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明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林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建构更加系统化的树木栽培技术模型,从而一定程度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双赢,为栽培质量以及数量优化奠定坚实基础。要想从根本提高林业树木栽培质量和整体效果,就要结合是实际情况建构更加完整的种植要求和处理机制,确保林业整体发展水平能突破传统模型的局限性,为林区数量以及质量的综合性升级以及优化奠定坚实基础,也为研究针对性以及专业性升级提供良好的动力。
关键词:林业树木;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导言
树木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树木栽种数量和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前林木结构,增加森林的覆盖率。近年来我国加大了人工造林的力度,使我国人工造林面积居于世界首位,对我国林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当前林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对树木栽培技术的研究,利用更加成熟的树木栽培技术来有效的弥补现有林木结构在生态建设方面的不足,通过增加经济树木及稀有树木的栽培,进一步优化林木的结构,为林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选苗和育种
在树木栽种之前,需要做好选苗和育种工作,针对林区当地的土壤、气候、植被及病虫害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同时对林区整体植被结构和产业模式进行综合考虑,以此来选择适宜当地栽种的树木,并制定出与林区环境及经济结构相适应的育种方案,做好栽种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后续树木的栽培打下良好的基础。
2.林业树木栽培技术应用的社会价值
近几年,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要在实际种植项目建立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建构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栽培技术的有效性和长效性。因此,在林区建造和维护过程升级的时,也要对技术模型进行统筹整合。我国现有条件种,研究项目和树木栽培技术结构之间的维系十分紧密。要想提升整体效果和栽种质量,就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分析,确保林区林木结构的有效升级,提高栽培流程的有效性和时序性。值得一提的是,在树木栽种项目和技术运行过程中,要对种植方式进行有效调整,并且增加高经济价值树木栽种数量的有效性,提高养护效果和栽培系统,且整体自身维护效果的优化,奠定坚实基础,提高物力以及人力上的投入力度。
3.林业栽培技术要求
3.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栽培树木之前,要先勘察栽种地区的地形、土壤和水分含量,然后根据树木种类划分栽种区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树木生长都有自身的规律,对阳光、土壤和水分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要依照树木的习性合理分配位置,不能随意栽种,否则会影响到林业发展。
3.2科学挖掘树穴
土壤对于树木生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土壤的酸碱度和包含的元素分量对于影响到树木的生长状态,在种树种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土壤因素,合适的土壤更有利于树木生长能够促进林业的快速发展。栽种树苗的时候,树穴也是非常关键的,在挖掘时要按照树根的大小来判断预留空间,这样就不会因为树穴太大而造成树木倾倒,也不会以为太小而抑制树木生长。栽种时还要注意土壤的松弛度和水分含量,栽种完成后还要施些肥料,确保树种拥有良好的生长条件。
3.3合理控制浇水量
春天是最适合栽种的季节,树木移植更容易成活,而且这时候的土壤比较干燥,树根缺少水分,放置的时候就不会轻易腐烂,移植后能够很快与土壤契合,然后再浇水灌溉,树根就可以吸收水分成功存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在浇水时要注意控制量,不能浇太多的水,否则树根容易腐烂,而且要压实土壤后才可以浇水,这样能够提升存活率。
3.4定期为树木施肥
树木的长势和土壤关系密切,土壤肥沃,树木就会更加茂盛,而且能够阻挡病菌的侵害,能够促进树木的快速成长。栽种了树木以后还要注意定期施肥,为树木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市面上有很多种肥料,最好选择绿色有机肥料,而且要与其他肥料一起混合,确保树木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施肥时间应做到春夏秋每季施至少1次。
4.林业树木栽培技术措施
4.1缠干作支撑,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为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根据天气状况、苗木粗细、生长特点,对一些需要“支撑”的树木实施缠干,用人工手段帮助其提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具体操作就是把树木的主干和连接分枝部分用草绳或者其他条状物品缠缚树干,也可以放置坚硬木棍,除了抗风雨能力外,还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加水时也可增加湿润度。
4.2落实浇水培土要求,确保压实周边穴土
林业树木栽培主要是在春季,土壤相对干燥,树木需要补充和保持一定的水分,在栽培过程中,要保持树穴内有充足的水分,苗木放置后,要注意其透气性,以保证树根的成长发育。同时,在栽种树木时,种植深度覆土到水平位置或者略高于原土痕5cm左右,树穴底部要有15cm左右的软土层,放置树苗时,根部与土壤要紧密结合。采取边回填边夯实的方法,每20cm夯实一次,以起到固本培源的作用,提高其成活率。
4.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不同地区的气候状况、环境情况都有很大的差异,在林业树木栽培的时候,必须按照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改变原来过于刻板的栽培模式,加大种植的灵活性,并跟军林区的产业结构推行自然环境保护措施。另外,林业区域还要做好技术引进是实验工作,对嫁接技术、无土栽培等新方法进行研究,定期举办学习活动,学习林业树木种植水平高的地区的栽培技术,提高树木成活率。
4.4病虫害的防治
树木栽培的质量对树木成活率及生长品质带来直接影响。但对于栽植完成的树木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树木病虫具有发展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及反应能力有限等特点,一旦病虫害发生,一些抵抗能力较弱的树木则会面临灭顶之灾。因此在树木栽种初期,需要对树木的生长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病虫害发生的前兆,并采取有效的隔离、除害及防疫措施。在当前林区树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来对林区进行实时监控,收集栽种树木的生长信息,以此来对病虫害进行预测,提前做好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案,有效降低病虫害对栽种的树木所带来的损害。
4.5树木种植后的注意事项
在树木栽种之后的护理工作更为重要。在具体养护过程中,需要利用草绳或是具有较好透气性的条状物来对树干进行缠绕,以此来提高树木对风险的抵抗能力。根据树木长势及时施加肥料,为树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及时发现树木病虫害并处理,提高树木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在树木栽种后,林业单位需要指派专人每日对栽种的树木进行检查、记录和养护,确保其成活率,直至种植的树木完全成活为止。
5.结束语
加强林木栽培技术的研究,能够提升林区的生产力水平,从而推动林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因此,林业树木栽培必须完善相关技术,从多个方面做好栽培,选择最佳的树木类型,按季节进行种植,并定期进行施肥和喷药,提高树木的存活率,为林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建华,胥谦,周艳丽.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6,36?(24):190-190.
[2]王佳巍,金鑫,狄松巍.林业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J].民营科技,2015,(10):190-190.
[3]郑献懂.林业树木栽培技术研究[C].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209-209.
[4]黎彩敏,翁殊斐,庞瑞君,等.广州市14种常用园林树木健康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25(02):203-207.
论文作者:王玉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树木论文; 林业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土壤论文; 林区论文; 病虫害论文; 生长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