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按摩医院理疗康复科 江西 南昌 330006)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胃脘痛患者采用耳穴压豆结合穴位按摩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接收的64例急性胃脘痛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参照组(n=32)和研究组(n=32),参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疗效高于参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胃脘痛患者临床治疗中联合采用耳穴压豆和穴位按摩效果可靠,既能提高疗效,又能缓解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胃脘痛;穴位按摩;治疗效果;耳穴贴压
【中图分类号】R24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4-0200-02
胃脘痛属于一种常见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腹胃脘处常发和反复发作性疼痛,可合并手脚冰凉、食欲不振等表现,若治疗不及时,将会使病情加重,增加胃出血和胃穿孔发生率。目前临床常以西药治疗急性胃脘痛,尽管能起到一定的疗效,但复发率控制不佳。故寻求一种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且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本院为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32例急性胃脘痛患者采用耳穴压豆及穴位按摩治疗后,效果确切,汇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患者均确诊为急性胃脘痛,符合《胃脘痛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患者入组起始时间为2017年10月,结束时间为2018年10月,均分成两组,参照组男女之比为18:14,年龄18~74岁,均值(30.28±3.64)岁;研究组男女之比为20:12,年龄19~72岁,均值(30.30±3.7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故可相互对比(P>0.05)。
1.2 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即给予10mg山莨菪碱肌肉注射,5~10mg/次,每日1~2次。
研究组:采取耳穴压豆以及穴位按摩治疗:(1)耳穴压豆:选择皮质下、内分泌、胃、交感与神门等主穴,寒邪客胃型可加肺穴;脾胃虚寒型可加十二指肠穴;饮食停滞型可加脾穴;肝气郁滞型可加肝穴。应用乙醇75%对患者耳廓进行消毒,其后应用耳穴探棒对相应的耳穴进行探压,中病即止;应用王不留行籽贴片于一侧耳穴贴压,先重按,待患者自觉痛感、胀感和酸感明显后再慢揉,以患者可耐受适宜。每次每一穴位按揉1min,其后结合实际情况间隔1~2h按揉一次,将自行按揉的方法与技巧教会给患者,保留压豆三至五天,3~5次/d。(2)穴位按摩:将足三里和中脘作为主穴,肝气郁滞型可加按内关、期门与太冲;饮食停滞型可加按建里、梁丘;脾胃虚寒型可加热敷足三里、中脘;寒邪客胃型可加按大椎,并热敷神阙。操作者双手温暖后,虚证采用补法,即轻按慢揉;实证则采用泻法,即重按快揉。
治疗后0.5h评估疗效。
1.3 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临床症状接近消失,胃镜检查提示溃疡基本愈合,且无炎性病变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检查提示溃疡面改善显著,炎性病变明显好转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提示溃疡面无变化,炎性病变面积依旧或较大为无效。
疼痛评价:参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疼痛,评分为0~10分,评分越高,表明疼痛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分析
参照组总疗效与研究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现代医学指出,胃脘痛是因胃肠蠕动与消化液异常、上腹部内脏或者腹膜神经末梢遭受不良刺激引起的体壁、内脏牵拉痛。中医辨证指出,急性胃脘痛病变部位在于胃,因肝气郁结或邪气侵袭,造成胃气血壅滞,继而诱发此病;还可因素体虚弱,胃络脉失养引起。疼痛因“不通则痛”[2],还可因“不荣而失通”或“滞而不通”,故“通则不痛”,故治疗急性胃脘痛的原则为和胃理气,或益气健脾而荣血络,或活血理气以通血络。
耳穴压豆属于全息医学中的重要内容,其能借助耳廓特定部位与脏腑经络相连的生理特征,通过按压反应使关联的植物神经受到刺激,继而达到调节脏腑与阴阳功能的作用;另外,胃穴按压能起到和中理气的作用,能使平滑肌痉挛得到舒缓,胃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按压神门穴能起到安神镇静的作用;按压内分泌及交感穴能舒经理气、养血活血;按压皮质下能抑制与调节大脑皮层兴奋。刺激上述穴位,既能加速胃肠蠕动,消胀理气,又能刺激消化液分泌,使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得到恢复,最终达到止痛解痉的目的。治疗后研究组总疗效高达96.88%,疼痛评分(1.02±0.53)分,与参照组的81.25%、(3.04±1.17)分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研究组采用的治疗方法实用性强,能增强疗效,有效缓解疼痛。
综上,急性胃脘痛患者采用耳穴压豆、穴位按摩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卜苗苗.穴位按摩配合耳穴压豆应用于胃脘痛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8):132.
[2]郭建荣,李萌,李瑛,等.耳穴压豆及穴位按摩治疗功能性胃脘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0):182-183.
论文作者:王连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耳穴论文; 穴位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疼痛论文; 统计学论文; 肝气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