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与股份制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有制论文,形式论文,股份制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模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积极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选择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传统公有制进行改革与完善。
一、公有制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公有制,这是由社会主义的公平与效率原则决定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共同富裕与生产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公平,更需要效率,没有效率的公平,公平不可能得以长期维持;没有公平的效率,必然会导致两极分化,挫伤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从而效率也不可能持久。因此,公平与效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统一的整体。
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必须以公有制为前提。公有制具有保障公平分配和促进生产力发展双重功能。社会主义采取公有制,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针对资本主义经济容易导致贫富两极分化,而利用所有制来构建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基础。通过公有制,可以消除因财产占有关系的不平等所产生的其它种种不平等,防止收入的高低悬殊,克服两极分化。公有制的另一个功能,就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是适应现代化大生产要求而产生,它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功能。通过公有制,使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把“物统治人”的现象改变成“人统治物”,从而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社会主义之所以要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放生产力。
中国经过建国后近50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振兴,开始走上社会化的发展道路,其生产力发展越来越要求社会化的所有制关系,因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公有制并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公有制,有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有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也有资本主义的公有制。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社会产品非常有限,只有通过共同劳动和财产的共有,人们才能与大自然抗衡,才能保证人们的生存。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到现代市场经济阶段,由于生产力高度发展,私人所有经济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客观要求资本的社会化,由此便产生大众资本所有制如国有制(国家资本所有制)和股份制(社会资本所有制)等新的公有制形式。同一社会,由于不同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不一样,公有制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如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在其初级阶段大多只能采取一种局部的社会所有制,如合伙制、集体所有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步过度到社会化程度比较高的社会所有制。
这里,我们应重新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现代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国家资本主义或社会资本主义阶段,并不是纯私有制资本主义社会,公有制在其经济生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多采取具有公有经济特征的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同时国有经济也占相当比重。因此,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也并不是西方学者所说的纯私有制,实际上是公有制占据重要地位的混合经济制度。股份制及国有制被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公有制的胜利。这也说明马克思主义在现实生活中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才使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借鉴社会主义而不断使自己得到完善。
公有制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其存在和发展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的。只有当公有制能够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才有现实的生命力。对于一定的社会制度来说,所有制决不是目的,其实质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作为手段,公有制应根据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断进行调整和变化,逐步走向高级化。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发展较为落后的生产力,因而,公有制首先是被用于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前提下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分配。长期以来,我们片面追求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需要,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应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拓宽公有制的内涵,消除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为公有制只包括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这种对公有制狭义理解的误区,特别是要改变国有制就是公有制的思维定势。
二、股份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是企业资产的一种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两种: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指通过法律程序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本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出资人各方共同出资,每个出资人以其出资额对公司负责,公司以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这是西方各国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公司形式。
股份制度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随着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私人企业和合伙企业受其规模小组织困难的限制,难以满足大工业发展的需要,因而以股份制组织起来的公司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目前,股份制是西方企业组织的主要形式。
股份制产生于资本主义,但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一样,也具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规模大型化特征,因而也客观上需要借助股份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股份制是一种共有经济形式,具有公有制的基本特征。马克思曾经指出,股份公司是“那种本身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对立,并且它的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因而,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股份制至少不是私有制。从中国的改革实践看,我国的股份制改革主要是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基础上组建的股份企业,这是不同性质的公有资产的组合,这样组合的企业当然仍具有公有性质。即使是由私人资本组成的股份公司,也不能把它定性为私有制,此时它的性质已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它是一种“共有”所有制,即由各个私人股东共同占有财产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因此,股份制是私有制进化的结果,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对比其它所有制,股份制具有许多特点和优势。突出的是:(1 )产权关系清晰,有利于企业资本的有效运营。股份制企业具有法人所有权、股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特点,内部形成自我约束机制。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大会行使股权,决策机构董事会代表法人所有权,经营机构经理班子代表经营权,企业内部形成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股东董事和经营者形成既有利益机制又有制约机制,有利于提高企业资本的运营效率。(2)实物资产与价值资产分离, 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张和经营的稳定。企业掌握实物资产,股东掌握价值资产(股票)。由于股东不能退股,实物资产永远在企业中运转,这样能够保持生产的连续性。同时,通过股票发行与买卖,可以迅速集中资金组建公司进行生产经营。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位个别资产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末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情完成了。”(3 )实行有限责任制度,降低了企业投资风险。股东对企业所负的责任以投入的资本为限,这有利于保护投资人的权益,改变国有企业以前那种对企业盈亏负无限责任的状况。
针对目前国有企业产权不清,自我约束较差以及由此带来的效益不佳的问题,我们应积极利用股份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利用股份制完善和发展公有制。通过股份制改革,一方面有利于转变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促使企业建立起自我约束的内控机制,减轻企业风险责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迅速动员和集中大量的社会闲散资本,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促进国民经济结构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积极稳妥推进股份制改革
股份制改革必须积极而又稳妥地进行,既不要缩手不前,又不要搞一阵风。搞好股份制改革,关键是要在机制上下工夫,不能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既要为股份制改革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又要建立起股份制企业外部监督与内部约束的良性运行机制。
1.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改制行为。股份经济是以完善的法制基础为前提。股份公司的设立、股票的发行与流通、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以及股份制企业中的董事、监事、经理的责权利等都需要法律来规范。从实践来看,目前许多股份制企业运作不够规范。一些公司实际上是“翻牌公司”;有的股份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不是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选举产生,而是由政府主管部门事先确定和任免的;也有的股份公司把投资视同债券,固定给较大比例的分红,等等。因此,为了保证改制工作积极稳步而又有效地进行,股份制改造必须强化法律意识,切实做到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运作。要继续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国外立法经验,进一步完善有关股份制的法律体系。强化法律意识,严格按照法律的程序进行股份制改造工作。严格执法,切实避免在经济活动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滥用职权的违法现象。
2.推进制度创新,按照股份制的要求建立起企业有效运转的自我约束机制。股份制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企业内部机制的创新,真正建立起企业具有自我约束、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要建立起所有者监督和控制经营者的治理结构。这个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组成,形成股东大会控制董事会,董事会控制经营者的制约机制。要改善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精简机构,明确权责利,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决策机制、营运机制、监督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改革人事干部管理制度,奖勤罚懒,实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3.大力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加快资金流动和提高资金运行的有效性。资本市场是股份制运行的前提。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比较滞后,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发展水平比较低,资金价格机制尚未形成,利率不能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市场宏观管理滞后,特别是证券市场运行不规范,市场准入不公平,过分投机的现象比较严重。为此,应大力拓展资本市场。一是积极稳妥地拓展直接融资,进一步扩大其市场容量;要改进和加强证券宏观管理,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制度,只要符合股份制改制条件,都应批准入市。二是建立以市场利率为基础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应创造条件尽快放松利率控制,推进利率市场化,发挥利率作为资金价格、体现平均利润率、调节资金供求的机制作用。
4.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努力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目前,在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不容忽视。一些企业为了局部利益,有意无意地低估国有资产的价值,尤其忽视对无形资产的评估,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国有资产流失,一般包括两种情况:显性流失和隐性流失。前者表现为损公肥私,化公为私,挥霍和侵吞国有资产;后者主要是采取低价折股和低价出售股份的形式。为此,应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制,理顺国有企业财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分工监督和企业经营的关系,严格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对所分管的国有企业的资产严格负起监管责任,做好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资产评估、清理债权债务和核实企业法人财产价值量等项工作;搞好企业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工作,切实防止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甚至无偿分给个人的情况发生,保证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发展会计、审计和资产资信评估机构,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监督和促进国有资产合法运营中的积极作用。
5.实施再就业工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富余人员。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各级政府应重视和实施再就业工程,安置好下岗职工。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包括失业、养老、医疗、工伤等在内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开征社会保险税,将社会保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体系,改变社会保险由各部门各地方自行征缴、收支混乱、缺乏严格管理的不规范做法;分离企业社会职能,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商品化,将企业的后勤服务或福利机构推向社会,使之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经营者。
标签:股份制论文; 股份制改革论文; 公有制论文; 所有制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公平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