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为2017年1月1日-2017年11月2日期间的肠道感染患者,将110例患者的肠道感染大肠埃希氏菌检验得到的大肠埃希氏菌110株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和观察组(微生物检验),55株/组。对比两组的研究数据。结果:观察组轻度感染率(43.64%)比对照组高(P<0.05),中度感染(40.00%)与对照组数据相近(P>0.05),重度感染(16.36%)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肠道感染患者经微生物检验后选择适当的药物,可对疾病感染起到预防控制作用。
【关键词】疾病预防;微生物检验;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307-02
患者在医院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医院获得性感染,以病原微生物感染为主。抗生素药物的滥用是导致患者感染耐药菌株增多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而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康复效果,故此积极做好疾病感染的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择取肠道感染患者110例开展本次研究,目的在于探究疾病预防中使用微生物检验的作用,正文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研究对象:肠道感染患者110例(2017年1月1日-2017年11月2日)。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6、44例;年龄范围:下限值为25岁,上限值为47岁,年龄平均值(33.52±2.67)岁。将110例肠道感染患者的检验标本包括尿液标本27份,痰液标本21份,血液标本25份,分泌物标本9份,脓液标本14份,引流液标本14份。根据肠道外感染大肠埃希氏菌检验结果将110例肠道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株。
1.2 方法
对照组不对本组菌株进行任何的处理,医生仅凭借自身经验为相应的患者选择药物。
观察组对本组菌株实施微生物检验,检验方法:(1)药物敏感试验和细菌鉴定。使用ID32R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将大肠埃希氏菌制成液体,温度为37℃,共培养12个小时,使用纸片扩散法,之后遵守无菌原则,使用经火焰灭菌后的L玻璃棒将菌液200μg均匀涂抹在TSA培养基上,将包含各类抗菌药的药敏纸片等距离压放在干燥的培养基表面,放置在37℃的环境中,共培养18~24h,取出后对抑菌圈直径大小进行观察和记录。使用ATB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株进行生化鉴定。(2)初筛和诊断:先初筛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应用微生物检验仪,确诊方法为K-B法。将克拉维酸加入到头孢他啶、头孢噻肟两组的任意一组中,若抑菌环增加超过5mm,则可明确诊断为ESBLs。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软件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数据显示,观察组肠道感染患者的感染程度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数据对比存在高度差异(P<0.05)。
见表1所示。
3.讨论
感染会使患者生病或者是病情加重[1],在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未重视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院内感染,不仅会增加医疗费用,还会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甚至造成死亡[2];对于医院来说,会增加工作量,降低病房周转率,增加医院运营成本;对社会而言,会使保健支出和社会成本增加,对国家整体竞争力产生影响,故此加强对疾病感染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
临床微生物检验侧重研究感染性疾病快速、准确的诊断病原体的策略和方法[3],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及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还可监控感染。微生物检验能够使感染病原菌的鉴定准确率提高,使临床抗生素滥用情况得到有效的减少。微生物检验室是重要科室之一[4],是鉴定和诊断病原菌的重要场所。若是发生感染,临床通过微生物检验鉴定病原菌,从而对相应的抗生素进行合理选择,有利于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充分的掌握[5],从而制定并实施最佳的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使耐药菌的产生减少,也可降低感染发生率,降低感染程度,使患者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微生物检验中采用的药物敏感试验通过得到抑菌环的大小,可掌握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感受性型式,如感受性R、感受性S以及中间性I。感受性指的是该抗生素的适当剂量对试验菌株所致的感染的效果相对较好,抵抗性菌株可说明该抗生素的治疗剂量对病原菌不能完全抑制,中间性则表明该菌株对较高的抗生素剂量存在感受性,需重新进行试验得到准确结果。抗生素滥用是感染的重大隐患,且细菌存在多重抗药性,是感染的病源,因此微生物检验结果对院内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1数据显示,采用微生物检验的观察组肠道感染患者感染程度更低,说明微生物检验具有较好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效果,还可监测病原菌和预测病原菌传播途径。
总而言之,微生物检验可提供准确的依据以供临床参考,是预防疾病感染的重要且有效的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艳丽.试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1):10-11.
[2]刘泽春.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16):2431-2432.
[3]张丽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学检验管理的思考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1):14-16.
[4]李积伟.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及相关病患的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作用[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1):70-71.
[5]廖菊芝.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作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2):3-4.
论文作者:何娟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微生物论文; 患者论文; 肠道论文; 菌株论文; 病原菌论文; 抗生素论文; 标本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