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内隐分层教学实践研究_英语论文

隐性分层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课论文,隐性论文,堂中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背景

自2001年省教育厅对全省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进行整体部署开始,截至2008年秋,我省城市和县级城关镇以上小学已全部开设英语课程,三至六年级学习英语的学生数已超过200万。同时,各地也涌现出了许多重视外语教学的小学,这些学校已不再满足于保证基本课时的要求,开始增加外语课时,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并聘请外教;而家长对于英语学科的逐渐重视,也使不少小学生在课余时间有机会参加各类英语学习。

高起点的英语学习,高频率的课时安排,课外培训的辅助及各种英语音像材料等优质资源的填充,在给学生提供大量英语学习机会的同时,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凸现得更早、更明显:学生在刚接触英语学习时,对英语学科的好奇心理及学习内容的低难度,使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普遍较好。但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不断加大,一部分学生仍能积极参与课堂,对英语学习保持热情,而另一部分学生便会产生畏难情绪,对英语学习渐失信心,两极分化现象就此产生。本着“Never Let the Child Behind”的理念,我们开始了对隐性分层教学的探索。

隐性分层教学,又名班内隐性分层教学,是在不打破原自然班建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学习状况、能力结构、个性特征和学习目的等方面的差异,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区别施教,最终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1]即仍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不公开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分类,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和需要进行教学。

二、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原则

(一)正视差异,保护学生自尊

小学生向师心理强,教师的一句评价将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学生被教师鉴定为差生时,很可能放弃努力。因此,隐性分层教学坚持不公开原则,教师可采用“内在尺度法”进行分层:“暗中”把相当水平的、某些方面有类似的学生归结为一个个“层次”(王先荣,2005)。[2]不对学生进行定性的分层鉴定,不提倡对分层结果进行显性表达,分层结果只作为教师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多元标准,推进立体教学

在隐性分层教学实施中,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标准不仅局限于对学生智力和原有知识水平的考察上,还根据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和心理特质等非智力因素及潜在水平进行分层。[3]教师在教学中要基于学生的不同兴趣、学习风格等,搭建立体多元的教学结构。

(三)动态实施,促进持续发展

隐性分层的实施是个动态的过程,在对学生的评价上,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定期对学生进行再观察和再评价,适当调整分层。这种评价方式关注并肯定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进行自我超越,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四)尊重个体,导向自主选择

提倡学生进行以“自我感觉”和“自我定档”的方式进行自主分层。[4]这种分层方式是自然而然地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鼓励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对学习任务、学习伙伴和学习方式等进行客观的自主选择。

三、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步骤

隐性分层在课堂中的操作步骤如下:

(一)了解差异,预设分层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进行预设分层。经过长期观察,大致可将学生分为以下三层:

A层:学习被动,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英语学习缺乏恒心和毅力——“沉默的灰色群体”。

B层:对英语有兴趣,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充满希望的大多数”。

C层:对英语怀着强烈的兴趣,接受能力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他们总是思维活跃,发言积极,表现力强——“活跃的动感地带”。教师不公布分层结果,不对学生作显性分层编组,仅做到心中有数。

(二)根据差异,目标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隐性分层,将教学目标也分为三层: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要求:

基础性目标:即达到新课标中对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中各类分级目标的设定,此类目标为课程规定的最低限度的目标。具体到英语教学的各课时中,即为对基础词汇、句型的掌握,这是对A层学生的基本要求。

提高性目标:即从认知领域上升到应用领域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单词句型的基础上能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运用,该目标旨在对B层学生的提高。

发展性目标:也可称为创造性目标,要求学生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能用英语对想象、推理等思维过程进行有逻辑的表达。此教学目标为C层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备课时,教师需在整体把握课程与教材的情况下,明确课程规定的最低限度的目标,即下限目标,又要考虑适当提高与发展的上限目标。本着“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理念,在全班学生都能达到最低限度目标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得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达到上限目标。

(三)动态施教,调整分层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下列相应的教学方式:

诱学:该方式重在“扶”,即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师采用领读、机械操练等方式“领”着学生进行学习,通过多频显性的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方式适用于引导A层学生进行英语学习。

帮学:该方式“扶”中有“放”,即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辅导相结合,通过教师对语言点的讲解、对语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新的语言知识并进行自主运用。此方式适用于引导B层学生进行学习。

导学:该方式以“放”为主,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资源,如英语课外读物、网站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并在课内外为该层学生搭建或推荐自我展示的平台。此方式适用于C层学生。

四、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隐性分层的教学策略

1.分层异步,各得其所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法,即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由易到难,层层发展。教学分层,分为操练(Drill),实练(Practice)和巩固(Consolidation)三个层次,合理分配三者在课堂中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学习目标。其次是训练异步,编制合理的训练程序,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分层异步训练如下图所示:

课例解析:

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该片段教学内容:操练单词“butterfly”

教学步骤图式:

教学实录:

Step 1 Presentation

(1)教师利用图画导入单词“butterfly”;学生以小组开火车的方式操练“butterfly”。

(2)教师做捉蝴蝶的动作。

(3)学生模仿做捉蝴蝶的动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想象自己捕捉到的“butterfly”的颜色,“I've got a______butterfly”。

(此步骤为“分层异步”教学中的第一层操练。教师让学生模仿、跟读之后,选择个别A层学生读单词,保证A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较为简单的替换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请一B层学生作示范,在进行操练后,请A、B层学生交流反馈。)

Step 2 Practice

T:(用手指做出蝴蝶样式,带领学生一起说歌谣)“Butterfly,butterfly./I can fly./Fly,fly,/fly to the sky.”

T:"Where else can you fly?"

S:(边做手势边说)“Butterfly,butterfly.I can fly.Fly,fly,fly to the______.”

(此步骤为第二层实练。教师用自编的富有童趣的儿歌操练词汇,并让学生改编儿歌,此时教学活动变为半控制式操练,B层一学生改编了儿歌:“fly to the flowers”,但在其之后,很多学生觉得无法再给出其他答案了,课堂出现短暂冷场,一位C层学生此时给出的改编答案较有创意:“fly to my friend”为其他学生拓宽了思维,在此之后,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如“fly to my house”“fly to the tree”等。)

Step 3 Consolidation

学生表演“I'm a butterfly.I'm...I can...”

S1:"I'm a pretty butterfly.I'm purple and yellow.I like flowers.I can fly.I can jump."

T:"Can you jump?"

S1:"Yes.I can fly.And I can jump,too.Because I'm a super butterfly,I'm good at P.E."

T:"Oh,I see."

(此步骤为第三层的巩固。这一层中任务是难度最大的,但由于在教学中教师细化了操练步骤,使活动难度得以分解,即便是A层的学生也能胜任此步的语言活动;同时,这一层的语言活动也是有最大空间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广度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能力也凸显了出来:A层的学生常会“墨守成规”紧跟着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示范,缺乏创意;而C层的学生往往思维活跃,有的孩子喜欢标新立异,因此他们的回答或表演常与众不同,课堂经常会出现意料之外的精彩。)

2.合作互助,各司其职

在课堂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差异,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注重自主、合作性任务的设置,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互助学习,合作探讨等形式,在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学习。这时,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就成了课堂中的教学资源。

课例解析: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比较级的词汇longer,shorter,bigger,fatter,heavier等

句型“______is...er than ______”

教学步骤图式:

教学实录:

Step 1 Review

(1)看图片复习单词

Ss:long-longer,strong-stronger,smart-smarter...

(2)小组讨论,寻找规律

学生与同伴讨论,有个别小组得出结论:蓝色的直接加“er”,绿色的要双写最后一个字母加“er”,紫色的将“y”变成“i”再加“er”。学生根据规律说出其他形容词的比较级。

(小组合作讨论归纳规律的过程中,B层与C层的学生能较快发现规律并对A层学生进行解释,而演绎步骤难度低,教师较多叫A层学生回答,保证每位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机会。)

Step 2 Presentation

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勾勒了两只pigs。学生同桌一组看图,并用“...is____er than...”描述两只pigs的特征。

Step 3 Story Time

课件出示Story

T:“Let's read the story.”

(在此处,教师在请学生朗读时别具匠心:角色一的对话简单,教师请了一个A层的学生读;角色二的对话内容有挖空,稍有难度,所以教师请了一个B层学生读;角色三的话语较多,教师请了一位C层学生朗读,而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读旁白部分。教师在故事中设置了4个角色,分别代表4种语言水平。这种有梯度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水平落差,照顾到了各层次学生,让小组内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戏可演。)

3.自主选择,各取所需

我们期待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英语课堂,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每层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为每层学生提供适合其语言水平与学习能力的任务,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任务、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作业等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事儿做”,都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课例(教学片段记录):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该片段教学内容:新起点第十册,Who is the best camper?

教学步骤图式:

课堂实录:

T:"Today,we are going to read an interesting story.Before reading,there are some nice apples for you.Choose the apples you like."

课件出示学习任务:

用~~~~(波浪号)画出动词过去式,用_ _ _ _ _(虚线)画出生词

用~~~~(波浪号)画出动词过去式,原形毕露(此处指给课文中的动词过去式写出原型)用_ _ _ _ _(虚线)画出生词,猜测词义,完成以下问答题:

Who is the best camper? Why?

Where did John's family go last summer vacation?

What did they do there?

Who is Quick? What's he like?

T:"You have only 5 minutes to finish it.If you finish it in time,and do it correctly,you can get the apples.Ready? Go!"

学生选择并完成各自任务。

(这是一篇较长较难的文章,用“一刀切”的阅读任务不合理。因此教师在此处采用“菜单式”的任务布置,由简至难,A层的学生做简单的保底练习——想想画画;B层的学生需要开动脑筋——写写猜猜;而C层的学生则需要介入更多理解性的思考——阅读理解。当然,完成相应任务的学生,为了得到更多的苹果,也尝试“跳一跳摘果子”的乐趣。)

(二)隐性分层的支持性策略

教学的支持性策略又称外部教学方法,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和具体方法的运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归纳出以下几种在英语课堂中隐性分层教学法的支持性策略:“Learning tips(学习小贴士)”“You are the boss(你说了算)”“Study-mate(学习伙伴)”。

Learning tips(学习小贴士):该策略既包括教师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的支持性帮助,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表达时为A、B层学生提供含有关键词或主要句型的“Word Bank”,或在进行阅读之前给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也包括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寻找支持的学习方式,如使用A&A求助贴,即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将之贴于教室某处或书上,由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解答,这种方法不仅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梳理,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You are the boss(你说了算):该策略指教师设计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任务,如可伸缩性问题的设置,即问题设计基于学生差异,让不同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能力和风格来回答;又可体现在教师布置的差异性作业,如A类写单词,B类造句,C类写小短文或编对话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进行选择;也可体现在作业种类上,如A类制作绘本,B类编Chant,C类写小诗等,教师在不作出硬性规定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或兴趣特长进行自主选择。

Study-mate(学习伙伴):该策略指不同层次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如学生之间的英语小老师制;也有平等合作式的,如dominoes task(多米诺连锁任务)式活动,成员之间进行连锁式的相互提问及评价,这种方式使A层学生也有与C层学生合作并相互评价的机会,学生在此过程中从同伴身上进行了互补式的学习。

(三)隐性分层的评价策略

在教学评价上,我们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并肯定学生的进步,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1.评价内容全面化

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设置了不同的学习目标。以听写为例,我们就实施了目标分层,A层要求为所听单词画图或写意思,B层为听音写出单词,C层为听音写单词并写出中文意思,或听单词写出包含该单词的短语。学生可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目标,只要是达成目标,便算为过关,三次达成该目标后可选择难度更高一级的目标。

2.评价方式多样化

在评价中,我们将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对A层学生,主要采用纵向评价方式,关注孩子的自我超越,肯定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而对C层学生,我们主要采用横向的评价方式,让孩子们看到山外有山,以此鼓励孩子们更上一层楼;对于B层的孩子,我们则根据不同孩子的性格、不同的学习状态,采取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式。

3.评价结果人性化

对英语学习评价结果的表述,我们实行等级制与评语制相结合。等级依次为Try hard,OK,Good,Great,Super,Excellent六等。在进行等级制评价的同时,我们在作业或试卷中,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点评并提出期待: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C层学生,在点评中除肯定其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或推荐课外学习资源,推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而对于A层学生,我们在评语中关注其纵向进步,对个别评价待合格者,我们不给予定性的评定,而是采用激励用语Try hard,同时,评价待合格者可在一定期限内复评。

隐性分层有效地弥补了班级授课制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弱点,以其温和内隐的方式出现于课堂教学中,促进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只要我们坚持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与关注,我们的英语教学必定会因为隐形分层的实施而让更多的孩子们得到更适合的发展!

标签:;  ;  ;  ;  ;  ;  

小学英语课堂内隐分层教学实践研究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