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合板模板组装式施工技术论文_陈杰

福建省荔隆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

模板的施工质量对于建筑工程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一种施工配模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模板的重复使用率,减少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

一、选用的材料及说明

1、支撑系统可以选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轮扣式钢管脚手架等;

2、模板面板采用覆膜胶合板,次楞采用长方型方木;

3、组装方法采用“夹板法”,即两外板夹一内板(墙、梁),或两外板夹两内板(柱);相邻夹板组装固定匀采用紧固螺栓(不使用铁钉),紧固螺栓孔需配钻;

4、标准层剪力墙、柱、梁模板与次楞匀采用十字槽沉头自攻螺钉固定;每单块模板四角匀需与次楞钉固,钉头与板面平齐;次楞间采用自攻螺钉或铁钉固定;所有次楞间距≦200mm;

5、非标准层剪力墙、柱、梁模板与次楞可不固定,但设计需要用次楞作为连接件时,次楞必须与模板固定;

6、有自防水要求和用于人防工程的混凝土构件的对拉螺栓应采用三节式止水螺杆;

7、非自防水混凝土构件宜采用可循环使用的直通型对拉螺杆,在截面内的螺杆应加硬塑料套管和锥型塑料圈(起顶撑作用)。

二、剪力墙配模方法

剪力墙模板夹板方法:墙面板夹侧板,面板为外板,侧板为内板。

说明:

1、剪力墙平面形式较多,主要以阳角、阴角及内板夹板方法为主,从上图中匀可表示出来,从而计算出墙板宽度;

2、计算墙板宽度时首先要确定夹板方法。

3、紧固螺栓长度=方木厚+模板厚+30mm;自攻螺钉长度=2.5×模板厚

说明:

1、计算墙板高度时首先要确定板面是否在临边洞口(指墙面上部无楼板)处;

2、楼板厚度为常数,与升降板和板厚增减无关;

3、当楼面有升降板时,墙面与楼板底连接处,墙板高度相应增减;

4、当下层楼板厚度增减时,墙面与板面连接处,墙板高度相应增减;

5、临边洞口处外板上有反梁时,高度另加反梁高度;

6、除特别注明为临边洞口处外板外,未注明外板匀不临边(所有内板匀不可能临边);

7、图中10mm为调整楼面平整度用。

说明:

1、两外板主楞螺杆孔应对应布置并配钻,孔眼要避开次楞并考虑避开钢筋;

2、中间对拉螺杆孔由墙底排到顶排螺杆的距离等分,间距450~500mm

3、在临边洞口处模板上部钻Ф16mm孔眼并预埋M14锁角螺杆(起定位、支撑和压板用),孔眼距模板上边150mm,距两侧边200mm、中间间距≤500m。

说明:

1、图中虚线为模板拼缝,必须用方木封堵,以免漏浆;

2、当外板计算宽度>单块模板宽度时,外板和背楞可采取分片制作的方法,便于层内向上运输;

3、外板下部超出内板控制线处要开一缺口以避开压脚板,或将内板压脚板向外移(模板厚+方木宽+1mm),并用砂浆封堵缺口;

4、两块阴角外板次楞布置要考虑拆模顺序并留有间距;

5、其余外板参照设置(注意是否为临边洞口处外板)。

三、柱配模方法

柱模板夹板方法:柱与梁只有一边同边时,此边及其对边为内板,另两边为外板;当柱与梁有两边同边或都不同边时,可设横向为外板,纵向为内板。

当柱面上有梁时,柱板上要开一梁口:

开口高度=梁高-楼板厚

当梁与柱同边时:

外板开口宽度=梁宽+2×模板厚+方木宽+1mm

内板开口宽度=梁宽+模板厚+1mm

当梁与柱同轴时:

外板、内板开口宽度=梁宽+2×(模板厚+1mm)

在外板下部左右各开一缺口(避开压脚板):

开口高度20mm,开口宽度=方木宽+1mm

注:1mm为调整间隙用

说明:

1、柱模次楞布置参照剪力墙次楞布置;柱模四周、梁口、板拼缝处匀需布置次楞;

2、柱主楞高度布置与剪力墙主楞高度布置相同;

3、当柱宽度≧600时,中间加设对拉螺杆,高度同柱主楞。

四、梁配模方法

梁模板夹板方法:梁为侧板夹底板,底板为内板,侧板为外板。

说明:

1、梁侧板次楞净距≦200mm;

2、在梁侧板底部次楞宽度1/3处,距左右两边200mm处及中间位置(间距≦500mm)钻Ф16mm螺杆孔(两块侧板与底板需同时配钻);

3、当梁高≥500mm时,梁中上部应加设M14螺杆,间距同上。

说明:

梁侧面有与墙柱外板连接处,梁侧板长度匀扣减(模板厚+方木宽)其余 梁侧板长度=梁长

说明:

梁底板次楞总长都要比底板短400mm,以避开墙柱模次楞,便于墙柱模拆板。

说明:

1、当梁侧与墙、柱面同边时,靠墙、柱一侧的梁侧次楞侧立在模板边,并在次楞宽度1/3处,上下距板边150mm各钻1个Ф16mm紧固螺栓孔(与墙、柱板次楞配钻);梁侧板中间次楞平卧在梁板上;

2、当梁与墙、柱面垂直时,用连接板及铁钉将梁墙、柱次楞连接固定。

说明:

1、梁1与梁2在底板处连接用M14紧固螺栓;

2、梁1与梁2侧板上部连接用连接板和铁钉在次楞上连接;

3、梁2侧板次楞长度(单侧)需比梁侧板长度短200mm,便于梁1侧板拆除。

五、板配模方法

楼板模板采用铁钉(长度为2.5倍板厚)固定在墙、梁次楞上,避免与柱模连接。

六、模板加工组合

1、对胶合板进行配模设计,尽量减少浪费,模板翻样必须准确;

2、模板在加工棚统一制作;检查胶合板的厚度、方木的宽度、厚度是否一致,不一致的严禁用在同一作业面上;胶合板匀需要画线切割;

3、对于胶合板的侧面、切割面、孔壁应用封口胶等封闭,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周转次数;

4、模板面板间拼缝应严密平整,无错台;相邻两块胶合板对接时接缝处必须有方木连接;

5、对拉螺杆孔洞的位置设置应考虑避开钢筋,螺杆孔眼全部为Ф16mm,在加工棚统一弹线钻孔,钻孔时要将相连或相对应的模板配钻;

6、配制好的模板应在反面编号,分别堆放保管,以免错用;现场安装、拆除及转运应按编号分类进行;

7、当模板出现脱皮、散边、掉角、浸水至厚度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换。

七、测量放线

1、楼层表面平整度控制在±5mm;

2、测放轴线控制线和500mm标高控制线并经校核,结构放线必须准确,精度控制在±2mm;

3、根据控制线弹墙柱模板定位线(墙柱边线+模板厚+1mm);

4、根据控制线弹梁边线。

八、支模架设计

1、在平面图上确定纵横向立杆间距;立杆间距按1200mm、900mm、600mm、300mm模数布置,离墙柱边约300mm左右;

2、施工中利用电梯井做为向上运送材料的通道,支模架设计时要考虑通道宽度,立杆间距取最大值1200mm,以便于墙、柱模板的向上输送;

3、板模采用可调U型支托立杆支撑;计算每块板模支撑高度:

板模支撑高度=层高-楼板厚-(模板厚+方木宽)-钢管直径(主楞)

可调U型支托可调范围≤200mm;垫板采用模板;板模支撑高度>立杆的长度≧板模支撑高度-200-垫板厚度;立杆的长度按600mm~3000mm,级差按300mm选择;

4、梁模采用扣件水平杆支撑,水平杆支于板模支撑立杆上,与板模支架连成一体;当梁高≥500mm时应增设防滑扣件或加设一排可调U型支托立杆支撑;边梁采用可调U型支托立杆支撑或钢管斜撑;计算每根梁扣件水平杆支撑上表面高度即梁模支撑高度:

梁模支撑高度=层高-梁高-(模板厚+方木宽)-钢管直径(主楞)。

九、支模架安装

1、根据控制线弹支模架立杆定位线(纵横向各一条或两条),根据立杆定位线安装立杆,立杆必须垂直于楼面,底部设垫片(150×150模板);

2、安装扫地杆,扫地杆离楼面200mm(扣件式)、350mm(轮扣式);

3、安装纵横向水平杆,立杆步距≤1800mm;

4、根据梁模支撑高度和500mm标高控制线,安装梁扣件水平杆;

5、根据板模支撑高度和500mm标高控制线调整可调U型支托顶面高度,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

6、当立杆上端包括可调顶撑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超过650时应增设纵横向水平杆;

7、对跨度不小于4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支架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起拱线要顺直不得形成折线;

8、所有立杆(含斜撑)上的扫地杆、每层纵横向的水平杆必须连接成一个整体;

9、楼板支撑体系严禁与外墙脚手架连接。

十、现场组合安装

1、在墙、柱模板定位线满钉压脚板;

2、先摆放相邻楼内侧模板并用紧固螺栓固定;临边模板用塔吊吊装摆放在预埋螺栓上,并与楼内侧模板组装固定;

3、调整垂直度,调整方正后将紧固螺栓锁死;

4、将梁底板安放在支模架和墙、柱头梁口上,顶端和墙、柱头面板内侧齐平,两侧可用小木条填塞定位;

5、用激光铅垂仪检查梁底模边是否与梁边线重合;

6、调整墙、柱模高度使墙、柱头梁口与梁底模结合紧密;

7、将定位小木条去除,安装梁侧板;

8、将梁墙、柱面同边处用紧固螺栓定位紧固;

9、复核墙、柱垂直度、梁底模边线;

10、用连接板将梁墙、柱垂直面处次楞拉接钉固;安装墙、柱主楞;

11、摆放板主楞、次楞,次楞间距≦200;再次复核墙、柱垂直度;

12、安装板模,用铁钉将板模钉固在梁侧模次楞上,使拼缝严密,不得将铁钉固定于胶合板侧面。

十一、模板的拆除

1、将梁墙、柱垂直面处连接板拆除;梁墙柱同边处紧固螺栓拆除;在确认墙柱板与梁板之间无任何连接后,使用方木间接敲打,即用方木顶在墙柱板上用锤子敲打,禁止用锤子直接敲打墙柱板;

2、拆除通向电梯井的扫地杆,将墙柱板通过电梯井用塔吊向上输送;

3、拆除梁水平杆支撑;拆除梁侧板与梁底板的紧固螺栓;

4、先将梁侧板撬离梁面,然后用撬棒从上侧撬离板面;

5、模板拆除后应及时清理、修复并涂刷脱模剂;脱模剂的施工可采用喷涂或刷涂,涂层应薄而均匀,无漏刷。

论文作者:陈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胶合板模板组装式施工技术论文_陈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