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护患无隙沟通;传统护患沟通;满意度;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4-ZYM
心血管疾病是统称在心脏、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主要体现为三高,患者的动脉出现硬化,继而产生各种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心绞痛等,这些疾病对患者的心脏功能有一定的影响[1],对于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病情分为急性和慢性症状,急性病症的特点是发病快,病情发展迅速,对患者的伤害大致死率高,慢性病症的特点是病程时间长,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不能停药,如高血压等,对于这类患者在治疗期间其护理非常重要,能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疾病面对疾病,配合治疗[2],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护患无隙沟通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现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12月期间来心血管内科就诊的12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其中有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53例,患者的年龄在45-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2±5.2)岁,本次研究选取的患者在参加本次研究前均知晓本次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在参加研究前均与研究医生签署知情同意书,一式两份,研究者和患者各一份,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传统的护理沟通,试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护患无隙沟通,具体表现为心理护理:这是本次护理沟通的前提,听过护患之间的沟通让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治疗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明白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建立治疗的信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功能,为缓解病情而配合治疗,并克服因不懂的产生的恐惧心理,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其次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多向家属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相关常识,详细解答家属的疑问,根据患者的情况具体分析治疗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症状及处理方式,让患者家属做到心中有数,突发意外能从容面对,客观的接受患者的相关治疗及效果;最后为患者在治疗期间提供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患者的休息。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出院前,均填写一份由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的结果分为三个等级,依次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技巧、语言、方法及患者对护理的信任度等,最后统计所有患者的结果并分析。
1.4统计分析
本研究所得到的所有数据通过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临床疗效相关数据采用n/%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分析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数据并分析发现,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满意(n) 一般满意(n) 不满意(n) 总满意率(%) 试验组 60 25 31 4 93.33 对照组 60 20 29 11 81.67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通常较为凶险,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临床上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是保证护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4]。传统的沟通方式的展开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病情,而忽视了患者的心理变化及个性需求,这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5]。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逐渐增加,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已经成为提高护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护患无隙沟通的主要目的就是维护和谐的护患关系,不仅让护理人员更好的理解、关心患者,同时也让患者能够配合护理人员,全面提升疗效。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中给予患者护患无隙沟通的护理方式,能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更积极配合治疗,减少护患纠纷事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家冉.护患无隙沟通方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07):904-906.
[2]崔玲.护患无隙沟通方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8):154-156.
[3]史静.护患无隙沟通方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0):131.
[4]刘欣. 护患无隙沟通方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A].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年10月综合刊[C].:《临床心身疾病》杂志编辑部,2015:1.
[5]邓建妹.护患无隙沟通方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1):115-116.
论文作者:蒋超君 佘丽 李剑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患者论文; 内科论文; 满意度论文; 血管论文; 疾病论文; 两组论文; 方法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4月论文;