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锌制剂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预防腹泻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论文_李建彪

武定县人民医院 651600

摘要:目的 研究比较不同锌制剂对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与预防的效果。方法 以2010年5月~2015年5月间在本院治疗的84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锌硒制剂、葡萄糖酸锌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症状消除时间、腹泻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症状消除时间短于对照组,腹泻复发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使用锌制剂效果良好,而锌硒制剂在腹泻消除时间,预防腹泻复发方面效果更显著,优于葡萄糖酸锌,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小儿腹泻;抗生素;治疗;锌

前言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实际上是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其高发群体为小儿。研究发现补锌与低渗补液盐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已被列入《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中[1]。本文主要通过比较使用不同锌制剂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与预防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0年5月~2015年5月间在本院治疗的84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进行研究,将84例患儿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治疗组中20例为女患儿,22例为男患儿;年龄7个月~5岁,平均年龄3.02±0.62岁;其中5例使用阿奇霉素,7例使用头孢替唑钠,8例使用头孢唑啉钠,10例使用头孢呋辛钠,12例使用红霉素。对照组中19例为女患儿,23例为男患儿;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3.11±0.58岁;其中4例使用阿奇霉素,6例使用头孢替唑钠,9例使用头孢唑啉钠,9例使用头孢呋辛钠,14例使用红霉素。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在使用抗生素72小时后出现腹泻,初次就诊检查时大便外观正常;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次数一天超过3次;镜检未见特异致病菌生长,白细胞较少或没有;轻中度脱水;除外感染性腹泻,并排除腹胀、剧烈呕吐、重型腹泻患儿。

1.2方法

常规治疗:对胃肠黏膜进行保护,调整饮食,口服低渗补液盐以及给予微生态制剂等。

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锌硒制剂与葡萄糖酸锌进行治疗。以250ml温开水送服5.125g口服补液盐III(西安安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0205),补充累积损失量,中度脱水患儿为50~100ml/L,轻度脱水患儿为30~50ml/L,服用时间为4~6个小时。以WHO建议为依据确定补锌剂量,若患儿年龄大于6个月则补充20mg/d锌元素。服用锌硒宝片,一天1次,一次3片;服用20ml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一天2次。一疗程共计10天。

1.3效果观察标准

总有效率:在72小时的治疗后,患儿症状痊愈,粪便次数和性状正常为显效;在72小时的治疗后,患儿症状好转较为明显,粪便次数和性状好转为有效;在72小时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无改善或是出现病情加剧为无效。有效率与显效率计入总有效率。

观察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其症状消除时间,并做组间对比。在3个月后随访,主要采用电话随访,了解患儿病情复发情况,并做组间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3.0软件分析处理研究中的数据与资料,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检验分别以t和X2进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总有效率对比分析

治疗组中21例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中19例显效,19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48%。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高,X2=0.7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的症状消退时间对比分析

两组治疗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治疗组腹泻、呕吐、发热症状的消退时间均小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在儿科,抗生素的使用比较普遍,经调查统计发现,在住院部抗生素的使用率约80%,在门诊部也达到50%~70%,其中有15%~35%的儿童会因此而患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机制主要是:(1)抗生素会使肠道生理性细菌明显减少,过渡繁殖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杆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引起肠道正常菌群的改变;(2)抗生素对厌氧菌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使多糖发酵与糖类代谢受到影响,阻碍了短链脂肪酸的形成,肠道中多糖的滞留容易导致渗透性腹泻;(3)抗生素会使肠上皮纤毛萎缩细胞内酶活性降低,直接损害肠黏膜,或是结合肠道胆汁使脂肪吸收受到影响,最终引起吸收障碍性腹泻[2-3]。

国内国外的诸多研究已证明了在小儿急性腹泻病治疗中锌的使用效果,但仍未有明确的定论能够解释其作用机制[4-5]。也许是因为补锌对于肠道上皮细胞酶活性具有提高作用;锌对于水与电解质的吸收有改善效果,能够抑制毒素、刺激免疫反应;补锌能够促进蛋白质-SH-锌的形成,对于肠道免疫屏障功能和细胞膜稳定性的维持具有积极作用;研究发现,锌对钾离子通道的抑制作用能够影响cAMP诱导的氯离子分泌,锌对肠离子运转的影响解释了锌应用于分泌性腹泻治疗的作用[6]。

国外学者在总结各项研究后发现,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年龄低于6个月,使用锌制剂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还可能会导致病程的延长;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年龄在6个月~7岁之间,则锌制剂的使用能够促进病程的缩短,通常缩短约10小时,若患儿合并中度营养不良则病程的缩短可达27小时,效果更为明显[7-8]。本研究中对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分别采用了不同的锌制剂治疗,结果显示,锌硒制剂与葡萄糖酸锌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的消除时间上治疗组效果更佳,且在3个月随访时发现治疗组的腹泻复发率同样也低于对照组,可见锌硒制剂的使用在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以及预防病情复发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当然,锌硒制剂的作用机制和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综前所述,锌制剂的使用对于抗生素相关腹泻的治疗具有明显效果,而锌硒制剂在腹泻消除时间,预防复发方面效果更显著,优于葡萄糖酸锌,适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韦丹,李晓娅.布拉氏酵母菌佐治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30):69.

[2]陈乔良.益生菌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04):129+131.

[3]马晓宇,莫颖宁.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中药新药治疗研究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10):1318-1319.

论文作者:李建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不同锌制剂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预防腹泻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论文_李建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