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维佳
无锡市中医院 214001
摘要: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诊的共计3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1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7例,研究组8例。为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上肢淋巴水肿程度以及感染情况,探究针对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护理中的辅助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以及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情况,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应在临床护理中积极推广实施。
关键词: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针对性护理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且对人体伤害大,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中的恶性肿瘤,发病时,患者会具有以下临床症状:乳腺疼痛、乳头改变、乳腺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皮肤改变等。患者罹患乳腺癌后,一般都需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缓解患者疼痛,但也会给部分患者的上肢淋巴系统带来损害,导致患者出现淋巴回流障碍,因此,针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需要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有效改善患者状况【1】。针对性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将其应用到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能收到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下文以30例乳腺癌患的临床护理为例,详细分析针对性护理的辅助治疗效果,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间接收治疗的3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随机将所选的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共8例患者,其中水肿程度轻度3例,重度5例,年龄为27~65岁;对照组共7例患者,其中水肿程度轻度2例,重度5例,年龄为28~69岁,两组患者均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对比其年龄和性别等详细的资料,差异并不明显,无法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存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1)患有其它干扰此次调查疾病的患者不能参与此次研究;(2)非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或存有手术禁忌的患者不能参与此次研究。
纳入标准:(1)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配合完成手术治疗与调查的患者;(3)符合乳腺癌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
1.2 方法
对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实施相同的常规化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两组实施常规护理内容如下:(1)抬高患者患肢;(2)针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实施向心性按摩;(3)引导患者进行患者康复训练,并交给患者一些训练技巧,例如爬墙训练、摸耳朵训练等【2】。
研究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内容如下:(1)针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按摩护理,由水肿较严重部位进行淋巴管道按摩,从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按摩、促进患者淋巴皮肤回流。(2)日常护理患者的手部皮肤,清洁患者手部皮肤,由手指调患者的肩关节以2次/d的频率进行清洁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手法细腻,防止患者皮肤受到损伤,在清洁后做好预防皮肤感染的措施【3】。(3)对患者进行加压包扎护理,应用弹性绷带,由患者手腕环形缠绕到患者肩部,并在患者的上臂部位、手肘部位、手腕部位使用网状弹性绷带进行固定。(4)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运动,并在患者进行呼吸运动的同时配合采取手部功能的主动或是被动运动,有效促进患者的上肢淋巴回流。(5)乳腺癌相关知识讲解,向患者讲解与乳腺癌相关的知识,例如日常饮食、运动、手术治疗等,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4】。
1.3 观察指标
采用周长法测量两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情况,观察患者术后上肢感染情况,将测量的数据做有效的记录与整理。
水肿程度判定标准(与患者的健侧上肢相比):轻度周径粗壮小于3cm;中度周径粗壮大于3cm,小于6cm;轻度周径粗壮大于6cm,且水肿存于整个上肢,影响患者上臂肩部活动。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对获取到的数据展开统计,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运用了%表示,采用t值和x2值检验,P﹤0.05证明差异存在显著性,反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的上肢周径差,无明显差异;对比两组在接受常规化护理与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后的疗效,显示研究组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效率(P<0.05)。
对比两组在接受常规化护理与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后的感染发生病例,研究组患者发生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病症重,危害大,而外科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乳腺癌的医疗方式,因而患者应积极配合外科手术治疗,但是术后会给部分患者的上肢淋巴系统带来损害,导致患者出现淋巴回流障碍,因此针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需要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针对性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通过有针对性的按摩护理、加压包扎护理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症状,能收到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5】。
总而言之,针对性护理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临床护理中非常可行,应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积极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李芬.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6):85+87.
[2]丁艳妮,王雁,杨佩,沈斐,杜绒,王改娟.针对性护理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8):164-165.
[3]蔡金凤,宋蓓,张仑.分析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6):127-128.
[4]刘晓溪,王世宣.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因素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08):715-717.
[5]张群.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持续高负压吸引护理对伤口预后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02):64-65.
论文作者:尤维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患者论文; 上肢论文; 乳腺癌论文; 淋巴论文; 水肿论文; 术后论文; 针对性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