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分析与研究论文_杨雪松

(大理州人民医院普外科 云南 大理 671000)

【摘要】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出现原因。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8月本院接受保肛手术低位直肠癌患者500例,按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分成观察组(100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与对照组(400例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瘘),对观察组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比较两组各项资料,分析出吻合口瘘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100例(20.00%),对照组400例(80.00%),经多因素与单因素分析总结出,两组存在较大差别数据包括肥胖、肿瘤与齿状线距离3cm~5cm、Dukes分期C+D、合并症、术后腹泻(P值<0.05)。结论:体重、合并症等因素会影响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十分必要。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吻合口瘘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6-0151-02

低位直肠癌属于恶性肿瘤,数据统计发现,70%以上直肠癌都是低位直肠癌,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保肛手术基本已经实现,但是容易导致吻合口瘘的出现,是直肠癌在接受保肛术后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本文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出现的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方向,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在本院接受保肛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选符合标准病例为此次对象共计500例,手术时间2015年2月—2017年8月。入选标准: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符合保肝手术指征;无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未接受过放化疗;首次手术;非急诊。

1.2 方法

按术后是否出现吻合口瘘分为两组,观察组是发生了吻合口瘘患者共100例,对照组是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患者共40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疗法:直肠内吻合口旁、上下行双腔引流管持续引流冲洗,予以全身营养支持,提供无渣肠内营养,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性,分析出引发吻合口瘘的原因。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各因素占比)用“%”形式表示。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单因素用卡方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别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观察组经治疗后存活(表1),两组资料存在统计学意义包括体重、肿瘤与齿状线距离、Dukes分期、合并症以及术后腹泻,其余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表1 单因素分析 [n(%)]

 

3.讨论

吻合口瘘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术后所有并发症中属于最严重的一种,高发于术后的第三天至第七天,分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两大类,前种表现为引流液增加、出现肠内容物和气体[2],同时排便频率增加,骶尾部和会阴部存在肿痛症状,后者以持续或间歇性发热为主要症状,情况严重时会引发急性腹膜炎,容易和肺部感染混淆,不及时治疗会出现严重病症,危及生命安全[3]。

本次研究得出,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主要危险因素共五种:(1)肥胖;机体过于肥胖,其盆壁、肠壁脂肪组织偏厚,对手术视野显露产生影响,切除局部组织时会形成张力压迫,降低血供,影响术后恢复;(2)肿瘤与齿状线距离3cm~5cm;腹膜反折以下十厘米的直肠段浆膜层缺乏,无法耐受较大张力,术中操作会增加损伤程度;(3)Dukes分期C+D;分期高者,合并症较多,肠道长期受到肿瘤细胞侵袭,手术难度增加,口瘘风险也随之升高;(4)合并症;合并肠梗阻、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者,肠道功能紊乱,炎症反应明显,组织修复能力差,吻合口瘘发生高;(5)术后腹泻;切除直肠部分节段后,会降低直肠容积,进而降低肠道储存粪便的能力,引发腹泻,升高直肠压,增加肠壁压力。

针对以上高危因素,术前强化支持治疗,若Dukes分期较高,则予以营养支持,使其机体愈合能力和手术耐受度提高,术后若存在腹泻症状,则予以肠道收敛剂,使直肠腔压力降低,准确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扩肛操作,加强观测,早期发现吻合口瘘征兆,采取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林天松. 低位直肠癌Miles术11例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7.

[2]王世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26-27.

[3]朱惠刚.低位直肠癌46例保肛术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02):49-50.

论文作者:杨雪松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6

标签:;  ;  ;  ;  ;  ;  ;  ;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分析与研究论文_杨雪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