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临床检验分析论文_陈菊丽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采血方法对血液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取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末梢采血组的血红蛋白(Hb)、静脉血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比容(HCT)低于静脉采血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检验结果存在差异,静脉采血结果更加真实、稳定、准确,可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血常规;静脉血;末梢血;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7-0058-02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检查项目之一,主要包括末梢采血组的血红蛋白(Hb)、静脉血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等,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了解患者血液细胞分布及数量变化情况,为医疗工作者分析病情发展情况,并提供诊断辅助依据[1]。当前临床血常规检查主要采用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两种方式,为探索两种采血方法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意义,本研究以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用两种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并对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1例,女79例,患者年龄22岁至61岁,平均年龄(38.7±6.2)岁。入组患者对研究情况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采集方法

入组患者均空腹状态进行采血,确保采血位置无炎症及创伤。末梢采血的采血点为中指或无名指指尖,按摩患者手部,使采血部位处于持续充血状态,对采血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采用三棱针刺破采血位置皮肤,用消毒棉球擦去第一滴血后采集适量血液,将采集好的血液置于抗凝管中待查[2]。静脉采血的采血部位为手肘静脉处,首先采用压脉带系紧患者手肘静脉位置,使其充分显露,对采血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将无菌采血针刺入静脉,将针头另一端和真空负压抗凝管廉洁,采血6ml待查[2]。

1.3 检验方法

采用康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KT62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实施检测前,对质控品实施检测,确保所有指标处于可控范围。在30min至240min完成血常规所有检验流程。

1.4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Hb、RBC、PLT、WBC、HCT、MCHC、MCV等变化情况[3]。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末梢采血组的血红蛋白(Hb)、静脉血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比容(HCT)低于静脉采血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所示。

表1 两组血常规检测指标情况比较

3.讨论

人体的血液由有形细胞和液体构成,有形细胞包括白血球、红血球、血小板等。血液通过循环系统和人体各组织器官相连,在免疫、循环等系统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4]。是人体新陈代谢平衡的最佳检查窗口,患者机体一旦出现异常,血液中通常可见明显改变,因此血常规检查在临床中常常作为疾病诊治的重要依据[5]。科学的血常规采血方式对于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

和有形的细胞组成,其中有形末梢采血方式采集的血液为毛细血管,采集部位为指尖和耳垂等,该采血方式简便易行,患者疼痛感较轻微,出血量较少,患者顺应性好。但也应注意到,如果采血环境温度较低,易出血采集血液出现溶血,此外受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如发生采血不畅等情况需要进行挤压,可造成患者组织液进入血液样本当中,这些因素均可能对血常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6]。不能准确发硬患者血液各成分的真实情况,在临床使用中应充分考虑、谨慎选择。近年来随着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普及,静脉采血以其标本采集准确、无环境因素影响等优势在血常规检验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血液标本纯度高、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更加适合做仪器分析,可准确反映患者血液成分的数量、形态等,误差更低,结果更加可靠。本研究结果表明,末梢采血组的血红蛋白(Hb)、静脉血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比容(HCT)均低于静脉采血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同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建议除静脉采血困难或验血少于0.1ml的特殊检验中(如监控重症患者),临床应采用准确性和可靠性更好的静脉采血模式。由于动脉采血操作困难,多用于特殊血气指标分析,在血常规检测中不建议使用。本研究中,两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同采血方式对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的影响较少,因此结果未见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检验结果存在差异,静脉采血其更适合仪器分析,结果更加真实、稳定、准确,可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6.

[2]陈渝,王颖,黄程勇.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6):2212.

[3]刘小东,崔会欣,焦冠勇,赵慧.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09(16):321-322.

[4]陈丽芳.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对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8):2462-2463.

[5] Omoti CE,Awodu OA,Bazuaye GN.Chronic lymphoid leukaemia:clinico- haematological correlation and outcome in a single institution in Niger Delta region of Nigeria[J].Int J lab hematol,2007,29(6):426-432.

[6]王芳.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5):101-102.

论文作者:陈菊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  ;  ;  ;  ;  ;  ;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临床检验分析论文_陈菊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