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董帅,于娟

地下室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董帅,于娟

润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117

摘要:现如今,高层、大型以及超大型建筑物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加上城市商业区居民区的高度聚集,以及经济的繁荣导致城市的寸土寸金,人们对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急切,基于此,国家对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提出了较高要求,建筑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显得愈发重要。

关键词:地下室;地下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前言

地下室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建设项目,对日后的建筑使用有着重大的意义以及商业价值。当前,地下人防工程、停车场以及地下通道等工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防水防渗施工是地下室建设的主要施工环节,为降低因地理环境对地下室施工以及使用造成的影响,必须要加强对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研究。

1地下室防水工程漏水的形式及主要表现

地下室漏水一般都是以局部漏水形式出现的,地下室的漏水部位和形式与地下室所处的地质条件、地下室防水设计方案、地下室功能以及地下室的施工方法有关。

1.1涌水:当地下存在承压地下水时,由于水头压力较大,导致地下水的渗透力也很大。当渗透力大到能使地下室的防水层与结构层发生破坏时,地下水则会象泉水一样涌出来,则破坏区域也会由于水压而继续加大,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地下有承压水的地层,则地下室的底板结构设计也存在不合理之处。

1.2潜流:主要发生在地下室结构的裂缝处,水流会沿着地下室结构的裂缝流出。由于潜流水的水头压力较小,一般不会破坏地下室的结构,因而发生的区域主要位于施工缝或其它外力造成的结构裂缝处。

1.3渗漏:水会在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局部地区表面渗出来。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地质与天气情况其渗漏的程度也不同,当渗漏程度较轻者只能观察到混凝土表面区域潮湿却永远不干,但无水珠渗出;渗漏程度较重者混凝土表面有水珠渗出,且将渗出的水珠用干布擦后,过一会就有新的水珠渗出,如不擦干,水珠会滴到地上。

1.4波动渗漏:指渗漏程度受到地下水水头波动的影响。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地下水位较低区域,区域内的地下水水头波动与天气有关,当旱季时,地下水水头较低,无渗漏现象,而在雨季时,地下水水头上升,会发生地下水的漏渗现象。

1.5构造性漏水:指地下室的柱顶防水、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穿墙管线、止水带处因防水材料使用不当或施工不当,造成施工质量隐患引起的局部区域漏水。

2建筑工程中地下室渗漏产生的原因

2.1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工程设计不当

2.1.1设计人员认识不到位

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设计,需要依靠现场勘测的数据作出科学地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设计人员对地下室防水设计要求不是非常的明确,就容易造成地下室防水施工的可行性降低,导致施工单位施工困难或施工不当,或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振捣不密实等情况,引起一些部位出现麻面、孔洞、蜂窝等现象,出现混凝土防水抗渗脆弱位置;

2.1.2混凝土设计标准不合格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片面追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以为通过一定的厚度,就可以做到防水抗渗的效果,达到施工要求。但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到地下防水抗渗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程度,容易在工程后期,混凝土受到水的作用,加快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锈蚀,引起混凝土裂缝,造成渗漏现象。

2.2防水材料的选择

防水材料的选择不当,会极大影响地下室防水效果,导致地下室渗漏。在地下室施工之前,需要进行混凝土抗渗性能的试验,保证混凝土具备良好的抗渗能力,如果混凝土级配不精确,容易影响混凝土的实际抗渗能力;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作业,避免因混凝土供应的不及时,出现浇筑中断,导致前后浇筑混凝土之间产生冷缝,进一步发展为渗漏缝隙,破坏地下室防水效果。

2.3 施工管理不完善地下室因为其地理以及施工环境特殊,在进行施工时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进行,这样就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地下室工程施工管理不合理,主要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①混凝土施工管理。混凝土是工程建设的主要施工材料,其质量与工程整体质量有着重要联系。混凝土施工管理不合理包括混凝土水泥比过大、砂石含泥量大、混凝土养护不合理、施工缝处理不合理等。

②变形缝施工管理。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类似于抗震缝、沉降缝以及温度缝等变形缝,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漏水现象,降低建筑结构稳定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浇筑施工前没有对止水带进行良好固定,致使止水带未被固定、位移以及扭曲等情况的发生,影响浇筑施工质量。

③钢筋施工管理。钢筋施工管理不合理主要包括墙体钢筋不合理、外墙钢筋设置间距过大或者直径过粗等,减低了对混凝土的约束力,最终形成墙体裂缝,使得地下室漏水。另一方面施工不合理,使得钢筋外漏,长时间裸露而发生氧化反应,形成不同程度的漏水。.

④后浇带管理。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受水浮力影响而导致防水施工受到影响。或者是在情理过程中处理不当造成后浇带被损坏,以及施工时后浇带处施工缝处理不合理,造成一部分混凝土浇筑质量不符合施工规范,不但是会影响施工质量还会造成经济的损失。

3地下室渗漏问题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3.1强化混凝土结构

3.1.1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材料的配合比。不同的项目施工需要不同比例的混凝土材料,在配制材料比例时应结合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最终确定科学合理的配合比例。另外可通过适当减少睡你的用量以增大混凝土的强度,通过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以降低混凝土收缩量,进而增强抗裂能力。

3.1.2在对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工作上,应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养护工作。比如应密切关注材料所处的养护温度,通过分析测温情况及时调整混凝土的养护温度,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小于或等于25T。还可在施工现场设置相关遮阳装置,以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强度,在拌制时应在低温水中进行,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3.1.3加强对后浇带和施工缝的防水处理措施。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分析工作,确保能够有效加强对后浇带和施工缝的防水处理。此外,还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密实振捣混凝土,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能够满足规范的要求。在处理接缝口时应用高压清水对施工缝进行浇筑处理,以确保接缝口时刻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中。

3.1.4对地下室进行防水防渗施工,可在地下室管道的穿墙部位预埋套管,当穿墙管线过多时,可利用改性沥青进行柔性密封处理,以确保地下室的内外墙围具有极强的防水防渗性。

3.2加强对地下室防水防渗施工的综合管理

为保证地下室防水效果,需要提高地下室图纸设计质量,严格把关地下室材料的应用,加强防水施工技术管理,合理科学的安排工序,做到施工过程中各个专业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对于容易引发渗漏现象的问题需要加大处理力度,对于已经出现了的渗漏现象,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科学的措施,维护混凝土结构稳定。

结束语

建筑工程地下建筑防水是一门综合技术、实用性很强的工程技术,涉及设计、材料、施工、使用与管理多方面。对于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要能够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来进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需要我们不断对技术创新,争取不断完善防水防渗施工存在的漏洞,不断提升地下室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洋;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12)

[2]袁景翔;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策略研究[J];江西建材;2017(03)

[3]魏敏;关于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的研究[J];居业;2018(02)

论文作者:董帅,于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  ;  ;  ;  ;  ;  ;  ;  

地下室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董帅,于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