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军
(河北省三河市医院 河北 三河 065200)
【摘 要】目的:探讨肠炎灌肠液在结肠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结肠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肠炎灌肠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43%(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1.43%(25/3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3/35),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1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炎灌肠液治疗结肠炎的临床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结肠炎;肠炎灌肠液;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602-02
结肠炎为临床常见病,属于非特异炎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与黏液性脓血便,由于患者常常疼痛难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1]。结肠炎的病变部位位于大肠黏膜、回肠末端。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70例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比较探讨肠炎灌肠液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结肠炎患者7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3.4±2.4)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病程(6.4±2.1)年;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4.3±2.7)岁,病程6.3个月~13年,平均病程为(6.5±2.4)年。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程上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观察组行肠炎灌肠液治疗,用美沙拉嗪肠炎灌肠液治疗,4g/60ml,于临睡前行肛门灌注,为期2个月;治疗期间,禁止辛辣刺激性食物。给予对照组患者柳氮磺吡啶治疗,1次1g,1日3次,于饭前1h内口服,为期2个月,治疗期间,患者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大便次数、性状,治疗前均行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观察两组头晕、头痛、食欲减退、恶心与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 痊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日大便次数≤2次,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粪检无白细胞、红细胞;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日大便次数≤4次,结肠镜复查黏膜部分形成假息肉或轻度炎症,高倍镜粪检存在少量红细胞与白细胞;无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加重,结肠镜与病理学检查无改善或恶化[3]。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资料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形式表示,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观察组治愈21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32/35);对照组治愈16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25/35),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 讨论
结肠炎为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对患者生活与工作影响大,虽然目前关于结肠炎的研究文献较多,但是其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不过研究认为与免疫因素相关。在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上,柳氮磺吡啶为常用药物,其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可被分解为磺胺吡啶与5-氨基水杨酸,从而可经肠上皮发挥抗炎作用[4]。其中,磺胺吡啶的承载作用显著,在临床上应用,可引发粒细胞计数减少、头痛、皮疹及发热等不良反应。所以,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限制耐受性较差患者的使用。而美沙拉嗪的成为主要为5-氨基水杨酸,可通过于偶氮作用下相连接双分子5-氨基水杨酸,可显著增加明显疗效,降低了磺胺吡啶所引发的不良反应[5]。
在治疗过程中,美沙拉嗪于小肠与胃内无法被吸收与分解,只有在结肠内才能被细菌分解为双分子5-氨基水杨酸。而双分子5-氨基水杨酸可对结肠过氧化酶产生抑制作用,并有效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性介质合成,同时还可抑制结肠黏膜内脂肪酸氧化,从而降低血小板活化因子活性,清除自由基,消炎作用明显,可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
本研究给予观察组肠炎灌肠液治疗,结果显示:(1)观察组治愈21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32/35);对照组治愈16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25/35),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2)治疗后,观察组观察组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3/35),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1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肠炎灌肠液治疗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低。
综上所述,结肠炎为临床常见病,对患者生活与工作影响较大,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关键。本研究认为,给予结肠炎患者肠炎灌肠液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值得在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屈天生,王富成,刘国东等.肠炎灌肠液治疗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3(01):147-148.
[2]范建伟.肠炎灌肠液治疗结肠炎74例临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4(03):245-246.
[3]王花子.肠炎灌肠液治疗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6(03):89-90.
[4]刘远锦.肠炎灌肠液治疗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1(08):4931-4932.
[5]王保仙.肠炎灌肠液治疗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2,36(04):7890-7891.
论文作者:王洪军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灌肠论文; 结肠炎论文; 肠炎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吡啶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