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_农业论文

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农村的Panel data模型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中国农村论文,人力资本论文,模型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文献综述

人力资本是一个人拥有的从事具有经济价值活动的知识、能力、技能和经验,主要通过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医疗保健、迁徙等多种投资途径获得。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Schultz T.W.)批判了物质资本决定论,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强调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舒尔茨从长期的农业研究中发现,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促使美国农业产量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已不是土地、人口数量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劳动者的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提出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以罗默(Paul.Romer)、卢卡斯 (Robert.Lueas)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人力资本对外部效应的核心作用,指出人力资本是“增长的发动机”。Aghlion & Howitt(1998)发现人力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存量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Mankiw、Romer & Weil(1992)将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外生的生产要素引入Solow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各国经济增长的异同。对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也进一步表明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贡献;Uzawa(1965)、Lucas(1988)将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放入生产函数,指出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在于人力资本能够持续增长。多数的实证研究都证实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也有一些研究结果发现,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的作用并不显著,甚至有时起负向作用(如Knight M.,1993; Islam,1995),出现了“农村人力资本作用之谜”或“农村人力资本陷阱”。

我国目前关于人力资本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以及人力资本的收益率等领域:李建民(1999)利用人力资本理论和经济模型分析,认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有赖于人力资本的增加;沈利生、朱运法(1999)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测算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王金营(2001)估算了1978-1998年中国的人力资本存量,并对中国的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检验,测量了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沈坤荣(2003)分析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指出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是造成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

对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问题研究较少,且多以定性说明,定量研究较少。周晓(2003)利用我国 1989-1995年29个省的数据说明人力资本对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更为明显。李勋来、李国平等(2005)选取1983-2002年为研究区间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村产出增长的关系,以验证我国是否存在“农村人力资本陷阱”问题,结果表明虽然人力资本对我国农村产出的贡献率低,但其作用却是显著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对现代农业经济来说,农民的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资本的增加重要,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本文在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选择我国30个省份1997-2004年的统计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实证分析各级教育程度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二、模型描述

(一)卢卡斯人力资本增长模型

假设劳动力具有相同的人力资本水平和相同的工作时间比例,引入人力资本后的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

其中,Y表示生产总值,K表示资本存量,H表示人力资本存量,h表示平均人力资本水平。α、β和γ分别表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人力资本水平的产出弹性,γ的引入意味着因平均人力资本提高带来的外部效应,γ>0则说明人力资本具有正的外部效应。对方程两边取对数并整理:

LnY=LnA+aLnK+βLnH+λLnh(2)

由于本文只考虑由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故后文中的人均人力资本水平h用EDU来表示。

(二)包括异质型人力资本增长模型

在卢卡斯内生人力资本模型的基础上,将接受不同教育结构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人力资本引入生产函数:

三、数据和变量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和《农村统计年鉴》(1997-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以及各省市的统计年鉴。因西藏地区数据有缺失,故有效样本包括全国30个省份 (除西藏外)1997-2004年的农村Panel Data数据。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统计数据有限;农业生产过程不仅仅只有物质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同时考虑到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其他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在生产函数经济计量模型的基础上引入3个控制变量:(1)人均占有耕地面积(LAND):土地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投入要素,耕地面积直接决定农业的产出;(2)农业经济地位(STA):代表农业经济在各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用各地区农业经济总产值占整个国民经济的百分比表示(%);(3)人均农业机械动力(ENG):代表了各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现代化水平。

四、模型分析与实证检验

(一)卢卡斯人力资本模型分析与实证检验

考虑到我国农村地区的统计数据有限,同时也为了分析我国各地区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的差异,本文针对1997-2004年30个省份的统计数据,从截面方向和时间方向分析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规律,建立如下形式的Panel Data模型:

其中,表示各省市的人力资本存量,为随机扰动项,下标i和t分别表示各省份和时间,i=1,2,…30,t=1,2,…8。

确定Panel Data模型的估计方法,首先要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之间进行选择,然后选择适用的估计方法。如果选择为固定效应模型,则利用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LSDV)进行估计;如果选择为随机效应模型,则利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估计(Greene,2000)。结果如表1所示。LM检验和F检验结果均表明模型不适用混合数据回归,拒绝使用OLS模型,采用Panel Data数据更合适。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模型拒绝原假设,表明该Panel Data数据适用于固定效应模型。

表1 基于30个省市的估计结果(因变量为LnY)

注:本文结果均由Eviews5.1计算得到;*、**和***各表示系数通过10%、5%和1%的显著性检验;括号内为系数的t统计值

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效果比较理想。调整后在99%以上,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比较好,各回归系数都位于95%的置信区间内,说明这些系数都是统计显著的。

回归结果表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人均人力资本水平变量的估计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从而对农业增加值起显著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水平对农业经济有显著的正向外部效应,是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这与理论分析显示的关系也是吻合的。同时各个控制变量的系数也均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各个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在模型分析中是不容忽视的。其中耕地面积和农业经济地位的系数显著为负,这也是不足为奇的(注:梁书民.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资源.经济参考报, 2006.01.02)。据国土资源部的调查显示,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加之农业结构调整频繁,全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000-2004年我国平均每年减少132.3万公顷耕地,现有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1997-2004年各地区人均耕地面积数据显示,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和宁夏5省份的耕地面积有上升趋势外,其他各省份的耕地面积均减少,耕地面积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另外,近年来由于各地区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使得农业经济产出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下降,各省份国民经济中的农业地位不断下降,加上多数地区的农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也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增长。但反映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机械总动力对经济起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依靠现代的物质装备。

回归结果显示,农业生产函数中物质资本的弹性显著大于人力资本弹性,表明资本在农业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就是说我国农业仍带有明显的传统农业的特点,属于物质资本推动型增长;同时人力资本水平对农业经济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外部效应,进一步从经验上说明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力资本的积累,农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将会逐渐向外扩展,人力资本确实是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因此,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将更依赖于农民的人力资本水平,通过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来提高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的效率。

(二)包含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增长模型分析与实证检验

为了进一步分析各级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对式(3)建立如下的Panel Data模型形式:

其中下标i和t分别表示省份和时间,i=1,2,… 30,t=1,2,…8。首先对Panel Data模型的设定形式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模型形式的检验

检验 统计量分布 统计量值 结论

F-检验 F(29,194) 107.372***固定效应显著

LM检验 Chi2(1)

535.524***随机效应显著

Hausman检验Chi2(6)

157.09*** 固定效应显著

注:三种检验结果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表3 各级教育对农业产出的分析(因变量为LnY)

注:其中*、**和***各表示系数通过10%、5%和1%的显著性检验;括号内为系数的t统计量值

表2结果显示Panel Data模型适合采取固定效应模型形式。为进一步比较劳动力的教育结构以及各省份资源差距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Ⅰ不包括控制变量,模型Ⅱ是包括了反映地区差异性的控制变量。模型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结果显示,物质资本对农业产出的解释力仍然非常显著,且弹性系数较大,故物质资本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较为稳定,进一步说明农业经济发展仍以物质资本为主要推动力量。同时回归结果显示,由各级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很大的差别:文盲或半文盲和小学程度的劳动力估计弹性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较低水平的人力资本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障碍因素;初中教育程度的劳动力系数弹性显著为正且弹性系数较大,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最主要人力资本源泉;高中和高等以上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弹性系数为正但不显著。究其原因,由于目前我国高中教育主要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没有为农业生产培养合适的技术人才,同时,这部分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外流性强,参与农业生产的人数较少,没有考上大学的人多数进城打工,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以上的劳动力绝大多数留在城市工作,很少返乡参与农业生产活动。

五、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作用,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笔者认为基础教育、在职培训和医疗保健是我国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最主要形式,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基本点和切入点。

1.要加大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把新增教育经费落实到位,为农村基础教育积极寻求多渠道筹资模式,不断扩大农村受教育者的范围。我国教育财政性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偏低,对于农村教育投资严重不足,从农村教育的情况来看,实际上还是农民自己在办教育,农民负担较重。目前还有许多农村孩子因贫穷上不起学,或上了学又因交不起学杂费而辍学,完不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大有人在。因此,政府应增加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使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农村做到真正的“义务化”,保证让每一个农村孩子接受最基本的教育。

2.改革农村基础教育体制,将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我国农村的社会状况与城市有很大的差异,农村地区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绝大部分学生将在农村度过一生。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对于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促进作用不大,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应该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对于是继续升学还是多学习农业技术知识,学生享有自主选择权,学校可以给予一定的引导。对于那些愿意学习农业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应根据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的3个不同阶段,对他们进行农业知识、技术和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训,使他们毕业后能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去升学机会的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切实掌握农业适用技术。

3.构建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人力资本理论把每个人的健康状况都当做是一种资本的储备,即健康资本。健康投资通过延长人的寿命增进人力资本积累。我国广大农村人口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身体素质普遍偏低,政府应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和营养保健事业的发展,根据农村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因地制宜确定农村合作医疗形式,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提倡优生优育,促进农村人口身体素质的普遍提高,从而为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奠定基础。

标签:;  ;  ;  ;  ;  ;  ;  ;  ;  

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