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丽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500)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90例,进行抗结核治疗,观察发生药物性肝炎患者发生详细和相关性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9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发生药物性肝炎患者29例,发生率为32.22%。发生药物性肝炎患者经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者28例,治愈率为96.35%。结论:加强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中药物性肝炎的预防,治疗药物要合理,达到抗结核的同时恢复肝功能。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抗结核;药物性肝炎;肝功能;
【中图分类号】R5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046-02
结核性脑膜炎是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病,此病多见于儿童,成人中以青少年为多。结脑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即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及全程用药。特别强调尽早治疗和治必彻底的重要性。在初治化疗方案中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四联抗结核用药[1],其中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的均为肝脏有损害的药物[2],抗结核药物所引起的肝损害,因病情重、进展快,不必严格区分肝损害发生的机制,立即予以处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90例,进行抗结核治疗,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年龄41.5±3.5岁;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经肝功能检测为正常。
1.2 治疗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初始化疗方案治疗,采用异烟肼0.4~0.6g、利福平4.5g、链霉素7.5~10g、吡嗪酰胺10~15g四联抗结核治疗3个月。INH0.6g、RFP0.45g、PZA1.5g三联化疗治疗3个月;巩固期治疗方案:INH0.6g、RFP0.45g二联化疗治疗12~15个月。并定期为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了解患者肝功能情况,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经住院治疗后,对出院2周后进行肝功能检测。当发生药物性肝炎时应重新调整 抗结核药物并对肝损害给予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脑脊液进行检测,血生化指标进行观察。
2.结果
9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发生药物性肝炎患者29例,发生率为32.22%。
对比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年龄同药物性肝炎发生率情况,患者年龄大于60岁者6例,发生药物性肝炎2例,发生率为33.33%;年龄18~60岁者63例,发生药物性肝炎19例,发生率为30.16%;年龄小于18岁者21例,发生药物性肝炎8例,发生率为38.1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的时间同药物性肝炎发生率情况为,强化期患者29例,发生药物性肝炎24例,发生率为82.76%;巩固期患者29例,发生药物性肝炎5例,发生率为17.24%。
药物性肝损害程度及发生率情况,重度肝功能损害,发生药物性肝炎4例,发生率为13.19%;中度功能损害,发生药物性肝炎9例,发生率为31.03%;轻度肝功能损害,发生药物性肝炎16例,发生率为55.17%。
29例 发生药物性肝炎患者经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者28例,治愈率为96.35%。
3.讨论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属于神经系统结核病,是病情最严重的肺外结核病,是结核病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成人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成败的因素很复杂,它不仅与治疗方案、用药剂量、给药方法或途径有关,而且与病情轻重,就医早晚、有无合并症和并发症、血-脑屏障的通硅性、脑脊液的药物浓度、药品的半衰期、细菌的耐药程度、机体的代谢和调整、疗养环境及营养条件等都有密切关系[3]。发病后就医早晚,一向是治疗成败的关键问题。但是,不论患者就医早晚,都应制订详细的治疗方案,采用积极的治疗措施,千方百计地使患者转危为安,早日治愈。以药物通透性及总体有效性的标准选择结脑系统治疗的药物,首选5化治疗,强化期治疗方案INH、RFP、SM、PZA、EMB(PAS)使用3~4个月,在此期脑脊液基本恢复正常,然后转入巩固期治疗INH、RFP、PZA或INH、RFP、EMB使用5~6个月。脊髓型或部分危重者疗程适当延长到12个月。一般经9~12个月的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抗结核药物联用是化疗的基本原则,但联合用药,特别是HRZ联用,易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其损害程度,轻者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重者为致命性的急性肝坏死并肝功能衰竭,死亡率极高。肝损害的发生率:接受抗结核治疗者,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升高的比例为15%~30%,经再次投药攻击证实,与抗结核药有关的肝损害发生率约为2%,实际临床工作中发生率高于该值[4]。肝损害发生的时间:以异烟肼、利福平引起损害者80%以上发生于用药1~7周内,其他各阶段皆可发生,但相对少见。其发生机制一般认为有两种:一是毒性反应;二是过敏反应,前者与药物剂量有关,可以预测,后者与剂量无关,难以预测。抗结核药物所至肝损害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有些患者可出现肝炎的典型表现,如恶心、厌油、乏力、黄疸、肝区疼痛、肝肿大;有的患者伴随皮疹,药物热等过敏反应同时出现,此时肝损害症状易被掩盖,黄疸亦可能为发红的皮肤及皮疹所掩盖而被忽视,需特别注意,另一些患者则全无症状,仅在作肝功能检查时发现异常。祛除引起肝损害的病因,停止应用一切可导致肝损害的药物及食物。加速肝细胞的解毒,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恢复。任何原因所致肝细胞中毒均表现为体内氧自由基增加,破坏肝细胞膜,导致肝细胞坏死,同时谷胱甘肽形成减少。
本研究中,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的时间发生药物性肝炎多为强化期药物性肝炎24例发生率为82.76%;轻度肝功能损害发生药物性肝炎发生率为55.17%。可能与强化期多种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有关。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是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故肝损害的发生频率较高,其中以H、R、Z、TH等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炎最为多见。结核性脑膜炎当发现明显肝功能异常时,减少全身用药增加鞘内注药次数,也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涛,何小琴,蔡雄茂,等.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炎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812-814.
[2]王丹凤.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J].中国伤残医学,2015(17):184-186.
[3]努斯来提·阿不都米吉提,文倩,刘瑞,等.对169例初治的结核病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导致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0):285-286.
[4]林庆裕,曹湛钊,黎希,等.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2014,35(23):3683-3685.
论文作者:李佳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药物论文; 脑膜炎论文; 发生论文; 患者论文; 性肝炎论文; 肝功能论文; 抗结核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