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手术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卜凡贵,杨,莉,李景辉,任佳刚,王小林

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手术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卜凡贵,杨,莉,李景辉,任佳刚,王小林

卜凡贵 杨 莉 李景辉 任佳刚 王小林

【摘 要】 目的 研究分析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例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均通过外科手术方式对颅内静脉窦损伤实施医用胶或肌筋膜片修复覆盖,探讨总结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均通过外科手术急救治疗,成功完成静脉窦损伤修补,成功止血、降压,完成颅脑损伤手术,根据GOS预后评分标准评估本次疗效,其中7例(18.4%)患者术后达到五级恢复良好,24例(63.2%)患者术后达到四级轻度残疾,4例(10.5%)患者术后为重度残疾,2例(5.3%)患者术后为植物生存状态,1例(2.6%)因术后脑疝致死。结论 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病情危急,需及时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结合患者损伤部位进行处理,确保静脉窦止血及保持血流畅通。

【关键词】 外伤性; 颅内静脉窦损伤; 手术; 疗效

近几年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其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引发的事故率也逐年上升,其造成的外伤性颅脑损伤也逐步成为临床中较为常见伤情之一,而颅内静脉窦受损也是较为严重的合并伤症之一。王平等[1]曾统计报道,在整个颅脑损伤中约达到4~16%可合并静脉窦损伤,尤其多见于上矢状窦或横窦。因静脉窦外壁性质较为坚韧,收缩性较差,在遭受外力损伤后可造成大量颅内出血致死,加之颅脑损伤后伴有硬膜外血肿,当静脉窦受损可导致颅内静脉血样与颈静脉血循环通道障碍,诱发急性瘀血性脑水肿,致使颅内高压致残致死[2]。因此当前临床中对于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方式给予及时处理。本文回顾本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例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均通过外科手术方式对颅内静脉窦损伤实施医用胶或肌筋膜片修复覆盖,探讨总结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现将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38例,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3.1±5.7岁,所有患者经检查确诊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其9例闭合性损伤,29例开放性损伤。致伤因素:高出跌落11例,交通事故26例,钝性器物打击1例;静脉窦损伤类型:23例上矢状窦损伤(前位1/3处损伤12例、中位1/3处损伤8例,后位1/3处损伤3例),11例横窦损伤,3例岩上窦损伤,1例窦汇损伤;损伤部位:24例颅脑顶部损伤,11例枕部损伤,3例颞部损伤;全部患者均在颅内损伤1~17h内送人本院急救处理。利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评估所有患者分值均在8分以下。观察诊断发现31例患者颅内伴有血肿,34例患者表现为头部剧烈疼痛、伴有恶性呕吐、焦躁,4例患者昏迷(3例中度昏迷、1例深度昏迷),均行血压监测有升高趋势。均行头颅X线及CT扫描,38例患者静脉窦部位均有凹陷性或粉碎性颅骨骨折,其中19例有碎骨片骑跨静脉窦及骨折线跨越静脉窦。

2.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术前行必要细致检查,重点探查静脉窦区域周围是否存在骨折或异物嵌入等颅内损伤,辅助X线、CT、MRI进行头颅扫描;明确诊断静脉窦损伤情况,针对静脉窦破裂位置、大小等实际伤情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沿颅脑受损区域头皮切开,适当牵拉患处,检测颅骨骨折伤情,若静脉窦上矢状窦存在较大骨块可先行清除,确保静脉窦通畅;若静脉窦存在凹陷性骨折,可采取于凹槽外围骨钻孔,沿凹陷外缘剔除骨质,成分暴露损伤位置,从而摘除静脉窦损伤骨块,注意在剔除过程易引发大量出血,需及时做好处理,在窦的两侧做牵引缝线,一旦发生出血现象即可收线缝合,行物理性闭合减少窦内出血;将前期准备完成的筋膜片或肌肉片覆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静脉窦损伤较小或无法缝合情况时,可采取筋膜片或肌肉片覆盖加用医用胶黏合即可;对于上矢状窦完全断裂且对于颅内静脉血回流无较大影响时,可选择丝线结扎静脉窦断裂端口;若严重影响颅内静脉血回流者可适当选择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进行吻合修复,选择5-0丝线行血管缝扎,并加用可吸收性明胶海绵或筋膜覆盖。

3.疗效评价

采用GOS预后评分标准对本次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一级:患者死亡;二级:患者呈植物生存状态,仅具有最小反应表现,如睡眠、睁眼、清醒等生理周期等现象;三级:患者重度残疾,意识清醒,认知功能良好但肢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需照料;四级:患者轻度残疾,能够独立生活,具有自理能力,可在保护下工作;五级:患者身体基本恢复正常或身体功能存在轻微缺陷。术后加强颅内压控制,静脉输液、稳定血糖水平,做好抗菌治疗。

结 果

全部患者均通过外科手术急救治疗,成功完成静脉窦损伤修补,成功止血、降压,完成颅脑损伤手术,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因静脉窦损伤出血而致死者。根据GOS预后评分标准评估本次疗效,其中7例(18.4%)患者术后达到五级恢复良好,24例(63.2%)患者术后达到四级轻度残疾,4例(10.5%)患者术后为重度残疾,2例(5.3%)患者术后为植物生存状态,1例(2.6%)因术后脑疝致死。

讨 论

颅内静脉窦主要是指颅内脑膜层间与骨膜层之间分离形成的间隙,加之内壁无肌层保护,仅衬内皮,因此间隙不易塌陷,可作为颅内静脉血回流的通道[3]。而静脉窦损伤则是当前临床中较为多发的颅脑损伤合并症之一,多为遭受外力暴力破损形成开放性受损,可导致严重性大出血致死,因此在处理治疗这类伤情时需谨慎。但是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的临床诊断难度较大,奚少东等[4]研究认为,目前仅有小部分伤者可在术前明确诊断,而在常规颅脑损伤中对于颅内静脉窦是否受损均只有在术中才能确诊,尤其当颅脑损伤患者伴有脑血肿或脑挫裂伤时,需加强X线、CT及MRI头颅扫描进行辅助诊断。对此笔者结合近几年收治的颅内静脉窦损伤病例特征总结出几点明显伤情:1颅脑损伤位置与静脉窦位置接近;2静脉窦部位有明显骨折,特别当骨折呈凹陷状或粉碎性时易导致静脉窦损伤;3硬膜外血肿,特别位于矢状窦或横窦的血肿。另外部分静脉窦损伤病例往往合并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需全面考虑是否伴有神经功能障碍。

目前我国临床中对于颅内静脉窦损伤的手术治疗原则是最短时间止血且加强静脉窦血循环流通。因此在外科治疗中需充分暴露、控制远近端出血、使血管内皮面紧靠,可适当采取明胶海绵或肌肉片帖附、缝合、修补、结扎等手段处理[5];通过完善全面的术前准备及施术者的及时且熟练的手术操作,确保成功手术的关键。此外,笔者结合本次研究发现,除开手术因素之外,其术后处理也有着重要意义,如在术后加强颅内血压控制,可适度将患者头部抬高降低出血率,控制术后引流工作,避免硬膜外积血,诱发悬吊线割裂硬膜或颅骨外筋膜形成二次堵塞。在本组研究中本院均对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术后采取硅胶引流管引流24h,严格纪律引流液流量,结合情况72h内逐步拔管,有效避免术后颅内血肿再形成,结合神经营养药物与抗感染药物治疗,其疗效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王平,张民.颅内静脉窦损伤修补方法探讨(附84例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3):273-275.

[2]刘君,王东军,韩天旺等.颅内静脉窦损伤的处理方法探讨(附63例报告)[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8):462-464.

[3]彭立基.78例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的外科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173-174.

[4]奚少东,周大彪,黄长铭等.颅内静脉窦损伤的手术治疗(附28例报告)[J].中国医刊,2007,42(4):33-34.

[5]黄进兴,赖湘,叶敏等.创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急诊手术治疗[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6):2429-2431.

论文作者:卜凡贵,杨,莉,李景辉,任佳刚,王小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  ;  ;  ;  ;  ;  ;  ;  

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手术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卜凡贵,杨,莉,李景辉,任佳刚,王小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