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论文_张陈敏

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汕头 515000

摘 要:通过对我校494名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掌握中职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探索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运动氛围、增加参加锻炼人数比例、提高锻炼效果的对策,为中职生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落实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职生 课外体育锻炼 调查分析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学校体育目的任务实现的有效途径之一。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是相辅相成的,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受到体育教学自身局限性的影响,为了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课外体育锻炼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其作用来弥补体育教学的不足。因此课外体育锻炼开展与否、开展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完成。

本文通过对我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索增加参加锻炼人数比例、提高锻炼效果的对策,为中职生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落实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我校494名学生。

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和调查问卷法。查阅有关资料,确定研究目的和范围,设计问卷,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法,共发放问卷520份,收回有效问卷494份,有效回收率95%,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

可以看出,非常喜欢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和喜欢参加的男生分别占24.55%和26.79%,非常喜欢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和喜欢参加的女生分别只占3.70%和21.11%,41.96%的男生和52.96%的女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持一般态度,20.37%的女生不喜欢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这反映出中职生中男生比女生更喜欢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但总体上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较为一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调节着学生对体育项目或参与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动员学生多参加锻炼,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让他们在锻炼中转变态度。

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每周锻炼的次数和每次锻炼的时间

可以看出,76.77%的男生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所占的比例较大;而女生中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习惯的比例却刚好相反,只占27.41%。

163名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习惯的男生中有50.92%每周锻炼次数在3次以上,74名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习惯的女生中每周锻炼次数3次以上的比例只占了17.57%。从每次锻炼的时间看,每次锻炼的时间能达到1小时的学生,男女生所占的比例都不高。结果表明中职生每周参加锻炼的次数和每次锻炼的时间要达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的“每周3次以上课外体育锻炼,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

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多层次的,有来自生理的需要,也有来自心理和社会性的需要。数据显示,能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中有95.71%的男生、83.78%的女生把增强体质作为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首要目的,这说明绝大多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能意识到“健康第一”的重要性;大多数的学生将调节身心(男73.62%、女81.08%)、掌握运动技能(男73.62%、女44.59%)作为参加锻炼的目的,以满足心理上的需要;也有24.54%的男生将课外体育锻炼作为展示体能与技术的机会和交际的手段。结果表明,能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价值功能的认识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学生不单单是满足于增强体质,而且呈多样化发展。但也有少数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真正意义并不理解,存在从众和应付心理。

4.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的选择

数据显示,中职生对运动项目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且男女生对运动项目的选择有一定的性别差异。男生偏向于运动强度大、身体对抗激烈的大球类,其次是羽毛球、乒乓球和体操类项目;女生则偏向于没有身体接触的羽毛球和乒乓球,其次是游戏类项目、短跑和健身操。而对于长跑、跳跃、投掷等比较枯燥的田径项目,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是比较少人喜欢。

人们通常会根据自己的性别和自己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选择一定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而外界环境的影响也会激发人们参与到某个项目的锻炼中。因此学生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受到学校体育运动氛围的影响,使得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倾向作用。例如我校,一方面现有男子篮球、女子篮球、男子足球、羽毛球四支学生运动队,同时还是市篮球项目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足球、羽毛球活动群体比赛也广泛开展;另一方面每学期开设有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健美操等兴趣班;此外学校的羽毛球社团在每学年都会开展招新和宣传活动,并定期开展社团活动。这样为学生参加这些项目的活动营造了浓烈的运动氛围,也为学生提供了选择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对这些运动项目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5.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影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男224、女270):

从上表可以看出,影响中职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依次是运动兴趣、运动氛围、时间、场地器材,这些因素制约着中职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使学校原有的运动场地、运动设施无法满足现有学生的运动需求,群体项目也因班级数量多、参赛人数多、时间有限、场地有限等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广泛开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氛围的营造,打击了学生的兴趣。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中职生群体中男生比女生更喜欢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但总体上中职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较为一般。这一现状直接影响着中职生对体育项目或参与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

(2)中职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性别差异大,男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较高,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则较低。总体上中职生每周参加锻炼的次数和每次锻炼的时间要达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的“每周3次以上课外体育锻炼,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3)中职生群体中能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功效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呈多样化发展。绝大多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能意识到“健康第一”的重要性,将增强体质作为体育锻炼的首要目的,而且大多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把课外体育锻炼作为展示体能与技术的机会和交际的手段;但也有少数的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真正意义并不理解,存在从众和应付心理。

(4)中职生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的选择上,男生偏向于运动强度大、身体对抗激烈的大球类,其次是羽毛球、乒乓球和体操类项目;女生则偏向于没有身体接触的羽毛球和乒乓球,其次是游戏类项目、短跑和健身操。而对于长跑、跳跃、投掷等比较枯燥的田径项目,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是比较少人喜欢。学生对运动项目选择的倾向性受到自己的性别和自己兴趣、爱好影响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学校体育运动氛围的影响。

(5)制约中职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依次是运动兴趣、运动氛围、时间、场地器材。

2.建议

(1)认真贯彻文件精神,加大体育专项投入力度。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等文件精神,同时加大对学校体育专项经费的投入,加强对体育场地、体育实施的建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善扩大运动场地,增加运动设施、体育器材,以满足广大学生日常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

(2)透彻解读新课标精神,调整教学模式,加强体育文化和健康知识教育。体育教师应加强对体育文化和健康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性和重要性,转变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主动地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中。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穿插一些体育竞赛欣赏课,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另一方面,开展体育锻炼价值、体育锻炼评价方法、卫生保健等侧重实用方面的专题讲座,或将这方面的知识渗透到运动技能教学中,使学生既能主动参与锻炼又懂得如何锻炼。此外,针对女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要特别加强女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引导她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3)多途径发展多元化的课外体育活动,营造浓烈的锻炼氛围。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多途径发展多元化的课外体育活动,营造浓烈的锻炼氛围。一是成立不同体育项目的校队、级队,定期开展校内外交流比赛,为队员提供展示舞台的同时,也向全校学生展示体育运动的魅力,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兴趣。二是有针对性地将一些学生感兴趣又富有时代气息的项目,如滑轮、武术、体育舞蹈等等,发展成学生体育社团或兴趣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聘任具有专项特长的教师作为指导老师,为社团或兴趣班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定期开展以年级为单位的班际拔河、跳绳、踢毽子、运球、投篮等参与面广的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并进行评比奖励。四是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以社团活动日、社团活动周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适应面广的课外体育活动或课外体育竞赛。五是举办学校体育节,拓展学校运动会比赛项目,增加趣味比赛。六是激励教师参与到学生的体育活动中,营造师生同乐的氛围。

(4)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的锻炼时间。首先,保证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组织好课间操;其次,组织安排好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下午放学后进行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我校因受场地器材限制,可以采用集体活动和自主活动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完学校规定的集体活动后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主进行活动,以保证学生的锻炼时间。

(5)加强组织管理,确保课外体育活动安全顺利。学校要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一是成立课外体育活动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制。二是落实班主任做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工作。三是安排专职体育教师进行现场组织和指导,同时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四是配备学校卫生人员到场。五是安排专人负责做好场地器材的安全检查工作,并要求在每次活动之前必须认真检查。六是发挥学校团委、学生会的力量,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协助课外体育活动工作的开展。

(6)建立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落实各班级考勤登记员,严格考勤管理,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出勤情况以10%的比例纳入学期体育成绩评定范围,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无故缺勤次数超过应出勤次数1/10的学生学年体育成绩评定进行扣分,并规定年度不能参加评优。同时设置一定的奖项,例如“体育积极分子”,对每学年能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并保持全勤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励更多地同学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李 祥 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马启伟 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

[3]高茂章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8,(1):80-81。

[4]邓 勇 广州市技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8):129-131。

[5]练飞龙 杨梅 中职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09,(8):188-189。

[6]广东省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Z].2010。

论文作者:张陈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2月总第1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  ;  ;  ;  ;  ;  ;  ;  

中职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论文_张陈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