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张伟光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张伟光

河北省岗南水库管理局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但是这种满足是建立在我国的基础设施全面建设上,这些基础设施从各个方面服务于人民。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不仅涵盖了水利工程还有水力发电工程,既能保证水利工程周边的农田有效的发展,控制洪水等自然灾害,发展渔业经济,同时其产生的巨大水势能还能够转化为巨大的电量,以供人们使用。所以水利水电工程在当前的人们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基础处理技术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因为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如果其基础做不好,那么后续的影响将是非常的巨大的。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特点分析

不同于一般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特殊性,涉及较多领域的专业知识,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才能顺利落实建设项目。该工程基础部分的施工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施工场地的环境条件复杂。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建设在水库、湖泊等水域,且大多设置在水流湍急的位置,施工质量与当地的地质水文条件、周围环境息息相关,易受环境因素制约。例如,地基需经过特别处理后才能保证良好的稳定性与牢固性。(2)施工范围广。该工程是重要的利民工程,需要满足当地的用水灌溉及发电需求,因此工程量大、工期长,涉及的基础处理施工较多。例如大坝、水电站、进水建筑、泄水建筑等设施的基础施工。(3)施工技术更新速度快。随着研究力度的加大,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日新月异,工作人员应及时掌握新技术与新材料才能紧跟时代发展脚步,从而显著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

2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因素

2.1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的稳定性

在任何地基的施工中,稳定性都是第一的,其主要的原因要从地基的性质说起。地基所承载的主要作用就是让上层的建筑更加的稳定,所以地基自身的稳固是必须的。而且地基相对于上层建筑更容易发生不稳定,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地理环境的影响,每个地方的地理环境都是不同的,过软或者过硬的地质都很容易让地基发生问题,因此就需要调整施工技术,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才能保证地基的稳固性。另一个方面就是自然灾害的影响,许多自然灾害会对地基造成损害,例如地震,滑坡等,这些情况一旦发生,那么对于地基的打击是沉重的。因此,想要保证地基的稳固性还要做出一系列的抗灾害措施,才能够保证地基的安全。

2.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的渗透性

渗漏的问题在地基中也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但是在当前来看,这个问题大多发生在水利工程的地基中。其主要发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地下水的渗漏,一般地基的深度和地下水的位置紧紧相邻,这样的位置如果没有做好防渗漏的措施,那么发生渗漏几乎是一定会发生的。另一个部分就是水利工程水坝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地基与蓄水部分紧紧相连,其蓄水的体积巨大,因此产生的压力是巨大的,长期下来,水坝和水坝的地基都会产生一系列的裂缝,就非常容易发生渗漏。这时如果不进行防渗漏处理,那么一旦出现决堤的情况,就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2.3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的沉降性

沉降是影响地基建设的第三大危害,而导致地基沉降的主要因素有三个:首先是土质,土质松软和土壤孔隙都会导致地基沉降,因为过软的土质无法承载整个建筑的重量,如果仅仅是地基,那么或许还能承载,一旦地基上建筑了其他的建筑,那么重量就会大大的增加,这种情况下,土壤就很难承受,地基就会沉降,土壤之中的缝隙就会被强行压实。第二个原因就是地下水的影响,地基如果就在地下水的上面,一旦地下水出现了短缺,那么地下水的承载力就会下降,那么地基就会迅速沉降,将地下水所占的空间堵死。这样会让地下水断流也会让地基沉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三个原因就是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果发生地震,地壳发生了变动,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地基的沉降,因为地基的下方出现了巨大的空隙,对地基的承载力大大的下降,因此地基的沉降就是一定的。综上所述,影响地基沉降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荷载力的不够。因此,在地基建设的时候就要严格的考察地质的情况。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要点

3.1 锚固技术的应用

锚固技术具有施工简便、造价低、效益好的优势,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有着广泛应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具有特殊性,一般将其建在人烟稀少、靠近水域的地方,能够减少对周围群众的影响。同时为了灌溉方便,还应在减少耕地占用面积的基础上尽量靠近农田。为了解决施工条件的限制,锚固技术应运而生,能够在地质较差的条件下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锚固技术在具体施工中需先将受拉杆件的一端固定在合适位置,固定深度一般为岩层,施工人员将其称为锚固段,受拉杆件的另一端应与地上建筑物相连。锚固技术有效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抗震能力与抗风能力,最大程度的提高了稳定性与牢固性。锚固技术同时还提高了基础部分的承载能力,减轻了施工人员的负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帮助施工单位用最小的成本创造更大的利润。值得注意的是,锚固技术除了在基础处理施工中有重要应用外,其在堤坝、输电塔及道路边坡施工中也有良好应用,有效提高了地基的稳定性。

3.2 水泥土的应用

水泥土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的关键材料,其质量与施工效果密切相关,相关人员应严格把控材料质量,以免在工程建设中埋下安全隐患。制备水泥土时,水泥与水混合后需进行均匀搅拌,施工人员应根据实验数据与实际情况确定混合比例,以此保证施工质量与效率。混合搅拌后形成了一定强度要求的水泥土。水泥土的作用之一是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保证地基的牢固性与安全性,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基础。一般情况下,水泥土的灌浆深度为 50 厘米,可根据设计要求与现场情况适当调整。水泥土的质量与土壤质量及密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制备水泥土前应综合分析上述几种因素,从而尽可能保证水泥土质量。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还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施工单位应提高重视程度,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领域的研究分析,合理运用水泥土提高基础处理施工的质量与效率。

3.3 粉喷桩技术的应用

进行粉喷桩施工时应注意如下事项。其一是做好准备工作,工作人员应保证施工场地干净整洁、平整光滑,必要时可使用地面整平机辅助整理。其二是桩位的确定。合理确定粉喷桩的桩位是该项技术应用中的重点与难点,工作人员应首先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实地测量,放线测量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对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影响,应尽量减小测量误差。还需在桩中心处布设桩位标,并在施工后复原桩位标,以免增加验收人员的工作负担。其三是桩顶与桩底高程的选择。在以往施工中,工作人员一般将其设置在距离地下半米的位置,但由于建设需要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桩顶与桩底高程不能一味按照传统经验进行设置,还应综合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误差。其四是桩身垂直度的设置。在粉喷桩施工中,应保证桩身垂直,最好不存在倾斜误差,即使存在也不得超过 1.5%。其五是外加剂的添加。外加剂能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工作人员应结合经验与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外加剂种类与用量。石膏粉是最常用的外加剂,使用时需将其与水泥混合均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直接影响施工工程的稳定性和施工质量。由此可知,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水平技术直接关系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发展现状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文主要对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以及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措施来提升施工单位的专业技术水平,以此来提升工程地基基础的稳定性,保证施工的整体施工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冬梅.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J].中文信息,2017,(3).

[2]何建国.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三农新视野),2015,(11).

论文作者:张伟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张伟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