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图书馆领域管理重心的转变_图书馆论文

21世纪图书馆领域管理重心的转变_图书馆论文

21世纪图书馆领域管理重心的转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心论文,图书馆论文,领域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的技术革命和社会的日益信息化,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社会环境。自 北京举行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在中国引发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强冲击波后,各类型图书 馆便加快了自动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进程。其管理方式,随之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变革时期。变 革中管理重心如何转移,是当前决策层或管理层极为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图书馆在21世纪 的竞争中能否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笔者在广泛调查、系统论证的基础上,研究了图书 馆管理的发展轨迹和自身的特点,预测了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前景,从而对管理“重心转向 ”这个命题提出一管之见,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1由目标管理为重心向系统工程管理为重心转移

纵观人类的管理思想史,第一个真正的里程碑是泰罗的科学管理。其后沿着一般管理、行 政组织管理、行为管理、定量管理、目标管理等轨迹发展。每一次管理思想的飞跃和模式的 突破,都为图书馆领域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如今的图书馆领域普遍实行的是目标 管理,即从现状出发,考虑到需要和可能,预先制定全馆、部门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争取达 到的目标。经过层层努力,在实现部门和个人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全馆总目标。目标管理包 括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步骤和方法、检查和评定目标实现的程度等内容。

随着馆长负责制的建立和职务聘任制的推行,目标管理所具有的整体性、可分性和阶段性 都显示出自身的特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目标管 理存在严重弊端,如:许多岗位工作难以使目标定量化和具体化;部分能定量的岗位往往急 功近利,只顾本位,不愿配合。再者,由于目标管理不注重执行者完成任务的过程,只是以 最后达到目标或完成的结果来评定工作的优劣,故“过程”中往往忽视控制和情况的变化, 容易顾此失彼,以致影响目标的实现。

于是,图书情报界的一些管理专家和领导便探索和试行系统工程管理,使管理理论和方法 获得实质性的突破,效果也更加明显。

“系统工程”管理所采用的是一种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起来的 科学方法论。它的核心思想是把整个图书馆视为相对完整的系统,运用逻辑思维和概率论、 运筹学、数理统计、图解法等有关数学工具,对系统实施管理和控制,以求系统取得最佳的 性能指标。

图书馆系统由人(管理者、被管理者和读者)、馆藏(图书、报刊和现代化声像资料)、设备( 书架、桌椅等传统设备和电器设备)、信息、经费和任务这6个要素组成。每个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系统工程管理比较注重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也比较注重每 个要素的变化对其它要素和整个系统的影响。图书馆是为公众服务的开放系统。馆内有采编 、流通、期刊、阅览、咨询、现代技术、古籍等部门,部门内有不同岗位,岗位内有诸多工 序;馆外有不同专业的读者和关联密切的读书社、邮局报刊发行部、出版社、杂志社、兄弟 馆、图书馆学会等。系统工程管理强调的是各部门、各岗位、各工序的密切合作和协调,以 保证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避免重复劳动或工作脱节。同时,与外部环境中有着密切关系的 读者和有关单位及部门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并通过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反馈,对图书馆工作 进行有效地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配,以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 信息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图书馆领域在综合管理上由目标管理为重心逐渐转向系统工程管理为重心的依据主要有三 个 :

(1)图书馆的内、外环境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就内部环境而言,如今不少图书馆致力于管理 自动化。我国图书馆从70年代末开始引入计算机。到目前为止,不仅多数馆将其应用于文献 的采购、编目、流通、检索和行政事务管理中,而且按发展需求开发出大量的自动化专用软 件。一些条件较好的图书馆还实行计算机集成化管理。管理上的逐步自动化,客观上为系统 工程管理创造了条件。就外部环境而言,由于环球网(world wide web,缩写为WWW)的开通 ,全社会统一的、四通八达的、脉络顺畅的知识和信息共同体得以建成。在国内,1994年5 月中科院高能所正式进入因特网,其后国家授权经营的Internet有电子工业部管理的CHINAG BN、邮电部管理的CHINANET、教育部管理的CERNET和中科院管理的CSTNET等。这一条条畅通 的接口,已把中国与“国际信息社会”连成一体。图书馆系统比较注重信息传播,敏感而活 跃,向自动化、网络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已成为新潮,实行管理重心的转移势在必行。

(2)标准化的推行和馆际互借的开展。在WWW开通之前,已有一些图书馆建立了自制的数据 管理系统,或ORACLE,或SYSBASE,或FOXPRO,或INFORMAX,以致不同图书馆采用的界面、 检索规则和检索语言各异,这对网上数据资源共享极为不便。由于WWW引入了CGI,把以往各 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按其标准统一起来,从而为用户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查询方式。如今,WW W已成为Internet上最受欢迎的检索软件。再者,各馆的业务工作早在80年代便推行标准化 ,诸如各种术语、标号、代码、字符集和拼写方法的统一标准、信息描述及其格式的统一标 准、文献组织与交换的统一标准等。标准化为馆际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从而使系 统工程管理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馆际互借是图书馆界开展的广泛的协作活动。在新形势下,只有通过各馆藏书体系上的协 调 与合作,才能建立起多学科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馆际互借促使管理者树立起现代的系统观 和全局观,对陈旧的管理方式实行变革。

(3)管理理论和方法获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近年来,图书馆学理论界围绕着“组织与管理 ”这个命题开展了专题讨论,比较趋同的观点是:各种管理对象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由各个要 素组成的有机体,它们自成体系,而又互成体系。任何一个系统都是较高一级系统的要素; 同时,任何一个系统要素本身,通常又是较低一级的系统。图书馆系统是社会文化、教育和 科学 复合系统中的子系统,而整个图书馆系统又可分为若干子系统。以大学图书馆为例,它既是 高等教育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又是图书馆事业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其本身又可分为 采 编、流通、阅览等多个子系统。系统理论推动着图书馆领域的管理重心向系统工程管理转移 ,并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同时,一些馆在尝试系统工程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其 普及提供了借鉴。

2由图书管理为重心向信息管理为重心转移

从图书馆的发展史看,长期以来图书管理是其文献资源管理上的重点。古代的图书管理侧 重于对典籍的收藏、整理和保存。到了近、现代,一些高等学府的图书馆相继开放,便开始 采用“十进分类法”对图书进行分类排列。进入当代后,由于长期积累,藏书便形成了数量 庞大、种类繁复、内容广泛、文种多样等特点。鉴于此,众多图书馆普遍按照出版物的性质 、出版形式和读者对象的需要以及藏书特点等因素,有区别地建立不同的书库,做到合理布 局、科学排检、切实保护,以利于读者利用。

从封闭式管理发展到开放式管理,由经验管理演进到系统管理,图书管理中的藏、用、组 织和保护,已建立起一套严密的科学方法和体系。但如今席卷全球的信息革命浪潮,已向传 统的图书管理为重心提出严峻挑战。信息管理为重心在21世纪前期将成为必然。这主要有两 个依据:

(1)社会日益信息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形成了“信息爆炸 ”的局面。社会的日益信息化,必然带来社会信息需求的极大增长。图书馆将成为一定范围 内信息资源的集散中心、开发中心和服务中心。由于各类信息的载体仍主要是各种类型的文 献,因此,对各类文献的搜集、加工、整理、贮存、传递将是图书馆的重要任务。同时,以 国际互联网和本地网为主体的网络化的信息环境,要求图书馆界对信息资源实行开发,因为 网络的运行需要大量高质量的、适合不同用户需求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大多蕴藏在各种不同 类型的文献中。对文献信息进行深度加工,筛选后使之电子化、数字化,生产出各种类型的 数据库,便能为网络运行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保障。另外,信息以利用为目的,日益信息化 的社会要求图书馆广、快、精、准地提供信息,所以开展信息服务是其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虽然仍保留借还图书、提供阅览服务的传统功能,但它的主 要职能将转化为提供信息服务。管理上也势必以信息为重点对象。

(2)文献逐步数字化。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以“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现代信息网络 的建立,将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管理带来深刻的变革。图书馆将突破“物理”的、“单体” 的局限,朝着虚拟的、网络的电子化或数字化图书馆演进。展望21世纪,一种无论谁都可以 使用的“没有墙壁”,甚至是“没有省界”、“没有国界”的图书馆必然出现。

文献数字化是图书馆信息网络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图书馆在新时期呈现出的一种趋势。首 先是馆藏目录的数字化,即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如我国现有的1073所大学图书馆中,拥有 藏书4.18亿册,早在1993年就有682所大学图书馆配置了近3300台计算机,近150所高校开通 了微机网络系统。条件成熟的图书馆都建立了数据库,其小型机系统或局域网系统分别以不 同方式进入Cernet和Internet。书目数据库的上网运行和计算机的配置,使用户通过网络便 可检索到文献信息。其次是将重要的印刷型文献全文数字化。随着数字压缩技术的发展,电 子出版物将成为馆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预测的“口袋图书馆”将会成为现实。

3由传统设备管理为重心向现代化设备管理为重心转移

设备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办馆水平,关系到业务工作的成效,影响着读者 对图书馆的利用。因此,管理者对其重视有加。

传统的图书馆设备大多是木制的书架、目录柜、阅览桌椅、报刊架、写字台等。它们在相 当长的时期内为图书馆的业务工作起过作用,是图书馆重要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馆添置了大量的现代化电器设备,设备管理的重心也随之 由传统设备转向现代化的电器设备。缘由如下:

(1)电器设备在图书馆领域所有设备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包括网络设备、视听设备、通 讯设备、运输设备、复制设备等。如今,电器设备在县以上公共馆、高校馆、科技馆中已得 到 普遍使用。

(2)电器设备的优势愈来愈强。如,采用计算机检索,人们可跨越时空障碍,只需几分钟, 就可获得所需资料。采购采用终端,便能迅速而准确地完成查重、订购、记录预订日期和收 到日期、进行改订、停订、增订等一系列业务。流通使用光电笔式终端,只要光笔一扫描, 计算机就可同时自动修改几个数据库中的记录。

(3)电器设备大多比较贵重、精密,需重点管理。

标签:;  ;  

21世纪图书馆领域管理重心的转变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