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表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英语论文,情景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教育部,2012)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形成学习策略,发展语言能力(陈静波,2012)。英语情景表演,正是为学生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英语提供了平台。
二、情景表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尤其是中低段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创设供学生进行交际的情景,旨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潘志琴,2013)。在诸多情景交际活动当中,情景表演是十分常用的一种方式,甚至可以这样说:情景表演已经成为众多教师创设交际活动的首选。这是因为情景表演活动有着十分明显的优越性,同时也是十分必要、合理的。
(一)关注非智力因素,体现人文性要求
《课标》再次强调: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而《课标》语言技能二级目标中“演”的描述是:“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如果说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主要体现的是语言的工具性,是对学习语言智力因素的关注,那么,“演”则更多的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关注,体现了《课标》对学生人文性的关注。
(二)基于小学生学情,体现趣味性原则
众所周知,小学英语教学要避免枯燥、单调和机械,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没有真正形成学习自主性,全凭教师以各种方式调动。以兴趣推动学生的学习是小学中低段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特征。小学生,尤其是中低段的小学生爱说、爱动,好奇心强,喜欢形象生动、直观的东西,在模仿语音、语调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优越性,同时特别爱“秀”,表现力、创造力都十分突出。这些都成为情景表演长期“占领”小学英语课堂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要将情景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舞台,让其爱学、乐学、善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表演的喜悦,使他们不仅能掌握语言知识,还能发展语言的能力(陈静波,2012)。
(三)接近真实的语境,体现交际性原则
语言只有在所处的语言环境中才有意义,它不能脱离所处的环境。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英语,才能赋予语言意义(陈静波,2012)。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巧妙创设语言环境,充分利用课堂的小舞台,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已经成为共识。那么应该如何让学生尽量真实地运用语言、身临其境地学习呢?教师宜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物角色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参与表演的兴趣。在师生表演活动中,教师通过表情、手势、体态、道具等创设生动的表演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语言,让表演告诉学生“说什么话、唱什么歌”,这是进行情景表演的重要原因,也是其优势。只有理解了目标语的含义和使用场合,并将二者直接联系起来,或者说,只有真正理解了语境,学生才能做到:听到句子就能想到情景,看到情景就能脱口而出说句子。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情景表演最接近真实的语境,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性原则。
三、情景表演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现以外研版《英语(新标准)》(供一年级起始用,2006年版)若干模块的教学为例,探讨情景表演在小学英语教学各个环节中的有效运用。
(一)通过情景表演导入新课
良好的课堂开端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导入环节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学生,这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在众多的导入新课的方式中,情景表演一直深受广大小学英语教师的青睐。因为情景表演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
在教学Book 5 Module 2 Unit 1 We're Making a Cake一课的时候,教师导入本课的教学时经常可以采用的方式有多种,例如观看动画片中关于制作蛋糕的视频(Disney Magic English,Lesson 7 Happy Birthday),或者以直观教具(蛋糕)作为开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些都不失为良好的导入新课的办法。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均认真考虑过以上方法,但最终采用了表演哑剧的方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住了,教师“打开橱柜”“倾倒面粉”“敲开鸡蛋”“搅拌面粉”“送进烤箱”“焦急等待”“品尝蛋糕”“同学分食”等各个环节无一不被学生牢牢记住。这一环节共用时3分钟,但在接下来的30多分钟里,学生都极其专注地与教师一起学习课文中的人物Sam和Amy是如何制作蛋糕,以及他们是如何“欺负”爸爸妈妈的。哑剧表演的形式成为本课导入的亮点。许多学生非常“自觉”地将这个表演环节“复制”给家长看,甚至还有家长专门找笔者现场表演了这个哑剧,询问学生表演得是否走样。
导入阶段的表演,通常可由教师单独完成或是请个别学生协助完成。教师若要达到好的表演效果,平时用心收集素材、用心模仿是十分必要的。以表演导入新课,教师宜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征,找好导入新课的“点”,预设好表演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好发生异常情况的准备。教学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性地开展新颖、有效的导入表演活动,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开局。从这个角度来说,好的小学英语教师,首先可以是一个好“演员”。
(二)通过情景表演辅助词汇和句型教学
中低学段的词汇、句型教学重在模仿读音、理解其使用的“场景”。教师宜引导学生读准单词,对于其读音可要求学生模仿到位,而对于其拼写形式,则暂不必过于强调。在教学词汇和句型时,笔者也十分注重表演的作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其“语义”功能,创设表演情景让学生用,实现语用功能。
Book 5 Module 1 Unit 1 Do You Use Chopsticks in England?一课中生词很多(use,chopsticks,hard,people,knife,fork,easy),要全部记住并运用,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笔者重点突破了以下几个单词的教学:chopsticks,knife,fork,easy,hard等。辅助词汇及句型教学的表演包含以下步骤:
教师首先板书并示范读音,在学生基本会读以后,教师开始表演如何使用刀叉,并现场切白菜,重点示范左右手拿刀叉的具体方法。(学生十分好奇,专注地观察教师)
学生上台表演现场“切面包”,并与同学分享。(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
教师与学生表演筷子夹黄豆,教学hard与easy,让学生能真实感受到hard与easy的使用情形,并学会说:“It's hard/easy for me.”(课堂非常热闹,但有序)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好hard与easy,教师还与男学生表演起了“熊抱”游戏,表演情景是:教师抱学生时,学生说:“It's easy.”学生抱老师时,大家齐说:“It's very very hard.”(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在这一课词汇教学中,笔者放弃了自己惯用的PPT课件展示图片的做法,以学生动手“做”,与教师“演”等十分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词汇,并进行词汇教学,其教学效果远胜于使用课件和单词卡。许多学生会长时间地“回味”这一课的词汇及当时的教学情景。
(三)通过情景表演巩固语篇
在中低年级教学中,许多模块的对话内容是十分适合进行角色扮演的。例如,Book 5 Module 2 We're Making a Cake的句型主要是:“What are you doing? We are...ing.”其中对话最后的句子“Go and make a cake instead.”是理解的难点。在完成课文呈现、学生基本理解之后,笔者便开始了第一轮的课本剧角色扮演。需要注意的是,根据课文进行的角色扮演还只是停留在模仿的阶段,学生的表演容易出现内容千篇一律、动作如出一辙的问题,学生在表演活动中还不太会对语言进行重新构建与创新,观众容易失去兴趣和好奇心(潘志琴,2013)。
为了避免表演成为无效的课堂活动,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努力将课本表演进行改造与提升。例如,请五位同学上台进行课文表演,除了四位课文人物之外,还创造性地设了一名“音效师”,这是本课理解的关键点。全班同学以五人为一组,共有五至六个小组,教师还为同学们提供了表演的道具:a flute,a drum,a bowl,a plate等。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各组表演的雷同,不至于让观众审美疲劳。同时,观众也有任务,即在表演当中,“非演职人员”与教师共同担任“评委”,在学生完成表演之后,从台词(对话内容)、语音、表演“笑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评选“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音效师”等。虽然本轮表演的“剧本”仍然是单一的,学生尚未能进行“剧本再创造”,但由于教师适当的调整与翻新、道具的使用等等,表演效果并没有“打折扣”,这对于巩固新学的语篇、操练目标语而言,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例如,三(6)班的Jason同学表演Mr.Smart角色时,模仿“爸爸”的声音,将课本中“爸爸”的语言、神情及体态等表演得惟妙惟肖,赢得大家阵阵掌声。在“爸爸”的三次出场中,Jason同学表演均不一样:第一次出场时疑惑、生气:“What are you doing? Please be quiet.I am reading.” Jason加入干咳、疑惑等表情。第二次出场时无奈:“Please stop.Go and make a cake instead.” Jason十分自然地叹气、摇头,很悲催的表情逗得大家大笑。第三次出场时欣慰而满足地吃蛋糕:“Ahh! It's lovely.”此时,Jason俨然成为一个“长辈”,点头和捋胡须的动作无不深深地打动着全体“观众”。
(四)通过情景表演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为了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延续下去,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课文,笔者趁热打铁,将表演的任务延伸到了学生的家庭当中。加之本课的内容也的确适合亲子表演,教师自然没有浪费这个机会。在第二轮的表演活动中,提高了要求,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要变化有:可以改编、增加台词,但句型结构(be doing)不能变;可以改变、增删道具等等。在第二周的表演展播时(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了录像),课堂再次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高潮。为了让所有学生的表演录像都能展播而又不耽误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笔者合成、剪辑了各个班的录像片段,在学校大屏幕上进行播放,为所教的每一位学生发放评价表,让大家课余时间去观看,并评选“最佳表演家庭”,让每一位参与表演的学生及家长都有机会“秀一秀”。许多家长还主动为我们的表演提供多种支持,我们的“小演员”甚至还有机会到专业的录影棚、演播厅里进行英语表演。这些举措对于激励并促进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英语表演当中来,无疑是一种非常有力的刺激。
诚然,不是每一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家庭表演,对此教师也应该十分清楚。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宜多收集素材,充分调动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以便形成十分浓厚的英语学习“家校共建”的氛围,让更多的家长,尤其是有英语能力又热心的家长参与到英语情景表演与评价中来,共同帮助学生提升英语的语用能力。
(五)通过情景表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对于母语习得语言的机会与频率,小学英语的课时显得十分不足。因此,小学英语的课堂不能只局限在教室内,教师还应该从开发课程资源、开展学科活动等方面入手,营造更充分的英语习得环境,提升学生使用英语的频率。因此,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外活动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以此提升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及协调、合作等方面的人文素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要在英语学科活动中进行一定的思考。教师可以开展的英语课外活动很多,比如进行英语擂台赛、英语风采大赛、英语沙龙、英语短剧表演等,甚至可以开展圣诞/元旦英语专场演出活动等等。
例如,在2013年学校的“圣诞/元旦英语演出”专场活动中,笔者将自己平时教学中积累的各种表演活动进行筛选,创编了独具匠心的英语话剧——“A Journey to the West”。该剧本的主要素材仍然来自于Book 5 Module 2 We're Making a Cake,现摘录学生表演的一段内容:
Tangseng:Wukong,what are you doing? Look! The girl is crying!
Wukong:I am looking for the monsters(妖怪).Shifu! This girl is Baigujing(白骨精)!
Shaseng:Shifu! The girl is coming! Be careful!
Bajie:Shifu! The monkey is killing the girl! The monkey is telling a lie!
Tangseng:You bad monkey! You are killing a girl! Mamimamimami.…(念紧箍咒)
本节目成为2013年学校新年英语演出中一个十分出彩的节目,其中有三个主要亮点:台词难度低——基本上以be doing为主要句型,全校绝大多数学生均能听懂、看懂;演出道具齐——学校为英语组专门购置了多套英语话剧表演服装及道具,设备精良;演出效果佳——三年级演员长期进行英语表演,舞台经验足、准备充分、表现力强、笑点多等等。
无论是在课堂导入活动中关注教师或他人的表演示范,还是自己参与到课本角色扮演之中,或是与家长一起进行文本的拓展性表演,还是排练情景短剧参与到英语文艺汇演之中,小学生总能很好地感受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体验运用英语的成功。
通过表演,教师能从学生的表演中了解其对所学语言的掌握和运用的程度,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参考;而学生则能展示其创造力和想象力等非语言能力。此外,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还能锻炼并提升自己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等,提高自己的综合人文素养。可见,情景表演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上不仅可以有所作为,而且能够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