝土调配的比例以及水泥种类的选择不同都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
2.3外界环境
在进行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的时候,外界的温度也会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外界的温度降低,则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和外部的温度形成巨大的温差,这种巨大的温差会直接影响混凝土机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施工的时机,以免对施工之后的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
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3.1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制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大体积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比较高,必须做好相关配制工作:①粗骨料侧重连续级配,选择中砂作为细骨料;②选用外加剂(缓凝剂、减水剂等),选择掺合料(粉煤灰、矿渣粉等);③为了降低单位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适当增加掺合料、骨料的比例;④在选用水泥方面,侧重水泥的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等特征,例如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等。另外,为了降低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泌水性,需要选用矿渣水泥,同时尽量选择泌水性良好的品种,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减水剂,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对于析水要及时排出,在析水处均匀浇筑拌制好的干硬性混凝土,利用振捣器进行振实处理,然后浇筑上一层的混凝土。
3.2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要考虑到混凝土结构的大小、管道和钢筋的设置排列,同时要考虑到混凝土初凝前已经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振捣充分,另外,水热化的影响也要考虑在内。浇筑方法主要有全面、逐层浇筑,分段、分层浇筑以及斜层、分段浇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方案中施工对象的长、宽、厚进行分层、分时间间隔浇筑,先从底层开始,依次进行第二层、第三层浇筑,浇筑时要充分振捣至混凝土表层无显著下沉或已经再无气泡产生。振捣过程中不能扰动模板,也不能触碰其他预埋设施,以防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当混凝土浇筑至上平并振捣完毕时,要清除混凝土表层较厚的水泥,一般在浇筑完成后的三小时内用长刮刀刮平、铁滚碾压、木抹子搓平等。
3.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在整个混凝土施工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浇筑完成之后,作业人员需要将混凝土表面压实,将其中多余的水分都挤出来,然后给混凝土的表层保湿,然后用塑料膜将其混凝土表面覆盖严密,起到保湿和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过分流失作用的作用。同时,需加强温度管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
4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
4.1标准化浇筑施工技术
为防止裂缝现象的产生,提高大体积混凝土质量、合理设计混凝土配比方案、标准化施工管理至关重要。浇筑施工技术是裂缝控制的主观因素,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工体条件较为复杂,混凝土需求量特别大,如何控制施工过程的水化热,防止温度变形,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要以浇筑施工的管理与控制作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管理的重点,牢固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并因地制宜,设计出合理高效的施工方案,这是保证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同时降低施工成本的关键。标准化浇筑施工过程中,可以从以下细节入手。①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加强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控制,控制在18℃以下。为了有效降低浇筑温度,技术人员需要采用低温水以及砂表面覆盖等方法来实现;此外,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至5h以上,充分散发热量;再者,浇筑施工过程减缓浇筑速度,一则能延迟水热化峰值出现,二则增加了散热的时间,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表面高温状况的出现。②控制拆模时间,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在混凝土拆模前进行相关温度的测量监控,控制拆模时的内部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差小于25℃。若混凝土内外温差大于25℃时,需要采取保温措施以减小温差。在浇筑施工过程中,及时掌握混凝土温度的动态变化极为重要。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在浇筑施工前设计好温度测定点的埋设,并推动实时监测数据的记录工作,掌握了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动态数据就可以及时采取恰当有效的温控措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4.2减弱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建筑施工中,外界环境温度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外界温度直接影响混凝土入模温度,当外界温度过高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也高,除低温水、砂表面覆盖方法外,更快速便捷低成本的方法有待开发。外界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产生较大差异,为防止温度变形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及时掌握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灵活施工极为必要。
4结语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为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当中的新型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关人员要及时了解并全面把握浇筑技术以及产生其问题的原因,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尽可能解决问题,完善高质量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
参考文献:
[1]朱辉宿.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4,(11):213.
[2]华秋艳,葛志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5,(01):66.
论文作者:何异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温度论文; 过程中论文; 裂缝论文; 水泥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