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学生主体性”班级管理三步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体性论文,三步曲论文,班级管理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生主体性”班级管理,既是对教学主体模式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最基本内容。这种管理不仅可以科学有效地强化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意志品质、心理人格、社会行为等方面塑造学生,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但是,当我们为“学生主体性”管理模式的科学理论和突出育人效果而惊喜,并着手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的时候,却发现实行这种管理并非易事,不能一蹴而就。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更具广泛意义的问题。因此,我在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着力将“为”“学生主体性”班级管理转移到“对”实行“学生主体性”班级管理的探索研究上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具体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班主任“导管”阶段——主体性定位
这一阶段要先发挥班主任在管理上的主导作用。要管理班级首先应摸清情况,掌握班情。每接一个新班,我总是下功夫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结构、是否独生子女、人际交往、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家庭的经济情况、家长是否有辅导能力、家长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有什么影响等。在此基础上创造条件让学生自我展示,以便进一步吃透情况。有一次我接了新班后,经过精心准备,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班会。进班时我面带微笑,用友爱、信任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全体学生,然后讲了几句开场白:“同学们,从现在起我们就学习、生活在一起了。为了这个新集体的组建,为了新同学、新朋友的相识、相聚,每位同学都要做一番自我介绍,要真实。有特长的表演一个节目,作为献给班集体的见面礼,唱歌、跳舞、讲故事、说笑话都行。”沉默了片刻,前面一位小个子男生首先响应:“我来自姜村初中,叫张峰,我学过武术,就给大家打一套拳吧。”他的表演赢得了同学们一片掌声。接着,大家都积极主动地站出来自我介绍,有的讲自己的优点、特长,有的讲自己的缺点、不足,有的讲故事,有的唱歌,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教室里洋溢着快乐的气氛。这次班会使我对全班每个同学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于个别因各种原因情况不清的我还采取家访进行了解。当然,摸清班情不仅仅是刚接新班时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老班,其班情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摸清班情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掌握不断变化的班情便于班主任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地认识和了解每一个学生,克服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定型化、模式化的倾向,也是实施“学生主体性管理”的前提。
如果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管就是为了不管”。我在主导管理阶段,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和增强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实质上就是让学生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参与班级决策等管理活动。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认同组织目标,而且还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1999年9月,我刚调入铁中,学校分配我担任初一(四)班的班主任。这天,学校给新来的学生发小凳子,我安排班上几位同学去领凳子,由于是新生,经验不足,又缺乏责任心,结果,我们班少了八个凳子。我立即召集全班同学,让大家畅所欲言,发表各自对这件事的看法和处理意见,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应发动大家到各班去找,有的说应找发凳子的老师去要,有的说从自己家里带凳子来,甚至有的说是领凳子的几个同学的事,应由他们赔偿。听着同学们的议论,我想,同学们虽然有很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但还是缺乏集体观念和责任心,需要进一步的引导,于是我说:“由于我今天没有亲自去领凳子,责任在我,应该由我赔偿。”一阵沉默之后,同学们都说:“不能由老师来赔,我们大家都有责任,我们大家都出钱。”这时,我抓住机会,说出了我的观点,让大家明白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成员都应关心这个集体,这不仅仅是几个人的事,大家都有责任,包括我在内。最后大家统一了认识,我和大家都出钱。通过这件事的处理,使同学们树立了集体观念,增强了工作责任心。作为班主任正确发挥了在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又使每个学生感到自己是这个班的主人之一,很好地实现了主体性定位。
二、师生互管阶段——主体性锻炼
在师生共管阶段,我在管理上只起辅导作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培养、使用班干部,采取不同方式使班级全体同学的主体性得到充分锻炼。为了培养班干部,班委会会议由班长主持召开,我只作旁听,议题、决议一般都由班委会独立做出。班委的职责明确之后,逐步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管理系统。我注意不越俎代庖,不干涉日常的班务管理,不向班委、团支书以外其他班委发指令,充分尊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对班干部的管理,个别调皮学生有时会干扰,我就及时出面干预。
制定班级纪律是班上的重大事项,我把这件事作为锻炼班干部及全体同学主体性的大事来抓,班上每项政策的决定总是先让同学展开讨论,让他们提建议和意见,谈看法和设想,最后由班委会决定。全体同学主体意识的增强,使班级正气迅速上升,违反班规的不良现象自然没有了市场。对于偶尔发生的不良现象,我借助班级的主体性——主人翁精神,使之成为锻炼全体,教育个别的良好机遇。一次英语自习课上,刘志同学与老师当众顶撞,这件事由班长扬帆去找刘志周围的同学进行调查,并找刘志同学谈心,后来刘志承认了错误,并主动向英语老师检讨自己的不对。以往纪律性极差并且屡教不改的刘志,从那以后,反而在各科课堂都表现不错。班干部得到了锻炼,刘志也成了班上的积极分子。在这个阶段,我还尽可能地要求学生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去苛求这些事情是否成套或形成网络。如每日三次的打扫卫生工作由小组同学自己检查,自己督促。为预防近视,每两周一次的座位轮换我有意不作提醒。一般情况下班干部能记着安排,同学们也能自觉服从,这正说明同学们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学生自管阶段——主体性发挥
学生自管阶段,我将自己定位为指导检查者的角色,及时掌握班级动态,检查班委会工作的开展情况,给予启发和推动。如班上有没有不交作业的现象?有没有抄作业的现象?卫生打扫情况怎样?班上有哪些同学进步不明显,班委会如何去激励他们?并特别注意做好个别同学的思想工作,以保证班委工作的顺利开展,经常对班集体进行评价。随着全体同学主体性的增强,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也进一步增强。适应这种情况,我的做法是根据具体情况定期进行角色转换。我曾把班委和团支部组成两套管理班子,轮流“执政”。这样,不仅使班级工作在竞争中活力增强,每套班子9至10人,这样就有40%的同学主体性在班级管理的岗位上得到了发挥。再就是定期改选班委,不搞“终身制”,符合候选人条件,经全体同学民主评议,投票表决,每个同学都有公平感,满足了同学们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培养了竞争意识。另外实行“小老师自由竞争制”。期中期末考试后,要求每一门功课成绩最好的同学,与这门学科的科代表共同精选有关习题,轮流布置课外作业,并在自习课上让其登台解答同学提出的有关习题疑问。这一角色的担当期限,到下一次大考为止。如果其成绩还是第一,无疑将继续连任,否则就“换位让贤”。科代表则选择中等偏差,由具有热情服务精神的同学担任。这种类型的科代表,由于工作需要经常跟自己佩服的同学接触,既产生了一种荣誉感,又有了“取经”的条件,加上所处角色的束缚,有利于学习成绩较快的提高。而且八九门学科,就有十几名同学在班上管了“事”,其主体性同样得到了发挥。
经过这三个阶段,可以说基本进入了“学生主体性”班级管理的模式,学生表现为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人人积极上向,个性心理发展良好,能主动自觉地遵守学习纪律,有较强的责任感。班级秩序良好,充满活力,整体学习成绩上升,参加学校大型活动、上实验课、活动课等表现出色。
当然,上述三个阶段很难截然分开,在时间上也是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有时还有反复的过程,但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已显示出从规范化到科学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