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变电站的自动化也越开越晚上。,而对于变电站而言,继电保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程度的发展,继电保护的改造也迫在眉睫。为了确保变电站自动化的运行更加的安全、可靠,我们将采用微机监控系统替换老式的继电保护装置,营造更好的自动化条件。
关键词:35kV变电站;自动化;继电保护
引言
目前变电站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使得变电站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致使电力供应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下面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一下,35kV变电站自动化的继电保护的相关对策,从而让人们对变电站继电保护改造的内容有着比较详细的了解。
1继电保护的概述
(1)继电保护内涵。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保护装置,从而保障变电站可以安全运行,即使发生事故也可以通过有效的装置确保变电站与电气设备安全运行,而这就是继电保护的主要任务。作为一种自动装置,继电保护不仅可以有效保护供电系统和电气设备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还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以信号报警的方式提醒故障,并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排除故障。与此同时,继电保护还可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找到其存在的问题,一旦发生事故,就可以自动断开电气设备元件,实现对设备和电路的保护。继电保护的特点就是自动、智能,对故障反应和处理十分迅速,一旦发现有异常的现象,就可以在实时监测的过程中断开断路器,排查故障。继电保护的基础构造是电气设备物理量的变化,基本要求为可靠性、灵敏性、选择性以及速动性。(2)继电保护的发展。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继电保护随机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初,继电器开始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保护,开创了继电保护的历史。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四十年里,继电保护实现了从电磁式保护装置到晶体管式继电保护装置、到集成电路继电保护装置、再到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改变。进入21世纪,继电保护则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而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融合,使得继电保护更加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
235KV变电站的自动化继电保护策略
2.1对设备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设计装置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装置的外部环境是否有所变化,环境条件是否可以满足装置的运行需求。不管是高温还是低温,干燥还是潮湿,这些类型的环境都需要确保装置可正常工作。确定装置的安全系数,考虑到不同环境下的运行结果都可以符合要求,因此安全系数一定要准确。为了实现自动化继电保护,要对装置进行标准化设计,不断减少零部件,实现简单的构造和结构,这样就可以减少系统故障的概率。
2.235kV变电站自动化继电保护中定期检查的对策
在当前35kV变电站自动化继电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定期的检查是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在实践工作中往往采用的是传统的检查模式,并且检查的项目与周期,仅仅是针对传统的晶体管来进行制定的保护模式,这样的工作方式和检查的流程,对于继电保护工作来讲存在有较多的不利之处,并且会对内部相关设备和零部件的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还应当充分意义上发挥出微机继电保护工作的优势,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关工作和检查的方案。首先应当在35kV变电站自动化继电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之中对其停电的情况进行恰当的处理,结合临时停电的情况制定定期检查方案,在一定的运行周期之内至少需要实施一次整组实验,并且每年都需要进行至少一次的定期检查。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3~4年之内,需要对微机继电保护的实施部分进行细致的检查,其检查的项目包含有出口部分的准确性以及回路的精准性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八年时间之内,应当对整个系统进行整体性。
2.3相关备品备件的管理对策
随着微机继电保护使用率的逐渐增加,传统晶体管型与电磁型继电保护逐渐被淘汰,但是,在微机继电保护工作中,原有的备品、备件的管理模式依旧存在,这就使微机继电保护的日常维护工作受到很大的束缚。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随着微机继电保护的不断发展,同一个供电企业中也可能出现很多种不同的微机继电保护,而对于地级与县级的供电企业而言,采购各种不同类型微机继电保护备件是有一定困难的,这样一来,不仅很难提高设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也会造成资金的浪费。(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保护装置也越发复杂化,在现场是很难找到插件内部故障的,另外,由于保护装置内部的关键部件通常是由专门的配件所组成的,因此,想要在现场解决保护装置所出现的异常问题不仅会降低保护装置的投运率,还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有时甚至不能将问题解决。
2.4科学运用冗余技术
作为一种针对系统的可靠性提升的专用技术,冗余技术的优势在于利用系统的并联模型,继而发挥出其效果。在继电保护装置中,要充分应用冗余资源,除了软硬件之外,还有信息与时间的资源,这样可以保证双系统保障技术的实现。采用合理的冗余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的关键部分采取有效保护,对于其薄弱环节可以采取更加针对性的保护。运用冗余技术,针对软件系统好硬件系统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从软件系统角度来看,采用的冗余技术主要有信息保护技术、系统容错技术以及防火墙技术,从而有效保护设备装置。从硬件角度来看,建立冗余结构后,还要正确应用,利用复杂的编码检错与增加信息位数进行信息冗余,对错误实现自动纠正。时间冗余是利用装置的可预测特点,从而预测、检测故障,并及时进行处理。科学运用冗余技术,实现软件、硬件、信息、时间四者冗余的充分协调,就可以实现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运行。
2.5各专业间的管理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逐渐发展为无人值班的自动化模式,由此也使得远动、通信与保护等多个专业由原来的界面清晰、分工明确转变为了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一种状态,因此,它们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密切。这样一来,当出现遥控误动、遥信状态出现错误信息或是频繁出现误发等故障时,调度中心往往无法准确地把握故障源于哪个专业,从而容易出现错误判断,对此,变电站则需要派专人到故障现场进行处理。但是,由于远动、通信与保护等均分属不同的部门,因此,在安排工作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重复、繁琐、混乱的现象,这样一来就会延误故障的处理,进一步影响工作的进展。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电站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不仅技术合理,且经济实用。但是,微机继电保护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的使用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对其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随着微机继电保护的逐渐普及,其可靠性、稳定性也逐渐的增加。在今后,微机继电保护在使用运行中还可能出现其他的一些问题,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则是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金亮,曾彩凤.变电站自动化微机继电保护[J].科技传播,2016(6):107.
[2]孙卫卫,王文忠,杨明玉,等.简论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对保护的影响[J].硅谷,2015(6):190~191.
[3]伍婵娟.区域功能集成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J].科技信息,2016(31):745~746.
[4]张猷.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出口逻辑矩阵研究[J].电力与能源,2016,33(3):218~222.
论文作者:赵楠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变电站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微机论文; 冗余论文; 保护装置论文; 技术论文; 装置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