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第三公路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普洱 665000
摘要: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在带给我们物质文明的过程中,也对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导致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不小的财产和生命损失。各种边坡在地质灾害发生的过程中,经常是主要的危害源,需要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认真的研究,并及时采取一些滑坡治理方法。为此,我将要在本文中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进行探究,希望对促进我国灾害防治工程的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边坡稳定性;滑坡治理
1前言
边坡稳定性是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对工程的经济造价、安全施工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各种危害的发生【1】。边坡对周围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其稳定性不足,在遇到各种载荷的作用下,容易出现大面积的滑坡现象。有必要对边坡稳定性因素进行认真的探讨,并及时采取一些滑坡治理方法。
2边坡的稳定性
边坡的稳定性是指在其岩体和土体在一定坡高和坡角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稳定性。在通常的情况下,如果边坡的斜角过大,其稳定性就会较弱,这些边坡在受到重力、水利冲刷、震动的作用下,就容易出现崩塌的现象,对附件建筑设施造成严重的毁坏,对附近人员的生命健康,也会造成非常大的威胁。
在其地质灾害的防治过程中,应该认真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对边坡失稳破坏的事件进行预测,从而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将危害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3造成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各种地质灾害问题越来越多,有些是自然因素的造成的,有些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使用重型机械进行施工,就会对周围地质环境稳定性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自身岩石和土壤的问题。由于我国地质环境往往非常复杂,山体的成分往往差别非常大,很多山体的土壤成分较多,有的山体大部分是有岩体构成的,由于这些山体自然物理特性的不同,其稳定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内部力学特征差异很大。如果山体经常受到暴晒和风吹,岩体的稳定性就会较差,岩石之间的作用力较小,在突发因素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现象【2】。此外,山体外部土壤在受到大雨等因素作用下,土壤由于长时间浸泡,其稳定性也会变差,导致土壤内部的结合力变差,最终导致滑坡和泥石流现象的出现。
外界因素的影响。外界因素主要指的是自然因素,经常见到形式是风化、水浸,在一些地区还存在地震发生的可能。地震是一种破坏力较强的自然灾害,其不仅会对土壤和岩体之间的作用力造成影响,还会直接影响到岩体之间的作用力,一旦该作用力超过了山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就会造成滑坡现象的发生。在我国前不久九寨沟发生的地震中,很多山体结构就受到地震非常大的破坏,部分出现了滑坡和坍塌事故。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对稳定性造成影响的最常见形式是通过有效手段俩提升边坡的稳定性。此外,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施工工程越来越多,这也会山体的稳定性造成负面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山体采矿的过程中,人为因素会直接对山体造成破坏,造成地下孔洞现象的发生,地基承载能力会严重下降,对山体的稳定性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此外,在施工的过程中,还会使用非常多的重型机械,这些机械在工作中往往会对周围地基造成较大的震动,容易诱发山体滑坡现象的发生【3】。
4对滑坡的一些有效治理方法
做好对山体的排水工作。在山体地质灾害的治理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好的就是对山体的排水工作。根据很多地质灾害研究的经验显示,很多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由于排水工作没有做好造成的。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在山体周围经常会聚集较多的水,如果不能及时对这些水进行排出,山体在大量水浸泡下,其内部结构会越来越松散,有出现地质滑坡现象的可能。在对山体的滑坡治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对山体的排水工作,做好排水渠道建设,将聚集的水通过分流、改道、截流的方式进行排放,有效减轻地表水对山体造成的损害。此外,还因该做好对地下水位的探测工作,如果地下水位过高,应该及时对地下水进行疏通,降低山体中地下水的含量。
对山坡稳定性的处理。山体稳定性不足是导致山体出现滑坡的主要因素,在滑坡的治理过程中,应该将提高山体的稳定性放在重要的位置。做好对山体的调查工作,对于有滑坡危险的山体,应该及时采取加固措施,将其发生滑坡的可能努力降到最低。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抗滑桩和锚固等措施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4】。
减荷和压脚。通过这种技术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边坡的平衡条件,通过减少山体上部负荷,来降低山体的下滑力,通过对山体的压脚处理,还可以提高其阻滑能力。对于滑动面属于上陡下缓推移式滑坡,通过减荷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山体的稳定性。如果滑动面上翘即存在反弧时,应该采用压脚的处理措施,其效果比较显著。如果滑动面属于上下一致且上缓下陡时,则不应该采用该方法。
抗滑土墙是一种在治理滑坡中非常常用的技术措施,通常与大型滑坡排水、减重措施联合进行使用。如果是小型的滑坡,经常与支撑渗沟进行联合应用,其对山体平衡的破坏作用较小,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提高滑坡的稳定性。
预应力锚固。预应力锚索加固是指,先在坡体较深的位置设置锚索,再通过锚固将力有效传递到混凝土框架上。混凝土框架应该对不稳定的坡体施加一定的预应力,并挤压不稳定的松散岩体,这可以有效增肌岩体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其抗滑力也会大大增加,对不稳定坡体的发育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从而有效对坡体进行稳定,从而达到加固边坡的目的。在其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锚孔钻造。在实际进行钻孔时,应该根据工程部位的滑动面和滑动体的形状,分析钻孔的方位和倾角、孔数和孔位。在通常的情况下,应该确保锚索深入土层有足够的深度,钻孔与滑动面的倾角也应该尽量小,并尽量增加锚固力在滑动面上的分力。二、在锚索的制作时,应该尽量选择低松弛、高强度的预应力钢绞绳。在钢筋进行下料时,应该下料的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在制作锚索时,应该将无黏结钢绞绳围绕承载体成U型,把那个利用钢带和承载体绑紧扎牢,在锚杆漏出地面的位置做好标记,在其运输和安装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对其进行硬弯,更不能损坏钢绞线外包涂塑层。三、锚孔的注浆。我们应该严格按照要求来进行培浆,并进行充分的搅拌,在注浆的过程中,必须一次性注浆完成,中间不可中断,等到砂浆的强度达到一定的值后,才可以张拉锚索。在注浆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记录,并分成两个小组对浆体的强度进行试验。
在本次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有效防止滑坡事故的发生,采用了桩间板工程。桩间挡土板的厚度为300毫米,桩间板直接布设于桩之间,并将板低插入到地下20厘米处,实际高度按照工程条件进行设置。对于横向受拉主筋采用是ф14HRB400的螺纹钢,间距保持为250毫米,板身采用的是C30的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国,预留了一部分横向钢筋与板内的主筋连成了一体,起到了共同支挡的作用。
5结语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边坡治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应该对边坡的实际情况认真进行调查,对其稳定性进行判断,对其发生滑坡的可能进行预测。如果其稳定性较差,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强亮.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世界有色金属.2018(22):11-12.
[2]李世隆.浅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03):25-26.
[3]卓圣颖.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6)33-34.
[4]赵洪满,于新明.通化滨江西路地质灾害治理方案设计[J].吉林地质.2016(04):20-21。
论文作者:杨庆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山体论文; 稳定性论文; 滑坡论文; 地质灾害论文; 过程中论文; 发生论文; 非常大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